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计算机仿真对胶印机输墨系统进行研究,可以为输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一个预验的平台.利用C Builder的可视化界面,编制胶印机输墨系统仿真软件,建立输墨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实现对各种胶印机输墨系统的搭建与识别,并能够设计新的胶印机输墨系统,为输墨系统静态和动态性能分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祖苗  张海燕  王敏涛 《包装工程》2008,29(2):50-51,75
胶印机输墨系统性能的好坏由静态和动态指标来评价.在油墨转移过程中,由于重力的影响,会使得油墨相对于墨辊有着微小的滑动,因此会影响系统的响应时间和稳定时间.对油墨重力对系统响应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构想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胶印机输墨系统计算机控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胶印机的输墨系统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输墨系统自动控制的技术要求,针对该要求提出一种高速机输墨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4.
胶印机墨辊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柏子游  刘士伟 《包装工程》2004,25(3):159-160
胶印机印刷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输墨系统的性能,采用计算机仿真,可以为输墨系统的设计提供一个预验的平台.这其中墨辊是油墨传递和转移的基本单元,所以如何建立墨辊的仿真模型,就成为一个关键.考虑印刷实际,结合油墨转移方程,建立一种以墨辊上的油墨存储单元为实体的离散化油墨转移和传递的动态仿真模型,从而进一步构建整个输墨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5.
胶印机串墨性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节约  刘真 《包装工程》2009,30(11):66-68,72
以海德堡速霸胶印机的输墨系统为例,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给出串动量对油墨流布的影响和不同墨区的油墨经串动后的油墨流布状况。研究发现,随着串动量的增加,保留在本墨区的油墨呈线性降低;一个墨区的油墨经串动后会呈正态分布地向邻近墨区流开,但中间墨区和两端墨区的流布状态不同。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一种以绘制胶印机输墨系统排列图为输入模式,计算机自动计算着墨率的软件开发思想.介绍了软件的总体设计,具体编程实现,以及软件测试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复数矢量法和图论的理论对胶印机榆墨系统响应时间进行建模,构建了胶印机输墨系统响应时间的教学模型.根据这一新的模型可以计算任意的给定参数的胶印机输墨系统响应时间,为胶印机输墨系统的设计者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乔俊伟  焦永志 《包装工程》2013,34(23):97-101
通过5 个主要性能指标,对最新的单张纸胶印机输墨系统性能进行分析。特别是在计算着墨率时,考虑到胶印机滚筒缺口的影响,以一个计算示例详细介绍了计算方法。通过列表分析得出了输墨系统设计的一定规律,对掌握胶印机输墨系统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对输墨系统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平版胶印机应用网纹辊输墨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彩凤 《包装工程》2006,27(5):144-145
分析了平版胶印机长墨路输墨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压力不易调节等不足之处,探讨了网纹辊输墨装置的优越性,提出网纹辊输墨装置必将成功应用于平版胶印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无向图的胶印机输墨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无向图理论,将胶印机输墨系统视为一个复杂的无向图,建立了输墨系统的网络关系图,并采用邻接多重表进行存储.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墨辊表面离散化和动态创建二维数组记录墨辊表面墨层厚度变化的方法,更加真实直观地再现了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建平  张跃明  李太亮 《包装工程》2011,32(3):63-66,102
以四色胶印机墨斗为平台,以PIC18F258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直流电机闭环调速控制系统。详细设计了系统硬件电路,着重设计了与操作台和PC机通讯的CAN通讯接口电路、电机控制与驱动电路、电机位置闭环反馈电路和电机PWM调速电路,编写了系统的C语言驱动程序。经实验和实际环境下的运行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驱动性能、调速性能和抗电磁干扰性能,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国产胶印机的自动化、智能化进程,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复杂系统计算机仿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是21世纪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并引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基于复杂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难想像可以采用传统朴素的还原论法进行可行性研究。推崇多智能主体的模糊计算机仿真来研究复杂系统的复杂性,并设计了一个基于多智能体的复杂系统分布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