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金属回收率、降低单位能耗和提高熔化率是有色金属二次熔炼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目标,比如铝、铜、黄铜和铅的二次熔炼.  相似文献   

2.
王凤玲 《铸造》2001,50(11):699-700
ZL101合金的熔炼工艺,由原来的二次熔炼法改为一次熔炼法,缩短了合金熔炼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熔炼方法对银熔体材料纯度、微观组织和电阻率的影响。对比普通熔炼方法,二次熔炼方法得到的银材料由II号银(99.95%)变成I号银(99.99%);氧含量降低至少85%以上,纯银熔体材料电阻率降低约1.54%。杂质元素主要集中在晶界处,纯银熔体材料电阻率随杂质含量的减少而减小,二次熔炼方法可有效提高纯银熔体材料质量、稳定其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优质的矫形钛合金应具有低弹性模量、低缺口敏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还要避免存在铝和钒,为此研制出一种新的β钛合金Ti—12Mo—6Zr—2Fe.由于钼和锆较钛高得多的熔点和密度,很难用传统的二次真空电弧熔炼方法熔炼出均匀的Ti—12Mo—6Zr—2Fe铸锭,因此制定了这种新合金的三次熔炼技术,即两次真空电弧熔炼加一次电子束熔炼或两次等离子电弧熔炼加一次真空电弧熔炼.新合金具有优异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ZHSi80-3铸黄铜的熔炼一般还是采用传统的二次熔炼方法。虽然有很多工厂采用了一次熔炼方法,但还不完善,而且都采用脱氧剂或覆盖剂。我们对ZHSi80-3的一次熔炼进行了改进。在熔炼和浇注中不加任何覆盖剂和脱氧,炼熔时间快、操作简单、质量好。经两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确保合金及铸件质量。已正式纳入有色合金熔炼工艺。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熔炼技术富集铂族金属工艺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等离子熔炼技术在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领域的工业应用情况,介绍了等离子熔炼工艺流程和等离子熔炼尾气的处理过程,并对铁捕集铂族金属的原理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一定规模的工业试验得到了等离子熔炼铁捕集技术从二次资源物料中富集铂族金属的初步工艺条件,铂、钯的回收率达到98%,铑的回收率达到97%以上,证明了等离子熔炼铁捕集技术富集铂族金属具有环境友好、铂族金属回收率高、物料适应性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周廷熙 《贵金属》2020,41(S1):114-119
近年来,稀贵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快速发展。分析了稀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大型铅铜冶炼厂高效协同处理二次资源、侧吹熔池熔炼和密闭富氧负压熔炼处理稀贵金属二次资源的优势,介绍了等离子炉处理失效铂族金属催化剂的产业化应用情况。比较了侧吹熔炼处理铅阳极泥的优势,简述了铅阳极泥预脱砷、砷固化的生产实践。对典型的电接触合金废料分离新工艺进行分析;对稀贵金属二次资源冶炼引入低浓度二氧化硫无废处理技术做了评估,介绍了银电解废液的旋流电解净化。倡导新技术的使用,促进稀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工艺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Cu-Ni-Nb合金,研究了Nb的加入方式和加入量对Cu-Ni-Nb合金组织、热导率和熔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次熔炼法,难以将高熔点Nb熔入Cu-Ni合金。采用二次熔炼法,以Nb-Ni中间合金方式可使Nb熔入Cu-Ni合金,生成Ni3Nb、Ni8Nb等第二相。Cu-Ni-Nb合金热导率随Nb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合金熔点随着Nb含量的增加而下降。Cu-20Ni-3Nb合金热导率为43.23 W/(m·K),熔点为1 146℃。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含铝、钛钢与合金铸件在常压下熔炼,采用浇包浇注时,由于二次氧化所生成的氧化膜夹杂严重,因些各国根据情况分别采用真空熔炼、高、中频翻转。真空熔炼受设备和生产率限制,只用于少数重要部件的生产。翻转熔注的生产率也较低,更重要的是其设备维修麻烦、费用高。电渣倾转熔注是将电渣重熔与高频翻转浇注防止二次氧化的优点结合起来。我们采用该工艺成功的熔注ZGlCr18Ni9Ti铸件经试验室和批量生产考验证明:(1)有效地防止了二次氧化,铸件的合格率提高到82%。而高频翻转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SEM、TEM、硬度测试仪等手段研究了固溶处理对电子束熔炼Inconel600镍基合金显微硬度的影响,并探讨了硬度变化机制。结果表明,低温固溶有利于二次相的析出,高温固溶对二次相体积分数影响甚微,且相尺寸未达到临界尺寸;1 200℃和1 250℃固溶+时效处理对Inconel600镍基合金的硬度影响不大,但电子束熔炼制备的材料较传统工艺材料的显微硬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