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为减少传统的Nb-V-Ti复合微合金化Q420q钢中的合金含量,利用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机理,在某4300mm宽厚板轧机上生产出了不加微合金元素V、Ti且低Nb含量(0.02%~0.04%)的Q420q钢板.通过采用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使钢板获得良好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刘宏强  熊自柳 《轧钢》2012,29(6):14-17
研究了高强TRIP钢在热轧、热处理等不同阶段的细晶强化规律,结果表明,TRIP钢在热轧阶段主要通过形变和相变两种方式进行晶粒细化,相变对晶粒的细化效果更明显;热处理过程中,TRIP钢中铁素体晶粒主要通过再结晶进行细化,冷却过程中在原生铁素体晶界析出的附生铁素体使铁素体晶粒尺寸变大,而单独形核的附生铁素体晶粒较细小,贝氏体主要通过再结晶和相变两种方式进行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3.
超轻Mg—Li合金细晶强化与复合强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镁锂合金细晶强化和复合强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强化方式对镁锂合金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控制凝固过程、添加晶粒细化元素和变形加工能够细化镁锂合金的晶粒,分析了各种元素对镁锂合金晶粒的细化作用;通过真空浸渗法、压力浸渗法、薄片冶金法及粉末冶金法都能不同程度提高镁锂合金的强度.对今后发展高强超轻镁锂合金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个考虑晶粒尺寸影响和形变中位错密度演化行为的理论模型,用于模拟纯铁的变形行为,特别是描述扩展的Hal-Petch关系,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这表明晶粒尺寸对流动应力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通过其对变形后位错密度的影响来实现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而位错密度在形变中的演化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与晶粒尺寸无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性能电力铁塔角钢Q460TE的冲击性能,讨论了晶粒度、合金成分与轧后冷却等对其冲击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轧制工艺,微合金含量高的角钢性能好,屈服强度都在460 MPa以上;对于小规格的角钢,变形量大,冷却速度快,当Nb+V含量较高时,析出物数量相对较少,而基体固溶含量相对增加,从而导致角钢的性能有所下降。在成分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微合金量。  相似文献   

6.
用热学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细晶铸造工艺过程,其中浇注温度和过热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都是经过实验比较确定的,这对实际生产有一定参考作用。实验所得到的细小晶粒结构的试样,其具有优良的低周疲劳性能,并且破断性能没有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7.
采用铌微合金化和TMCP工艺,工业性试制了高强度E36级60 mm船体结构中厚钢板,检验力学性能、冲击性能、焊接性能,脆性转变温度、金相组织等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细晶铁素体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合金化-真空烧结方法制备出致密细晶钛合金(Ti-6Al-2Sn-4Zr-6Mo),并研究了球磨时间、烧结温度等制备条件对烧结材料密度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钛合金烧结材料的密度逐渐升高,显微组织从初生α相+针状的转变β组织逐步转化为细等轴状的α+β组织,并且其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当球磨时间为40h,烧结温度为1200℃时,烧结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99.1%,平均晶粒尺寸仅为2μm。  相似文献   

10.
细晶强化Q345中板的控轧控冷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建文  易敏  陈明跃  朱伏先  赵胜国 《轧钢》2003,20(1):11-14,32
采用Q345连铸板坯,在首钢3300mm轧机上进行了中板细晶化实验,研究了轧制温度、变形量分配、待温时冷却方式和精轧中的强制冷却对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精轧开轧温度在870~910℃左右,同时待温期间采用水幕冷却,可使厚12mm板的铁素体晶粒达到9级以上,σs>420MPa;采用较低精轧开轧温度及终轧后水幕冷却,可使厚20mm板铁素体晶粒为8 5~9级,σs=370~380MPa;强化精轧段的水冷,可使厚20mm板铁素体晶粒达9级以上,σs>400MPa。  相似文献   

11.
孔雅 《轧钢》2018,35(3):82-83
通过采用低C、高Mn、Nb和Ti复合添加的化学成分设计以及TMCP工艺,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成功生产了40~60mm厚Q420qE钢板,钢板焊接性能和力学性能均可满足桥梁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2.
厚板生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燕  曹建宁 《轧钢》2001,18(2):35-38
综述了厚板轧机的发展及其技术改造的特点;介绍了厚板生产TMCP技术的控制环节,立辊轧机的应用以及卷轧中板的生产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低成本Q500E低合金高强度厚钢板,系统研究了未再结晶区变形量和变形后冷却速率对一种低合金钢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CCT)行为和组织变化规律的影响。通过系列TMCP试验,探讨了精轧温度对试验钢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再结晶区变形量、变形后冷却速率和精轧温度均能显著影响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生产低成本Q500E厚钢板的TMCP工艺为: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进行两阶段轧制,精轧温度800~850℃,精轧压下率75%,轧后以高于10℃/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450~500℃。  相似文献   

14.
张强 《轧钢》2014,31(5):61-63
针对某厂生产Q460E厚规格钢板时出现大量屈服不合现象,进行了控轧控冷工艺试验,通过提高轧后钢板冷却速率,明显提高了钢板的强度,且钢板综合力学性能优良,为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亟需开发耐火耐候抗震高层建筑用钢板的现状,南阳汉冶特钢公司对Q460GJNHFREZ35特厚板化学成分进行了设计,满足了碳当量、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耐候系数等条件的要求;通过水冷铜板结晶器锭模浇铸、采用0.25~0.60变形系数的“高温、低速、大压下”工艺及差温轧制工艺,保证了100~300 mm特厚板心部组织的致密性并为获得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提供了条件;轧后采用淬火+亚温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了以贝氏体+铁素体为主的均匀组织,实现了软硬相的结合,满足了高强度和高韧性、屈强比不大于0.83,以及600 ℃保持 1~3 h 后强度不低于室温强度2/3的耐火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用力学性能测试和光学显微镜研究正火温度和时间对厚度为60 mm的控轧控冷(TMCP)态E36级船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后TMCP态船板钢的综合性能有较大提高,虽然在强度上稍有下降,但其塑性,尤其是低温冲击性能都有较明显的改善。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冲击性能下降;随着正火保温时间的延长,改善了珠光体带状组织、消除了混晶组织,冲击性能有所提高。最佳的正火工艺为880~910℃,保温约100 m in后空冷。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低氮低钒D36船板钢的析出相特征,并讨论了其沉淀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的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珠光体中未见析出相,仅在铁素体中观察到析出相。VCx析出相为矩形片状形貌,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弥散沉淀,析出相以{100}α-Fe为惯习面,与基体存在Baker-Nutting取向关系;少量球状V6C5析出相(单斜结构)与铁素体基体存在一定取向关系,可能是共格VCx相通过碳原子重新分布转变而成。低氮低钒钢中加入0.05%V,沉淀强化值约为63 MPa,加入微量铌后在铁素体内形成一定密度的位错能有效发挥钒的沉淀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谢保盛  蔡庆伍  云洋  余伟  宁榛  董恩涛 《轧钢》2018,35(2):15-19
为了实现在厚度方向上具有优异强度均匀性的Q690级特厚钢板的研发,采用一种新型的差温轧制工艺进行了实验室轧制,并研究了差温轧制工艺对钢板显微组织、厚度方向上强度均匀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差温轧制工艺能够显著细化钢板芯部和1/4厚度处的原始奥氏体组织,增加芯部和1/4厚度处淬火组织中的两相区铁素体体积分数。通过差温轧制工艺生产的Q690级钢板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钢板的伸长率和-40℃冲击功分别大于16%和60J,从表面到芯部,钢板屈服强度差异小于10 MPa。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钢结构建筑用钢的发展需求,采用低C及“Ni-Cr-Cu-Al-Nb”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及合理的控制轧制工艺,成功开发出高强度、低屈强比、耐候、易焊接Q460GJNH钢板。其组织由准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和珠光体组成,屈服强度487~493 MPa,抗拉强度649~659 MPa,屈强比为0.74~0.76,断后伸长率为22.2~23.5%,-40 ℃冲击功为179~212 J,且焊接性能优良。耐蚀性能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Q460GJNH钢板的腐蚀速率仅为Q345B钢板的2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