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孟丽  肖灵  于钟德 《声学技术》2013,(Z1):241-242
0引言人工耳蜗是唯一可以帮助感音神经性重度耳聋患者恢复部分听力的装置。人工耳蜗系统中的语音处理策略是将外界的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后,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编码的方式发送到植入体并传输到相应的电极刺激耳蜗内残余的听觉神经,目前商用人工耳蜗产品较多采用的连续交错采样法(CIS,Continuous Interleaved Sampling)策略受刺激速率、  相似文献   

2.
人工耳蜗帮助超过40万人恢复了部分听力,但其性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电听觉机理仍有待进一步揭示。针对诺尔康人工耳蜗系统开发了非实时研究平台。为了验证平台的有效性,对成年植入者开展了电听觉基础心理物理实验(位置音高和包络音高)和噪声中的言语接受阈测量实验。心理物理结果显示,被试者可以按照电极位置从蜗尖到蜗底或按照幅度调制频率从50~200 Hz,产生音高上升的感觉。言语测试显示,基于该平台实现的策略,能提供与临床处理器相当水平的噪声中言语接受阈。该平台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开展电听觉心理物理和信号处理策略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神经营养因子与人工耳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在听觉神经系统中,神经营养因子与听力损伤、电刺激、突触疲劳的关系;介绍了神经营养因子保护听觉的分子机制,及神经营养因子在人工耳蜗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COTS的人工耳蜗体外语音处理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峰  孟丽  李平 《声学技术》2009,28(3):261-263
人工耳蜗是目前治疗深度或重度耳蜗性聋的唯一有效的办法,由体外语音处理器和植入体组成。介绍了一种基于商用现货原则(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的低功耗人工耳蜗体外语音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选用低功耗立体声A/D芯片CS53L21实现前端处理和采集语音信号;利用通用16位定点DSP芯片TMS320VC5502实现语音处理CIS算法;借用RFID射频芯片MLX90121向植入体传输能量并与其进行双向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5.
电子耳蜗是用有限个电极刺激听神经以恢复全聋人听觉的装置,目前发展的关键目标是研制出可靠、灵活、价格低廉的产品。在介绍了电子耳蜗的原理和语音信号处理方案的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用短时傅立叶变换方法的电子耳蜗语音处理技术。据此法分析提取参数用以刺激耳蜗内的听神经,使聋人恢复听觉,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根据每个耳聋病人的毛细胞和神经残留多少等情况的不同来灵活的选择刺激参数,达到较好的语音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部分人工耳蜗使用者在安静情况下的言语感知能力基本达到较高水平,然而其音乐感知能力尚未达到理想水平,音乐感知研究已成为目前人工耳蜗领域主要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主要探讨人工耳蜗使用者音乐感知研究的研究方法、材料,并分析影响其音乐感知能力的主要因素。对音乐的四大要素即音高、时长、响度及音色等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从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间的关系分析影响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感知的因素。对现有的主、客观测试以及调查问卷等研究手段进行总结。综合分析了目前音乐感知研究的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在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过程中实现植入力的监测,避免植入力过大对耳蜗结构造成损伤,本文对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得出了电极植入力的理论预估值,并设计了带力感知的人工耳蜗电极自动植入装置,通过功能样机实验对电极植入力进行了测量和分析,验证了电极植入力学分析的正确性和自动植入装置功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系统研究了不同特性的压电陶瓷植入耳蜗及其植入位置对听阈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植入材料的机电耦合系数和电容越大,听阈下降越明显;陶瓷片置于鼓介中内侧贴于螺旋神经表面成功率最高。充分证实了压电陶瓷片植入耳蜗可模拟毛细胞进行声电转换,刺激听神经引起听觉,提高聋耳的呼力这一新构想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现代声学科学与技术丛书之一的《人工听觉—新视野》于2015年7月初正式翻译出版。本书是2011年Springer出版的"听觉研究手册系列"丛书的一卷Auditory Prostheses New Horizons的中文版,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仿生耳与声音技术实验室组织翻译、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原书邀请了全世界30多位专家,全面总结了人工听觉发展的各个方向,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本书共15章,主要内容包括听觉  相似文献   

10.
贺加添 《声学技术》1994,13(2):75-78,88
声环境评价涉及到许多的参量。有声学量也有听觉量。听觉量一般需通过听觉实验来测量,这在实际中常常是很难实现的。本文介绍的“声环境评价的双耳听觉适应方法”,通过模拟人的左右两耳的拾音及听觉系统的双耳信号处理过程,按人的主观判断标准,用物理测量的方法估计听觉量的大小。本方法尚处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聋耳的听力,将压电材料植入到耳蜗内,利用压电效应直接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刺激听神经,以提高听力.本研究通过未极化与极化的高灵敏性压电陶瓷的对比,从体外模拟实验中的声电响应曲线和动物体内植入实验的结果中得到:未极化的压电陶瓷没有压电响应,而极化后的压电陶瓷能够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证实了压电陶瓷的压电特性的确可以刺激动物的听神经,从而降低听阈阈值.比较了压电陶瓷与压电高分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压电高分子也可以刺激听神经来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2.
响度感知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东兴 《声学技术》2009,28(6):693-696
响度是反映人耳对声音强弱感知的最基本参量,它是分析计算很多其它心理声学参量的基础。响度特征的研究不仅在噪声评价、心理学及声品质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还广泛应用于语音信号处理等方面。在此从等响曲线、双耳异响条件下的响度感知特征以及纯音和复音时变信号响度感知特征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阳雄  程玉胜 《声学技术》2004,23(1):11-13,19
文章提出了利用短时能量分析与人的主观听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船舶辐射噪声特征提取。通过对实际船舶辐射噪声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将船舶辐射噪声的人耳听测特征与信号处理后的数字特征相结合,可以达到对船舶辐射噪声特征提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Novel biodegradable flexible implant materials require precise fabrication and novel design on top of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By injection modeling technic, the thin and well-designed circuits can be precisely manufactured. Therefore, it emerged as an attractive method toward the research of advanced implant. In this study, a simple two-step method, natural precipitation and galvanization, was introduced to prepare a chitosan-zinc composite for conducting circuit and electrodes fabrications. The chitosan–zinc composite is biocompatible and biodegradable. The unique bond between chitosan and zinc solves the conventional unstable connection problem and secures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our products. To optimize this processing, the effect of composition and galvanization time on viscosity and ohm resista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high structural stability, good shear-thi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fine high pass signal transferring ability were verified by viscosity test,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and electronic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separately.  相似文献   

15.
计鸿祥 《声学技术》1999,18(3):142-144
“仿生耳”对接收到的语言信号的特征峰进行提取,经A/D转换,编码,解码等处理,对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残留听神经元进行刺激,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语音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治疗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设计的中耳植入式助听器,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提出一种砧骨激励式中耳植入助听装置,设计时综合考虑植入位置、空间、手术过程等,并对加工出的装置进行了相关实验。该装置采用压电式作动器,结构简单,作动器产生的力能够高效地传送至听骨链。在设计过程中使用有限单元法(FEM)对装置的共振频率和输出位移进行预估,仿真及实验结果说明该作动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谐波失真度小于1 %,在6.9 Vrms电压驱动下能够提供相当于鼓膜处90 dB SPL激励的效果,可以激励镫骨产生足够的位移以补偿听力损失,是一款有效的助听装置。  相似文献   

17.
杜金燕  孙超  刘宗伟 《声学技术》2012,31(3):245-251
常规信号处理方法的前提条件相对简单,不能满足水声信号处理中海洋环境非平稳和极低信噪比等实际情况。基于模型的信号处理方法(模基处理技术)能够将物理模型引入到信号处理算法中,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先验信息提高信号处理的性能,是一种有潜力的信号处理技术。结合多年的模基水声信号处理研究基础,首先介绍了模基处理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模基处理器的基本框架和其主要优势,进而对模基技术在水声信号处理各个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了全面的归纳和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