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支柱。本文描述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实状况,借鉴国内外制造业产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经验,确定了\"制造强国\"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制造强国\"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的制造业指标横向对比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中的一个课题,于2013年1月启动, 一年多来,课题组围绕指标体系构建、制造强国指数评价、战略路径等方面多次召开课题组会和专家研讨会。课题组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指标体系、工业发达国家强国之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现状,提出了制造强国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际上公认已是制造强国的典型国家进行了评价、也对我国制造强国的进程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结果,提出推进制造强国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和借鉴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四项核心要素(一级指标)对提升制造业的经验,分析我国存在的差距,探索\"制造强国\"进程路径的普遍规律,测算我国制造业达到强国水平的发展速度和目标。并基于18个二级指标的差异分析,提出我国在实现\"制造强国\"的进程中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制造质量强国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制造质量强国指标体系,分为质量安全、质量发展和质量基础三个维度,建立了11个评价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将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与部分国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变化的趋势。结论表明:我国制造业质量经历了一个稳步提升的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后提升幅度明显下降;与新兴制造国家相比,我国产品质量表现出一定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安全、性能差距,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实体经济主体的制造业,是引领中国经济乃至全球制造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制造业正加速升级转型,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飞跃,加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标准是提高制造业质量基础的核心要素,是引领产业发展的首要支撑,是加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实施标准化战略,坚持标准引领,完善国家技术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论述了实现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质量发展的现状,借鉴主要工业国家质量发展经验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到2025年制造质量强国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5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二期)\"重大咨询项目,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制造强国建设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形成研究报告。本文在项目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制造业的发展近况,使用数据挖掘、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政策等信息以及典型案例、专家观点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论述。研究发现,制造业的增长模式、五大工程的实施差异度、传统产业面临被忽视以及地方政府产业政策趋同化等问题成为现阶段推动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面对这些问题,建议推进优质制造和新一轮技术改造以促进增长模式转变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协调五大工程实施以及地方产业政策以实现制造强国建设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建立起完善的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在世界制造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保持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建设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高度重视创新和科技进步。制约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我国今后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我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态势,从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体系、新优势、新路径、新领域、新活力等方面给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工作方向,最后提出了夯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坚实基础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0.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迫切需要调整当前产业政策模式,以功能性产业为主来构筑实施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政策体系。在这个政策体系中,市场居于主导地位,政府的作用是增进市场机能,扩展市场作用范围,并在公共领域补充市场的不足,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决定性作用。具体而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需要政府从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制造业在我国工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造业信息化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分析了制造业信息化评价原则,提出了对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信息化科学决策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分析制造企业绿色信息化评价的必要性,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构建制造企业绿色信息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并通过效度系数分析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车间作业计划( Production Activity Control,PAC)是企业生产计划的最终环节,且其对制造领域里的经营管理效率起着支撑作用,因此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系统分析了作业的特点以及对PAC编制的来源及过程的总结基础上,科学地归纳出制造业领域的车间作业计划(PAC)与调度流程,并给出了相应...  相似文献   

14.
    
The Hirsch index (h) is a recent bibliometric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the research output of scientists. Its most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are immediate intuitive meaning, effective synthesis and easy calculation. With few modifications, the use of this indicator can be profitably extended to other fields beyond bibliometrics. The main novelty of the paper is to suggest som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nufacturing and Quality engineering, focussing the attention on the h capacity to aggregate and synthesiz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rics in these area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MIE需求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需求分析的现状,提出并设计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需求诊断方法,实现了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指出了该方法的研究重点在于建立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关系矩阵,并围绕这一过程建立了最终判断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能力的逻辑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述乐龄游戏研究进展,分析乐龄游戏发展现状和方法应用,探究乐龄游戏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全面分析面向老年人的乐龄游戏特点及游戏种类并总结其优劣势。通过整合游戏技术类别,对移动端类、电子类、交互类、VR类乐龄游戏的硬、软件开发手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人本主义理论、情感化理论、熟悉度理论、包容性设计、心流理论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指标评定,深入挖掘国内乐龄游戏发展机会及其所面临的困境。结论分析乐龄游戏在人机交互安全性、交互流畅性、硬软件设计的合理性及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并在市场上、技术上和应用上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乐龄游戏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硅外延的三大发展趋势,指出降低外延温度是外延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比较了分子束外延(MBE)、光能增强化学汽相淀积(光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超高真空化学汽相淀积(UHVCVD)的优缺点,指出UHVCVD和PECVD二者合二为一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方法。其次,论述了异质外延和SiGe/Si超晶格材料的应用前景。最后,论述了外延生长的原位监测和外延膜的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