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声强向量法对声源定向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勋  相敬林 《声学技术》2001,20(2):59-62
文章应用的双传声器声强探头CM-202和与之配套的传声器,自行设计了1个声强探头支撑架,使之可以把声强探头转动到空间微卡儿坐标系的3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并且它们的几何中心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测量平衡声场中1点的声强矢量的3个分量,由此就能对声源进行定向,在半消声室中应用这套实验装置对声源进行了定向研究,并探讨了各种误差因素与定向精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声强测量中系统误差修正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剑  陈心昭 《计量学报》1997,18(4):258-262
本文对用残余声强法修正声强测量的系统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它的误差表达工式,给出了该误差的二元分布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声强技术在声学试验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靠近的双传声器的声压信号计算声强为其代表性方法.过去的声学测量以标量声压的测量为主,现在的声强测量可使声场中的能量流可视化,从而大大有利于声源识别及噪声控制.由于该方法不大受反射及背景噪声的影响,使测定机器的总声功率能在一般环境下进行,使测量自由度改善了.但是,由于声强技水的历史还比较短.其测量方法本身、应用范围、结果分析等方面也还不尽成熟,例如,在把声强扩展到复数领域而试图利用其虚部所具有的信息的最新动向中,其测量方法本身还正在发展中;另外,还有关于负声强(声能指向声源)怎样理解等问题.这些在声强技术有效利用上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声强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声源辐射声功率的测定,声场分析和声源识别等领域.由于声强法在声源声功率的测定上不受测量环境的限制,可在辐射现场进行测量,因而得到了普遍应用.但当两个相关声源相距很近时,声强法的识别则受到了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把声强的概念推广到了复数领域,引入了复数声强(complex acoustic intensity)的概念.复数声强是在声强(亦称有功声强Active intensity)的基础上增加了无功声强Reactive intensity)成分,因而可得到更多的声场信息,能更有效地进行声场分析和声源识别.复数声强除用于声场分析外,还可用以计算产压和质点速度间的相位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声强技术容易受到强大背景噪声的干扰,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噪声测试技术--选择性声强技术,并利用自行研制的噪声自动分析系统对其进行了研究,包括原理、算法及测试设备。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性声强技术可以将目标噪声源的辐射噪声从强大的背景噪声中分离出来,测量结果有效地反映了目标噪声源的声场分布状况,为目标噪声源的噪声辐射特性研究及噪声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GSM机柜噪声源识别,介绍声强技术用于噪声源定位的原理方法及工程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声强法进行噪声源识别及定位精度高,结果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7.
在混响室+半消声室组成的隔声室内测量构件隔声量时,当其它条件不变,仅改变声强探头到试件表面距离,研究声强探头到试件表面距离对声强法隔声测量值的影响。采用经验公式进行理论计算,并利用声学仿真软件行声学仿真分析计算,将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在隔声室内进行的声强法隔声测量的准确性,并总结了声强探头到试件表面距离对声强法隔声测量值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典型的矩形测量面方波扫描路径为例 ,分析了扫描声强法测量声源声功率时双传声器互谱声强传感器的有限差分近似误差、近场效应误差、相位不匹配误差与声源频率、测量面离声源的距离以及声强传感器两传声器间的间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声源频率合理地选取参数可以减小声强传感器所带来的误差 ,从而为保证扫描声强法测量声源声功率测量准确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在IBM PC系列微机上运行的、有近三十种信号处理功能的声强测试分析软件包对它的一些功能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声强测量系统价格昂贵,有限差分的存在使得测试频域受到探头间距的限制,宽频噪声需分段多次测量。根据互谱声强算法,利用采集卡、传声器和虚拟仪器技术开发出一套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声强测量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声压灵敏度标定、相位失配标定和声强测量。针对算法中存在的有限差分误差进行修正,在半消声室中以宽带白噪声为声源,用开发的声强测量系统分析探头间距为20 mm和50 mm时探头轴线和声源传播方向夹角分别为0°、45°的修正前后声强误差。结果表明该声强测量系统有效,修正后同一探头间距测试频域得到拓展,声强准确度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静电型微继电器采用静电致动原理,以静电力作为触点吸合的驱动力。在分析纵向静电型微继电器工作原理和Pull-in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当前国内外典型的静电型继电器结构,阐述了这些微继电器的技术特点、制造工艺及其主要性能参数。对静电型继电器触点的材料选取及其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了静电型继电器实用化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和进一步研究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药用超分子材料环糊精衍生物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安全性研究进展,以促进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方法:从环糊精衍生物在不同制剂应用中的安全性方面概括了其最新研究。结果: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改善药物理化性质、改进处方、提高药效、降低副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除了少数环糊精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外,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以作为安全的药物辅料。结论:有关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毒副作用的研究尚未完善,如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毒副作用以及大部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长期毒副作用。我国应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以扩展优良的药用辅料。  相似文献   

13.
温度传感功能薄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温度信息获取的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温度传感器超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薄膜传感器的出现满足这一要求。薄膜温度传感器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薄膜温度传感器的特点、种类、应用、测温机理、膜系及其主要制备工艺等,并探讨了薄膜热敏电阻、薄膜热电偶的标定方法,最后论述了温度传感功能薄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酯键相连的聚乳酸分子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但疏水性强、缺乏生物活性使其应用受限。多糖及其衍生物分子具有大量的识别功能基团,可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现象的调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采用化学方式将多糖及其衍生物与聚乳酸材料相结合成为改善材料生物学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综述了多糖改性聚乳酸高分子材料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高频无线通讯系统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对高频声表面波 (SAW)器件需求的不断增大。金刚石具有最高的声速和许多优于其他材料的特性 ,因此金刚石声表面波器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金刚石声表面波器件的构成、制备方法 ,讨论了金刚石声表面波器件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进展 ,包括理论研究与实验进展的概况 ,并讨论了金刚石声表面波器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溅射功率在Si(111)基底上制备了GeSb2Te4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以及高度相关函数法分析了薄膜生长表面形貌的分形维,并用纳米硬度计研究了薄膜表面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溅射功率增大,薄膜表面质量提高,分形维增大,且硬度和弹性上升;但超过一定值后,薄膜表面质量又会降低,分形维也随之减小,硬度和弹性下降。并指出借助分形维数可以优化溅射工艺参数,并能够较好地表征薄膜表面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钛酸锶钡 (BST)薄膜是一种重要的铁电薄膜 ,应用广泛 ,是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简要介绍BST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重点讨论BST薄膜的极化、电压非线性、漏电流的机理、表征及影响因素 ,并综述了铁电薄膜的疲劳机制和消除疲劳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ZAO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陆峰  闻立时 《真空与低温》2001,7(3):125-129
针对目前ITO膜In、Sn等材料自然储量少、制备工艺复杂、有毒、稳定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代替ITO膜的ZAO薄膜.从该膜的基本性能入手介绍了它的优点,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艳飞  王效俐  刘红 《工业工程》2007,10(2):38-41,45
为了克服日益复杂的供应链问题,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形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认为分形供应链所具有的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分形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和运作模型,探讨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对MEMS的高精度运动测量,采用了基于显微图像处理的运动测量方法.在该方法中,针对特定的MEMS器件,首先将其放置在显微镜下摄取其可动部位的运动录像,由运动录像获取显微图像序列;然后针对MEMS自身结构的特点,设计有效的显微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其运动位移,由位移最终获取MEMS器件的运动轨迹.基于上述方法,以微加速度计为例,根据其结构和运动特点,提出一种具有亚像素级精度的像素平移法提取其运动位移,将稳态位移的检测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得到检测结果为理论值的90.21%.检测结果与理论值良好的一致性,初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