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雪燕 《热处理》2009,24(1):67-70
3Cr2W8V钢冲模在短期使用中就发生断裂,经分析,认为是冲模材料中存在着带状、大块状和半网状亚稳定共晶碳化物和带状、链状二次碳化物,导致模具组织不均匀和应力集中而早期断裂报废。  相似文献   

2.
把手螺母模具在拔模过程中其突齿发生断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分析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突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模具回火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又发生了错模现象,加上该模具组织中存在共晶碳化物和较粗大非金属夹杂物,诸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模具突齿的早期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3.
韩克甲  陆亚楠  刘福生 《热处理》2022,(1):56-57,60
经过1 180℃加热1 h后油冷至760℃左右空冷至室温,再于560℃回火4次的陶瓷用W2Mo9Cr4VCo8钢模具,在使用中断裂.对断裂模具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和断口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具有大量带状共晶碳化物,是模具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把手螺母模具在拔模过程中其突齿发生断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分析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突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模具回火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又发生了错模现象,加上该模具组织中存在共晶碳化物和较粗大非金属夹杂物,诸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模具突齿的早期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5.
某冲模正常使用中发生早期异常断裂,借助直读光谱仪、金相和扫描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等工具对其材料M42模具钢的断口形貌、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显微组织和表面硬度进行检测与观察,分析并讨论了造成模具零件断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材料的化学成分、硬度指标、非金属夹杂物级别和大块碳化物最大尺寸均符合标准要求,但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和组织平均晶粒度级别较高,碳化物沿晶界呈不连续网状分布,与锻造工艺不当、材料变形不充分、铸态组织遗传共同导致碳化物不均匀度超标;其次淬火温度偏高时会使模具钢的显微组织粗大,这都会降低其强韧性,增大脆性,缩短模具使用寿命。因此,为了防止模具过早失效,一方面要控制锻造工艺,保证共晶碳化物的不均匀度,另一方面要根据模具零件的外形尺寸,选用适当的淬火温度避免晶粒粗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Stavax ESR钢洗衣机面板模具开裂问题,对模具失效件进行断口扫描电镜及微区能谱分析,以及采用金相显微镜对材料基体组织进行检测,综合检测结果,最终确定造成模具早期开裂的内在原因,是由于组织中沿晶界残留未溶颗粒状及薄片状碳化物,材料强度急剧降低,脆性显著增大。模具在热加工过程中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形成网状碳化物,在热处理加热保温过程中,网状碳化物经过固溶和聚集,形成未溶颗粒状及薄片状碳化物。热处理加热过程的热应力以及淬火过程的组织应力,导致未溶颗粒状及薄片状碳化物周围产生内裂纹。模具冷却水孔的机加工过程,使沿晶开裂特征的内裂纹显露出来。模具服役承载时产生的工作应力,促使裂纹的进一步萌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7.
Cr12钢模具发生脆性断裂,断裂面呈木纹状断口。采用直读光谱仪、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SEM、冲击试验等方法分析零件的断裂原因。结果表明,材料中的带状组织和大块分布的碳化物严重降低了材料的韧性,以及线切割后残留的未回火马氏体,最终导致零件断裂。  相似文献   

8.
高速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早期开裂。采用光镜、化学成分分析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模具材料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质量差,且在锻打过程中锻打不充分致碳化物呈带状分布、碳化物粗大且棱角状,使得材料力学性能差。模具在随后使用过程中,由于交变载荷的作用,使碳化物的棱角处应力集中出现裂纹,最终导致模具开裂。  相似文献   

9.
高速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早期开裂.采用光镜、化学成分分析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模具材料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质量差,且在锻打过程中锻打不充分致碳化物呈带状分布、碳化物粗大且棱角状,使得材料力学性能差.模具在随后使用过程中,由于交变载荷的作用,使碳化物的棱角处应力集中出现裂纹,最终导致模具开裂.  相似文献   

10.
3Cr13不锈钢模具在淬回火后发生了断裂失效。采用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检测方法,对3Cr13不锈钢模具的材料成分、非金属夹杂物、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断口形貌等项目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钢中存在较多非金属夹杂物和严重的网状碳化物,组织不均匀使得淬火组织应力过大,从而导致了模具的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