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磷酸介质中,稀土铈(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对锌的缓蚀协同效应,讨论了产生协同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杨昌柱  张敬东 《材料保护》1998,31(11):23-25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1mol/L盐酸中及30℃,不同盐酸浓度、不同酸性介质中,TDA与OP对20碳钢级蚀作用的协同效应,并就不同条件引起的EIS谱形特征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结果发现,TDA与OP的协同效应同时与体系的酸度和共吸附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进铝合金的磷酸-硫酸-硝酸化学抛光工艺,将铜离子、镍离子光亮剂单独和复合后加入抛光液中处理6063铝合金.利用光泽度仪、失重法等考察了单独使用铜离子、镍离子及二者复合使用对铝合金化学抛光的光泽度、溶铝量及抗点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离子、镍离子均能提高抛光铝合金的光泽度,且铜离子的抛光促进作用更好,但其过量时容易出现过腐蚀;二者单独使用均能降低溶铝量,且镍离子降低溶铝量的效果更好;铜/镍复合使用对光泽度的提升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且溶铝量低,不易出现过腐蚀.  相似文献   

4.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Co-Zr离子共掺BaFe12O19的前驱体,经过后期烧结得到BaMn0.5Co0.5Zr1.0Fe10O19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预烧温度、球磨时间等对陶瓷微观形貌和磁性的影响。通过XRD、SEM和VSM等对样品进行性能表征,发现相比于纯M型钡铁氧体,掺杂M型钡铁氧体在相同烧结温度和预烧温度情况下,晶粒更细,而且饱和磁化强度更大。当预烧温度为1 000℃,球磨时间8 h,BaM铁氧体陶瓷的致密度、晶粒形貌和磁性能最佳,此时陶瓷饱和磁化强度为59 A·m2/kg,矫顽力5.01 kA/m,密度为4.73 g/cm3,满足在高频领域的应用。可见Mn-Co-Zr离子掺杂对M型钡铁氧体陶瓷的软磁化及其应用有决定性影响,同时掺杂使得产物颗粒粉体晶粒细化,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燃烧法合成了Gd掺杂CeO2的Ce0.8Gd0.2O1.9(GDC)电解质粉末.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其相组成、颗粒大小、晶胞参数的影响.并对GDC烧结体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胶一燃烧法可以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的烧结性的GDC电解质粉末,1500℃下得到的GDC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可以达到95%.电性能测试表明烧结体在中温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氧离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6.
《功能材料》2021,52(6)
以三醛基间苯三酚为一种合成单体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两种共价有机骨架材料(TpBD COFs和MICOFs)并将其作为重金属离子Cr(Ⅵ)的吸附剂考察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两种有机共价材料,且材料具备丰富的孔道,比表面积分别为81.461和110.500 m~2/g。对铬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TpBD COFs、MICOFs材料的平衡吸附时间分别为20 min、10 min,静力学吸附行为均符合单分子层表面吸附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行为,两种材料的吸附时间短,吸附效果理想,具备将其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富集净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金属铝固有的耐蚀性是大家所熟知的。然而,现有的各种适于生产的覆层方法仍有很大局限性。离子气相沉积法进行镀铝,可以成功,并避免那些方法所涉及的许多问题。离子气相沉积铝的设备,原是为了解决飞机结构腐蚀问题所发展出来的。这种设备,对解决类似的问题,如用在汽车结构上,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中简介了这个方法,即用离子气相沉积法滚镀紧固件,并提出了镀层使用性能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0.08Sr0.92)1-xTi0.6Fe0.4O3-δ(x=0.05,0.07,0.10)混合导体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该材料的物相,用交流阻抗法和电子阻塞电极法分别测定材料的总电导率与离子电导率,研究了A位缺位对(Y0.08Sr0.92)1-xTi0.6Fe0.4O3-δ混合导体材料的结构、电性能及阻抗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样都具有单一立方相钙钛矿结构;在测试温度范围内(Y0.08Sr0.92)1-xTi0.6Fe0.4O3-δ(x=0.05,0.07,0.10)的总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表现为小极化子导电机理;随着A位缺位量的增加,总电导率降低。(Y0.08Sr0.92)1-xTi0.6Fe0.4O3-δ(x=0.05,0.07,0.10)在800℃的总电导率为0.011-0.26 S·cm-1。(Y0.08Sr0.92)1-xTi0.6Fe0.4O3-δ的总电导率阻抗谱只显示了高频斜线部分,说明材料主要以电子电导为主;离子传导的弛豫时间逐渐随着A位缺位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A位缺位不利于离子在晶界中的传导。  相似文献   

9.
用直流四电极法测量了空气和氮气气氛下Ba0.5Sr0.5Co0.8Fe0.2O3-δ(BSCF)的总电导率,用电子阻塞电极法测量了空气气氛下BSCF的氧离子电导率。结果表明575℃之前,BSCF呈现p型半导体的导电特征,总电导率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氧分压降低而减小;但在575~650℃总电导率显著下降,这与BSCF材料中晶格氧的逸出有关。通过电子阻塞电极法测得的BSCF氧离子电导率σi和温度T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氧离子电导活化能Ea=140.7kJ/mol。通过透氧实验,由Wagner方程计算出来的氧离子电导率与电子阻塞电极法测量得到的值在700℃以下吻合;但700℃后,由于高氧端的气体与膜表面晶格氧的交换以及低氧端表面晶格氧与气相氧交换成为控速环节,使计算出来的氧离子电导率明显低于测量得到的值,并且二者差别随温度升高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双元素共掺杂Bi0.95R0.05(Fe0.95Co0.05)O3(R=La,Eu,Ho)系列样品。X射线衍射实验数据表明:Eu离子掺杂使得BiFeO3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的样品磁性数据显示:La、Eu、Ho离子分别与Co离子共掺杂,能够提高样品铁磁性,而且Bi0.95Eu0.05(Fe0.95Co0.05)O3样品的铁磁性行为最明显。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实验结果说明:Eu离子掺杂改变了Fe原子的局域结构,使得Fe-O键长增加,影响了Fe3+-O-Co3+双交换作用,进而引起样品磁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