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3功率超声对稠油流变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的相对密度大(接近1)、粘度高、流动性差,因此在稠油的开采、长距离输送、炼制加工等方面均存在许多困难。本文主要研究了孤岛稠油及掺“活性水”的稠油,经功率超声处理前后其流变性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可以大大降低稠油的粘度,增加流动性  相似文献   

2.
稠油井具有粘度大、流动性差,井筒输送困难、地面输送困难的特点,采油矿在对稠油井的管理中立足于现有技术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办法。通过实施周期管理,优化参数、掺水、加药以及热洗和加强井筒和地面管理,强化操作环节上的节点控制,作业治理环节、井筒措施优化环节、地面管理环节、地下注采管理环节,实现了延长稠油井生产周期,提高生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稠油开采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是其流动性差,在原油从井底流向井简和从井底流向井口以及从井口外输的过程中,受到粘度的影响较大。该论文针对KD641区块目前稠油开采所用的泵上掺水工艺现状分析,说明了其工艺原理及应用条件。通过在现场的实施,达到了井简降粘、稠油常规开采的目的,而且投入少、产出高、不污染地层、不影响泵效、占井周期短、生产过程稳定,提高了稠油油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奈曼油田为低孔低渗的普通稠油油藏,原油含蜡量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粘度高,在井下流动性差,易造成抽油机电流大、负荷重,洗井频繁、抽油杆断脱、检泵周期短,油井生产效率低。为降低原油粘度,减少结蜡影响,奈曼油田应用了两种电加热采油工艺:空心抽油杆电加热和油管电加热采油工艺,实现了对油管内原油的加热,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的特点,影响油田开发的正常生产,只有通过热力采油技术进行油层及井筒加温,使原油降粘,才能确保稠油油藏的正常开发,油井的正产生产。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前期热力采油技术主要是蒸汽吞吐和蒸汽驱,通过向油层提供热力学能,提高油层岩石和流体的温度,从而增大油藏驱油动力,降低油层流体的粘度,减小油层渗流阻力,达到更好地开采稠油油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资源不断的被开发利用,石油资源不断的减少,一些难采的油藏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其中稠油油藏的开发是现阶段石油资源开发重要的方向。由于稠油油藏的粘度高,流动性差,利用常规的采油方法很难实现稠油油藏的高效开采,利用注气热采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稠油注气热采技术提高稠油开采效率的作用机理,同时分析了稠油注气开采的参数对于油藏驱替效果的影响。通过研究提高了稠油油藏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海上探井试油中,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性差,常规试油工艺技术及评价方法无法满足需要,针对稠油资源中储层的真实产能的评价问题,开展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在海上探井试油中应用研究。通过对多元热流体产生原理、多元热流体设备、多元热流体热采测试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应用,证明多元热流体热采测试的日产油量可达常规冷采测试产油量的两倍以上,为海上稠油储量的勘探提供新的试油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稠油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稠油资源也相当丰富,广为分布。目前已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南襄盆地、二连盆地等12个大中型含油盆地和地区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预测全国稠油储量在80×10^8t以上。然而稠油具有胶质含量大、沥青质含量高、凝吲点高、粘度大、粘度随原油密度增加而增加等特点,给开发带来很大的困难。其中稠油给试油工艺造成的主要困难主要体现在抽汲求产上。由于稠油的粘度大,使得在抽汲过程中抽子在遇到液面后受到的阻力很大而且容易遇阻,严重影响抽汲求产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求产失败和返工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些问题,将强磁降粘技术引入到抽汲中。磁降凝降粘技术是利用稀土永久磁铁产生磁场,使原油经过特定的磁场处理后,其粘度和凝固点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原油粘度下降30-50%以上,凝固点下降6-22℃。在杜75井和杜76井的施工对比中,强磁防蜡降粘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强磁降粘技术在抽汲中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稠油属难采储量,由于其原油粘度高,开发难度比较大。而通过对地层注入过热蒸汽,可以进一步提高井底蒸汽干度,利用过热蒸汽携带热焓较高、能够更好地加热地层的优势,使稠油的原油粘度进一步降低,增加其流动性,最终改善超稠油的开发效果。这里将对蒸汽驱注汽管柱工具及井口主要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高温组织在试验、统计和微观组织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其服役可靠性,确定是否适合过热蒸汽注入条件。使得过热蒸汽注入配套工艺技术在井下工具的设计、选材方面具有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在已发现的油田中,稠油油田所占的比例较大,稠油中含有胶质、沥青质较多,且粘度较高,流动性较差,目前大多数采用注蒸汽开采,在进行开采的过中,由于沥青质和胶质是一种天然的乳化剂,造成开采出来的油中含有油包水乳状液,造成脱水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现今广泛采用的脱水工艺进行分析介绍,找出其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和油井举升效率的主要采油手段有热力采油法、化学降粘法、掺稀油稀释法等。奈曼油田为普通稠油油藏,在油层条件下流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在原油举升过程中,随着地温损耗的增加,流体的流动性逐渐变差,举升难度加大。同时受注水开发影响,油质乳化现象日益明显,因油包水型乳状液流动性差,摩阻高,导致流体举升困难,油井回压升高,抽油泵泵效降低。掺液采油工艺不但可以缓解这一生产矛盾,还可以提高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12.
克拉玛依六中区克下组油藏原油粘度高,结合该稠油区块特性,通过不断更新、完善稠油地面建设流程与稠油生产配套工艺,已基本形成从蒸汽吞吐到抽油生产直至原油密闭集输的配套技术体系。与此同时,在单罐拉油粘度大、拉油时间长、成本高、蒸发损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关键技术难点上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稠油油藏注蒸汽后冷采的方式存在稠油反向乳化严重,产出液的粘度注汽开采一个月后大幅度上升,抽油杆举升和下行困难,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降粘,化学药剂降粘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桩斜139块稠油油藏在开采过程中降粘的问题,通过对降粘剂的实验室研究及实际应用的效果分析研究,提出降粘剂的使用合理性,以使该块油藏开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天然的条件下形成的油藏中讯在这大量的石油资源,但是对于开采技术来说,因为油藏的类型及原油特性的不同,技术也有较大的差距。其中种,稠油也称重油,它是一种具有高粘度特性的重质原油。正是因为它在油层之中的粘性较大,流动性也较弱甚至有的不能流动,一般的开采技术很难对它进行经济的有效的开采。对于稠油的粘度大和一些油藏结构的不同,开采工艺也随之改变。当今,热采技术已经成为了稠油开采当中的关键手段,热采技术同样的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外的对于油藏开发的技术工程上面。稠油油藏的热采技术中包括了蒸汽吞吐及蒸汽驱等等重要开采的工艺。其中,蒸汽吞吐是我国最常运用的技术,它主要也是对裂缝性质的稠油油藏进行开采。最近几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对热采技术的完善创新,使得稠油开发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对地层进行测试,可以取得地层的产量及压力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取得地层参数,从而为油气田的后序开发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在粘度不高的产稀油井、产水井、产气井的试油测试工具工艺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现有的工艺技术基本上能够满足生产的需求。但在稠油井的测试抽汲中,还存在着很多难题。地层测试中,抽汲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试油产量及试油资料的优质率,影响着油气井产能的确定及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本文针对因原油粘度高,密度大造成油稠井测试抽汲困难,效率低下的问题,从分析稠油物性人手,针对杜75井现场测试中应用的一套适合稠油井测试工具、管柱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测试工艺技术,介绍了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稠油测试抽汲及资料录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缩短了稠油井的试油周期,为以后的稠油井试油测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试一系列不同与配比的CPE/红泥填充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级分比、温度等对体系流动性的影响,表明该填充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性质;体系的表现切粘度随填充红泥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温度升高,体系的表观切粘度下降,温度对体系流动性的影响随填充红泥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切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少;在低切变速率条件下,红泥粒度对体系的流动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稠油助产剂,原油与水形成O/W型乳化体系,使期间形成水膜与水膜之间的摩擦,达到降低粘度,降低粘阻,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郭新民 《材料导报》2000,(Z10):313-314
本论文研究了三氧化二铝(Al2O3)与羟基磷灰石(HA)及其复合体浆料的粘度及流动性,发现Al2O3能够显著地提高HA浆料的流动性,并降低其粘度,较好地满足三维选区凝胶成型的需要,根据实验结果,结合DLVO理论,提出了HA与Al2O3协同作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稠油生产过程中井口含水率测量这一难题,提出基于微波测量和电磁层析成像相结合的新型测量技术,开展了稠油井口含水率可视化实时测量技术研究,以及不同粘度、矿化度、含水率工况下的技术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微波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粘度从907~7 080 MPa·s,矿化度从6 605. 28~12 344. 45 mg/L范围内稠油含水率的准确测量,平均含水率测量误差小于3. 88%;基于电磁层析成像技术,实现了稠油井口的油气水三相流动状态的实时可视化。相关研究成果将会对稠油开发生产过程中的科学生产、提质增效起到促进作用,助力智能/智慧油田井口物联网端建设。  相似文献   

20.
罗川  邹军  刘志强 《硅谷》2014,(6):44-45
以克拉玛依重油61号集输处理站原油加热方式为研究对象,对原油加热进行了分析,其稠油黏度(20℃脱气)达2000~50000 Pa·s,密度大,粘度高,稠油物性属特稠油,利用热化学的沉降进行集输脱水,再就是对原油进行高温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