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包装与装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而且关系越来越密切.包装的主要功能是:1)保护商品.2)保证流通,即从生产厂,储存运输,到销售,最后到消费者手中;3)促销,包括货架的视觉效果,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增加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购买售心,和指导消费者正确使用商品.包装装潢以其色彩、文字、图案、点、线、面等艺术要素,给消费者一种"感受",使消费者发生"共鸣",进而起到促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鲁志伟 《包装工程》2019,40(2):252-254
目的探究自然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向及创新策略,倡导人们使用绿色设计包装及环境友好型包装,以求达到自然和谐之美。方法从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现状谈起,剖析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以及现代设计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引出自然元素的个性化特点及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诸多应用方式,接着以茶叶、糖果的包装为例,从自然材料的视觉效果、材料特性、工艺技术以及功能作用等方面对自然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融合与创新作深入探究。结论将自然元素体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上,能够丰富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和视觉特点,满足人们对生态文明及环境保护的需求,符合现代人对包装设计的多元化追求,是今后包装设计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林益平 《包装工程》1998,19(1):12-14
产品的生命在于创新,任何产品都需要不断地改进,注入新的因素,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产品包装也无例外,本文就产品包装的改进及创新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4.
民族特色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新体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色彩、字体、材质等因素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内旨.从能体现民族性的物质元素入手,指出民族性是包装设计发展的必然,强调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手段结合,再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使包装设计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5.
产品包装随着时间流逝,科学的进步,人们的需求与审美的变化,而渐衰老、过时,成为不受欢迎的包装。因此需要不断地改进,注入新的因素,获得新的生命力。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要创新就要掌握创新设计的方法,这些方法如同打开设计创新大门的“金钥匙”,可以帮助我们开发设计出创造性很强的新包装。1.缺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就是通过发掘事物的缺陷,把它的具体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找出改进的方案,进行改进或创新的一种方法。任何事物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找出缺点,化“缺”为长;或找出克服  相似文献   

6.
汤泳 《包装工程》1997,18(2):135-136,141
首先揭示出民族风格是与时代风格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一个概念,因而特定的时代需要具有时代精神的民族风格--创新民族风格,在探索此风格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习日本的战略,然后在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超越。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人类社会的生命之源,也是艺术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人类科技水平空前提高、创造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代,创新一词对人们并不陌生,其重要性也众所皆知,就包装设计艺术而言,为了迎合市场经济激烈竞争和产品升级换代的需要,在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中,重视包装的设计创新、不断改进商品包装更是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8.
包装中的"创意"设计,就是运用色彩的独特,优化图文,创新包装,融入企业文化和环保理念,体现品牌内涵,进而提高商品的魅力,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媛媛 《包装世界》2013,(6):110-111
地方土特产是地域文化的结晶。土特产的包装是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中国土特产市场竞争激烈,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的土特产包装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土特产包装的创新设计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针对地方土特产包装的创新性设计方向、方法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包装设计的创新生存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刘兆明 《包装工程》2006,27(2):273-276
对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从包装的创意战略、包装的整体设计、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进行了关系到产品的创新生存方面的阐述.产品包装的创新涉及的学科较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是其核心.产品以及能够提升产品价值的包装的研发,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的根本之一,需要企业和包装设计工作者从战略高度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初涛 《包装工程》2014,35(18):116-119
目的分析了摄影图片在包装设计中所具有的冲击性、信息性和实用性的特征,这种特征为包装设计提供了创新的平台。方法阐述了利用摄影图片的冲击性特征进行感官设计的具体措施。结论得出了利用摄影图片的信息性来宏扬包装的正能量,发挥摄影图片的直观性来实现包装的诚信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进一步论证了摄影图片在包装创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樊海燕 《包装工程》2008,29(6):149-151
针对缺乏儿童药品包装的市场现状,对感冒药纸盒进行了以结构设计与平面装潢设计为主的综合性药品包装设计,以期对医药包装市场产生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熊承霞 《包装工程》2017,38(22):84-88
目的探讨传统造物原型设计中的良善文化基因。方法从大小传统文化原型样态中求证传统中国普遍存在的伦理视觉,在"仁礼"结构中孕育的可视化良善图景可以作为文化视觉承载着社会前进的动力。以实例进行比较分析,阐扬文明基因中良善设计所起的"明教化、正人伦"的社会映射,说明包装设计作为生活必备物在精神与物质传播中的中介作用。结论华夏文明的智慧在于道德伦理的凡俗生活物质转化,良善图景内蕴的个体信仰与国家精神正是当代包装设计继承的价值和设计创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包装色彩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金敏 《包装工程》2005,26(4):162-163
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国包装色彩设计,独具特色,体系严整.当代包装设计应吸收、光大传统色彩的精粹,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使传统更具新的生命力.同时,在多元而丰富的自然、社会、文化领域里获取创新灵感,突破定势,融汇古今,实现包装色彩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很长一个时期,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核心焦点都是如何做好单一平面的设计,将单个包装物分解成由多个平面体组合成的有体积的容器,在照顾整体的前提下对各平面体展开设计。随着现代印刷、制造、  相似文献   

16.
物流包装设计与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培青 《包装工程》2012,33(9):146-149
分析了物流包装对于企业供应链的重要性,通过具体案例对物流包装的创新设计对企业供应链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包括对供应链各层级成员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物流系统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可知,物流包装的创新与使用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评估,并且要与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特征相吻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17.
杨猛  赵静 《包装工程》2015,36(14):110-113,123
目的 通过研究岫玉工艺品包装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卡榫构造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创新思路。方法 以卡榫构造包装设计的社会需求与经济需求的关系出发,集中探讨了卡榫构造包装的基本形态、特点和优势,总结了以中密度纤维板为材料开展岫玉工艺品卡榫构造包装的具体设计方法。结论 在充分验证人性化设计的同时,提出卡榫构造包装可以避免对环境的危害、减少资源消耗,达到包装、人、环境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8.
感性消费下饮料包装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史江滨  廖丰丰  韦霞 《包装工程》2007,28(11):131-133,153
商品包装是感性营销中极其重要的营销工具,它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整个产品的推广与销售.文章从包装装潢、包装容器、包装材料与技术3个方面论述了感性消费下饮料包装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9.
郭淑贤  王蔷 《包装工程》2023,44(10):286-288, 360
目的 探索土特产包装设计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与创新型路径表达。方法 从土特产当前市场竞争的现状来看,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包装整体的创新设计诉求依然很强烈。为提升土特产的价值和竞争力,从土特产的实际调研出发,指出当前存在的过于简易的包装和过度包装两方面的问题对土特产销售与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深入实际,从外在的视觉转译与呈现、地域文化内涵的渗透与交融以及与时代的创新接轨等层面逐一分析土特产包装的可行性表达与发展路径,探索土特产包装的科学创新与设计实践。结论 土特产包装的创新与再设计有利于其品牌形象的构建和附加值的创造,赋予土特产更多的文化内涵,促进关联品牌的建设,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包装设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安霞  李锐  张芊慧 《包装工程》2017,38(12):55-59
目的探究即时性信息在现代包装创意设计中的表达方式与运用研究。方法通过对"即时性信息"概念的界定及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意义,结合现代包装设计实例分析即时性信息在现代包装创新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基于消费者情感需求,从感官、行为、情境等方面分析即时性信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表达方式研究。结论即时性信息在现代包装创新设计中是从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出发,使包装成为消费者情感交流的纽带,从而通过消费者感官、行为、使用情境得以即时性信息的传递、反馈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