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16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X线平片或临床检查怀疑或确诊跟骨骨折的78例病人,对其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观察。结果:16层螺旋CT能够清晰的显示各型跟骨骨折,明确骨折线的走形,骨折片的数目,可发现X片不能发现的关节腔内骨折片,关节囊及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对跟骨骨折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价值,三维重建对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经X线平片(DR)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急性外伤患者于伤后2h-7d行16层螺旋CT检查,薄层重建后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和三维重建。结果:58例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确诊鼻骨骨折19例,眼眶骨折10例,肋骨骨折20例,胸腰椎横突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4例,髋臼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尤其是MPR成像显著提高了细微骨折的检出率,是诊断隐匿性骨折有效而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胆管梗阻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进行检查,并对比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78例胆管梗阻患者通过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出率94.87%与病理检查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胆管梗阻患者,检出率较高,为临床诊断胆管梗阻提供有力支持,在临床研究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6例肋软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与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确诊率。结果:使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的诊断率上要比常规CT扫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使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提高肋软骨骨折的确诊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冠状位重组图像在成人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75例疑似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64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由3位资历不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观察CT成像的横断位图像以及横断位+冠状位图像。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工作资历5年者、10年者和15年者在横断位+冠状位扫描对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方面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虽均略高于横断位扫描结果,但两者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确诊患者在参考CT分型和手术病理结果的情况下最终诊断为阑尾结构完整可辨型15例、阑尾结构难辨型10例、阑尾结构不清型7例和团块型4例。从横断位图像读片发现,其与病理检查结果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分型的Kappa值为0.377 5,一致性较差;从横断位+冠状位图像读片发现,其与病理检查结果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分型的Kappa值为0.723 4,一致性良好。结论:无论是多层螺旋CT横断位还是横断位+冠状位对成人不典型急性阑尾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判断患者疾病分型方面横断位+冠状位的读片结果更能获得与手术病理结果高度一致的答案,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与DR片在诊断外伤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外伤肋骨骨折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与DR片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病情诊断,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骨折肋骨82根,骨折部位95处;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率明显比DR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位DR首次检查显示率较低,MPR、CPR重建方法CT检查显示率较高。结论:DR片对肋软骨骨折以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低,而多层螺旋CT可有效弥补DR片的不足,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总结多层螺旋CT(MSCT)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病例范围: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经X线平片、容积再现法(VRT)、MSCT、多平面重组(MPR)成像等后处理,分析图像处理显示骨折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MSCT平扫椎体骨折个数、椎管分度、附件骨折处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片诊断结果,MPR、MSCT轴位用于诊断椎体骨折数、附件骨折数、椎管分度准确度高于VRT的诊断准确性,MPR的诊断准确度高于MSCT轴位准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结合用于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直观、全面呈现骨折全貌,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和后期处理技术在骨关节病变中的诊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骨关节病变患者93例,全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并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法进行后期处理,将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可以很好的诊断患者的骨病,后期影像技术可以将病变的形态充分的显示。结论:在骨关节病变中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很好的效果,结合三维图像技术可以直观的显示病变的细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老年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20例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可较好显示了食管裂孔疝的疝囊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膈肌裂孔情况及病变与周围结构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是诊断老年食管裂孔疝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比X光片和多排螺旋CT、MR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5月接诊的43例骨关节创伤患者,分别进行东芝64排螺旋CT扫描,并用X光片(A组)、三维重组技术处理图片(B组)和动态MR(C组),对比三组骨关节骨折的检出率。结果:60例患者经最后确诊的骨折有70处,A组应用X光片检出51处,检出率为72.9%;B组采用多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检出67处,检出率为95.7%;C组采用动态MR检出70处,检出率为100%。对比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MR可有效提高骨折的诊断效果,降低漏诊和误诊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将X线平片与CT对跖骨跗骨骨折患者的诊断优势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跖骨跗骨骨折患者中选取21例患者先进行X线平片诊断,后进行CT扫描,将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诊断出32个跖骨、跗骨骨折,CT扫描诊断出38个跖骨、跗骨骨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通过多平面重建(MPR)以及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可以更全面的显示出患者足部跖骨附骨骨折的具体病况,让医生能够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使用AquilionTSX-101A64排CT进行检查。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动脉亚段全部显示清晰79例,占65.8%;四个动脉亚段单一显示不清晰29例,占24.2%;动脉亚段均显示不清12例,占10.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控制好患者心率,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窗,可以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DR与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的差异,以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诊治的80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进行常规DR双侧位拍片和64排CT扫描。结果:本组80例鼻骨骨折患者DR检查出鼻骨骨折59例,可疑鼻骨骨折9例,未见骨折12例,64层CT检查均诊断鼻骨骨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R诊断为粉碎性骨折20,单纯线性骨折39例,可疑骨折9例,64层CT检查诊断为复合性骨折21例,粉碎性骨折22例,单纯线性骨折37例。结论:DR线平片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有一定辅助意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适宜基层医院,64层CT检查费时,费用高,但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诊断当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经CT技术诊断的60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扫描方法在图像效果、发现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形态学的特征以及对其进行定性的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且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降低了患者辐射的危害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胸部创伤的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胸部创伤患者中,肺挫伤58例(64.5%),创伤性湿肺18例(20%),肺撕裂伤及肺内血肿8例(8.9%),血胸31例(34.4%),气胸40例(44.4%),迟发性血胸4例(4.4%),皮下气肿13例(14.4%),纵膈气肿3例(3.3%),肩胛骨骨折5例(5.6%),胸椎骨折5例(5.6%),锁骨骨折20例(22%),胸骨骨折2例(2.2%)。结论:CT对肺挫裂伤、肺内血肿、迟发性血胸、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探讨其发病机理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处理急诊、抢救患者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腕、踝关节损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DR摄片、单排CT平扫、16排螺旋CT薄层平扫,再将16排螺旋CT薄层横断面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别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容积再现的图像。结果:16排螺旋CT的检查准确性显著优于DR摄片和单排CT平扫,3种检查的优片率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技术,为临床采取整复固定和手术治疗等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诊断腕、踝关节损伤较为快速、准确和经济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陆启军 《影像技术》2014,(3):21-22,18
目的:观察成人支原体肺炎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确诊的58例支原体肺炎的CT图像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其中52例(89.66%)CT表现为结节状或小斑片状气腔实变影(见图1),双侧6例,单侧20例;45例(77.85%)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见图2),双侧12例,单侧33例;32例(55.17%)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1例(53.45%)呈现树芽征(见图3),双侧5例,单侧26例;15例(25.86%)可见淋巴结肿大(见图4),42例(72.41%)患者的病变范围局限于单个肺叶之内。所有患者中16例(27.59%)患者的病变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肺叶,42例(72.41%)患者的病变范围局限于单个肺叶之内。结论:支原体肺炎CT表现特征性较为明显,可作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8.
黄文清 《影像技术》2012,24(3):14-15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64位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我院治疗的6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64位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将此结果与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由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因此对可评估的262支冠状动脉,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为181支,其中有176支得到CAG证实。64SCTCA诊断狭窄的敏感性可以达到97.2%,特异性可以达到91.2%,阳性预测值可以达到94.9%,阴性预测值可以达到95.1%。结论:64SCTCA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在应用64SCTCA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病变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