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天津茱莉亚学院音乐厅的设计中,为满足室内背景噪声符合NC-15噪声评价曲线的要求,音乐厅采用盒中盒构造,在内盒与外盒之间用大型阻尼弹簧减振器对建筑整体进行隔振,并严格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管路噪声。设计大面积可调吸声帘幕,用于对室内混响时间进行调节;均衡布置反射板,局部布设微扩散体,以使室内声场均匀。通过室内音质计算机模拟、声学缩尺模型试验等建声设计手段,以及施工全过程中的声学巡查和指导,音乐厅土建及室内完成质量均达到声学设计要求。音乐厅室内背景噪声满足NC-15噪声评价曲线,可通过吸声帘幕实现音乐厅内中频空场混响时间从约1.45 s调整至2.45 s,调整幅度达到1 s,为国内类似工程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音质房间的建声设计方法与构思何耀明广播电视设施不但应播出清晰的图像和逼真的色彩,而且还应保证播出的语音清晰动听,音乐声优美和谐。这除要求具有良好的电声设施外,对一切与播出音质有关的房间进行严格的声学设计和调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音质房间声学设计方法与... 相似文献
5.
音乐厅中后期反射声对空间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空间感是音乐厅音质中很重要的主观感觉。起初人们对空间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早期侧向反射声有关的空间响应上,近年的研究结果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到后期反射声也对空间感有所影响。文章将主要介绍音乐厅中后期反射声对空间感主要是听者环绕感(LEV)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空间感是音乐厅音质中很重要的主观感觉.起初人们对空间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早期侧向反射声有关的空间响应上,近年的研究结果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到后期反射声也对空间感有所影响.文章将主要介绍音乐厅中后期反射声对空间感主要是听者环绕感(LEV)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舞台音质对音乐厅演出效果起重要作用。为了使全乐队演出协调,乐师们要求听好自己的和来自其他演员的声音。因此,为使所有器乐和歌声达到适当平衡,以取得良好的合奏效果,将涉及到舞台设施、乐器特征以及如何把声音合适地反射给乐师们。此外,根据乐师主观意见选用恰当的客观声学参量很重要,同时还要考虑用怎样的建筑措施使之实现。这项研究历史较短,不少问题有待探索。文章对此作了综述与评论。 相似文献
8.
音乐厅音质设计是室内声学中颇受关注的热点,大量研究成果显示了它的深入和进展,对当前国内大量兴建的音乐厅设计颇具参考价值。文章对下列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1)音乐厅的明晰度、响度以及低音比的考量,(2)音乐厅体型选择以及座掎包饰程度的选定(3)耦合空间选用与实用中存在的问题,(4)空间感参量中的环绕感(listener envelopment,LEV)与視在声源宽度(apparent source width,ASW)在音质设计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专业音乐厅设计建设的发展概况,介绍了上海章奎生声学设计研究所近十年来承担专业音乐厅工程声学设计实践成果,例举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湖南群艺馆音乐厅及扬州市音乐厅共4个音乐厅的设计实例,并对专业音乐厅声学设计中的平剖面体型设计、单座容积控制、厅内混响时间参量选择、声场扩散处理及装修材料选择等多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大量多功能剧场的混响时间固定,无法满足不同节目形式对于厅堂混响时间的多种需求.通过建声与电声两方面提供对于现有多功能剧场混响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分析了两种解决方法的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用东方音乐厅客观音质参数的测试结果和访谈得到的主观评价结果对东方音乐厅与世界上14个大型音乐厅的音质效果进行了分析,虽然东方音乐厅的音质效果令人满意,但其音质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满意度却缺乏可参照的目标。按照音质相近等级相同的原则可以判定东方音乐厅的音质效果与柏林交响乐厅最为接近,文章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推断东方音乐厅的音质效果达到了优异级。 相似文献
12.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大厅是一座有80年历史的上海地标性建筑。随着电影科技的进步及功能性的要求,电影院存在一定的声学缺陷,于是改建为多厅电影院,含一个容座1500座的大型电影厅和五个不同容座规模的小型电影厅。改建中通过对声学音质参量控制计算,重新进行音质设计,建成后各项声学参量基本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国内建成了大量的剧院,对于这些剧院整体上的混响时间特性规律,目前国内仍缺乏类似相关的研究.文章统计了国内50个1 200座以上的典型大剧院,根据实测数据分析了国内剧院混响时间的大小分布及混响时间与早期衰变时间、清晰度与明晰度、观众厅体积等参数的相关性规律;研究发现国内大剧院混响时间较世界上同等规模的国外歌剧院... 相似文献
14.
厅堂音质设计中响度是最基本的评价参量之一,目前通常采用相对强感(又称强度因子)G(dB)作为评价响度的参量。吴硕贤等人(2001)则认为这一参量不足以说明听众的真实感受,提出用乐队齐奏强音标志段(fone)的平均声压级协作为评价音乐厅内响度的新物理指标为好,亚可用Barton的简单修正公式进行估算厅内各处切的分布。从实用意义、客观测定、音质设计预估等方面,对此新评价参量作出剖析和评论,以说明其存在的问题和不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张小改;金翩;徐登峰;胡翁旦;陈俭;肖艰 《计量科学与技术》2023,67(12):67-74
体育场馆的室内建筑与设计需要兼顾声学环境与空间美学环境,多数场馆容积大、造型独特,容易产生长时间的混响,导致语言清晰度低、回声和声聚焦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场馆的具体需求进行针对性地建筑声学设计。介绍了某体育中心室内体育馆和游泳馆的建筑声学环境设计过程,首先明确了建声设计混响时间的目标范围,然后通过吸声材料的使用和室内布局构造来降低混响时间,以达到建声设计目标,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验证了此次建筑声学设计的有效性。实测结果表明,所建声环境均达到建声目标,能满足体育中心的日常使用需求,可为后续的其他大型体育中心工程开展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