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XRD、SEM和EDX对石墨表面钛金属化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观组织依次为内层(石墨)、过渡层(620μm)、致密层(40μm)及外层(α-Ti),XRD及EDX分析证实了致密层的物相为碳化钛,SEM分析证实了致密层与过渡层及w层结合牢固。但还发现,在Ti层与致密层界面处发现微裂纹,可能是因热膨胀系数差异大而产生的热应力所致,可通过缓冷方式来减小热应力。在致密层与过渡层界面处却未发现,主要因为Ti与石墨发生界面反应,形成碳化钛。  相似文献   

2.
利用铸渗复合-热处理工艺在铁基体表面原位制备了致密碳化钛陶瓷增强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及细观组织、显微硬度、断裂韧性. 结果表明,钛板中的钛原子和石墨片中溶解析出的碳原子扩散到冶金结合面原位生成了碳化钛致密陶瓷层,且致密陶瓷层与钛板、致密陶瓷层与基体之间结合良好,界面干净. 致密陶瓷层显微硬度平均值为3 027.08 HV0.1,远远大于基体硬度和残余钛板硬度,试样纵截面致密陶瓷层在20 N载荷下在压痕顶端萌生,扩展了裂纹,其断裂韧性为4.5~14.2 MPa·m1/2,远高于一般的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C/SiC复合材料与难熔金属的连接,通过熔盐法在C/SiC复合材料表面沉积钛金属层.用SEM和EDS研究金属化层的形貌及成分;用X射线衍射分析金属化层的相组织:用定量金相法测量钎焊料的铺展特性.研究表明:钛金属化层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钛金属可渗入纤维间孔隙,比较完整地包覆在C/SiC复合材料外表面.金属化层主要成分为TiC、Ti5Si3.金属化层与SiC界面分为3层,由内到外主要成分为Ti5Si3、TiC和Ti5Si3.表面金属化后的C/SiC复合材料与钛合金钎焊料润湿性明显改善,润湿角从153.9°降低为13.2°.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Al2O3陶瓷和金属Ti表面磁控溅射Mo和Ti金属层,以纯Au箔钎料,研究连接工艺及Ti金属化层厚度对连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主要由Au钎料和(Au,Mo) ss构成,(Au,Mo) ss中含有少量(Ti,Mo) ss和TixAuy金属间化合物.另外,在Al2O3/钎料界面处及焊缝中存在少量呈条状分布的TiO2和TixAly金属间化合物.连接工艺及Ti金属化层厚度主要影响各物相的数量及分布状态,通过影响焊缝中固溶体的分布均匀性及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而影响接头抗剪强度.当连接温度为1 080℃、保温时间为5 min、Ti金属化层厚度为0.2 μm时,接头的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138 MPa.  相似文献   

5.
Ag-Cu-Tj复合钎料中加入Ti粉和石墨碳粉作为中间层,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真空钎焊Cf/SiC复合材料与TCA.利用SEM,EDS,XRD分析接头微观组织,利用剪切试验检测接头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钎焊时,复合钎料中的Ti与Cf/SiC复合材料反应,在Cf/SiC复合材料与连接层界面形成由Ti3、SiC2相、Ti5Si3相和少量TiC化合物组成的混合反应层.复合钎料中的Cu与Ti合金中的Ti发生互扩散,在连接层与Ti合金界面形成不同Ti含量的Cu-Ti化合物过渡层.钎焊后,连接层中Ti和石墨碳反应形成的TiC微粒均匀分布在复合连接层中,缓和了接头的热应力.当连接温度为910℃,保温时间为25 min时,可得到接头剪切强度为145 MPa.  相似文献   

6.
Ag-Cu-Ti钎焊金刚石的界面结构及热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g-Cu-Ti钎料对金刚石进行真空钎焊实验,实现了金刚石与钢基体的高强度连接.采用SEM对金刚石与钎料界面、金刚石表面碳化物形貌进行观察分析,采用EDS分析金刚石表面碳化物的成分,利用XRD对焊后金刚石磨料的进行物相分析,采用Raman光谱对焊后的金刚石是否石墨化、残余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Cu-Ti钎料中的Ti元素在界面处发生偏析,并在金刚石表面生成尺寸小于1μm的块状TiC.金刚石在焊接过程的高温下没有发生石墨化.金刚石中的最大拉应力位于磨粒顶部,为60 MPa,最大压应力在底部,为120 MPa.最后在界面上形成了金刚石/TiC/钎料/钢基体的梯度结合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对TB8钛合金进行间歇式真空气体渗氮处理。利用XRD和SEM分析了改性层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并对改性层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B8钛合金经800 ℃间歇式真空气体渗氮4 h后,表面改性层物相主要由TiN、TiN0.3、Ti2AlN、及α-Ti组成,渗氮层组织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表面硬度为900-950HV,比基体硬度提高了近3倍,硬化层厚度为80-100 μm,由于表面形成了梯度硬化层,耐磨性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氮化处理温度对Ti(C,N)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热等静压设备对Ti(C,N)基金属陶瓷进行了氮化处理,用XRD、SEM/EDX研究了氮化处理温度对Ti(C,N)基金属陶瓷表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金属陶瓷表面20 μm范围内形成了富含Ti、N的硬化层.表面区较高的N的活度成为合金元素扩散的驱动力.在1150℃氮化处理时,有TiN、WC和Mo2C相在表面区生成.随着氮化处理温度的升高,Mo2C和WC相减少,内环形相和部分外环形相被富N的碳氮化合物所取代,表面区晶粒细化,硬化层逐渐变厚,并在硬化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富Ni的过渡层,其有利于提高表面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综合分析认为,在1250℃下氮化处理,可以获得较理想的表面硬化层,其表面显微硬度可达93.8 HRA.  相似文献   

9.
用熔铸法制备了TiN/Ti复合材料,并用SEM和XRD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相组成,分析了TiN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增强相分布均匀,成麦穗状连续线状分布.对其SEM照片的研究表明,TiN形态为尖角小片状、片状或块状,颗粒大小在2~8 μm,TiN颗粒与基体界面干净,无反应层.  相似文献   

10.
Ti6Al4V表面磁控溅射NiCoCrAlY涂层的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的表面沉积了NiCoCrAlY涂层,通过SEM,EDS和XRD分析了涂层氧化前后的物相组成和组织形貌。结果表明:长时间沉积后,受基材原始表面状态和涂层择优生长作用的影响,涂层表面有大量微米级的细小颗粒和少量直径约10μm的圆丘形突起;NiCoCrAlY涂层成分与靶材相近。NiCoCrAlY涂层明显提高了钛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使其氧化增重速率大大降低。经高温氧化后,涂层与基底的界面处Ti,Ni等元素发生互扩散形成过渡层,随氧化时间延长,过渡层逐渐增厚;并且受高温作用,涂层表面化合物相晶态特征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汉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干燥根。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是其两个主要成分,具有抗肿瘤等多方面药效活性。为了帮助进一步考察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的药效作用,我们对两个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开展了大鼠和体外药代研究。方法:大鼠口服或静脉给药汉防己提取物、汉防己甲素或汉防己乙素单体化合物以阐明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体外检测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的血浆蛋白结合、全血-血浆分配、溶酶体捕获。以上实验产生的生物样品均采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有两个药代特征,其一是这两个化合物的全血系统暴露水平均高于其各自血浆系统暴露水平,其二是在相同的给药剂量、动物实验条件及分析检测条件下,两个化合物在灌胃汉防己水提物后的系统暴露水平均高于其各自在灌胃单个化合物后的暴露水平。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的大鼠血浆游离药物分数约为2%~5%,其在大鼠红细胞浓度比在大鼠血浆浓度高5倍左右。溶酶体抑制剂阻碍溶酶体捕获这两个化合物并显著减少其在HEK-293细胞中浓度。 结论:血浆蛋白结合、红细胞结合及组织细胞中溶酶体捕获三个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游离的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的系统暴露水平,该药代特点应在围绕这两个中药化合物开展药效研究时关注。  相似文献   

12.
国产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润元  王鹏飞 《钢管》2004,33(1):5-8
简述了国产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的研制情况和设备的组成、特点及主要技术性能参数,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安装调试和试轧的关键技术要点。指出该机组具有核心技术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我国钢管企业新建机组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自主设计了不同Al含量的含钛微合金钢,采用火花源光电直读光谱仪检测了每炉钢的化学成分,分析了Al含量对试验钢中O和Ti含量的影响规律;利用OM、SEM观察了试验钢夹杂物形貌并进行了能谱分析,研究了Al含量对试验钢夹杂物形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钢中Ti氧化物夹杂逐渐减少,Ti主要以TiN及TiC的形式存在,收得率得到提高;当Al质量分数大于0.033 7%时,Ti的收得率均高于90%;当Al质量分数控制在0.033 7%~0.060 6%时,脱氧效果较好,并可降低夹杂物数量、减小夹杂物的尺寸。  相似文献   

14.
自主设计了不同Al含量的含钛微合金钢,采用火花源光电直读光谱仪检测了每炉钢的化学成分,分析了Al含量对试验钢中O和Ti含量的影响规律;利用OM、SEM观察了试验钢夹杂物形貌并进行了能谱分析,研究了Al含量对试验钢夹杂物形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钢中Ti氧化物夹杂逐渐减少,Ti主要以TiN及TiC的形式存在,收得率得到提高;当Al质量分数大于0.033 7%时,Ti的收得率均高于90%;当Al质量分数控制在0.033 7%~0.060 6%时,脱氧效果较好,并可降低夹杂物数量、减小夹杂物的尺寸。  相似文献   

15.
植入物的表面修饰对于获得生物相容性或功能性界面非常重要。本项研究中, 钛金属表面的MgO薄膜在400?C进行溶胶-凝胶化,观察其微观结构、生物活性、抗菌性能和细胞毒性。结果发现,MgO在空气中老化后转化为Mg(OH)2。扫描电镜观察薄膜无裂纹。在模拟体液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与成骨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对大肠杆菌有轻微的抗菌作用。MgO薄膜在钛金属生物医学植入物表面改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杨倩  俞蕴莉  张全英 《金属学报》2021,26(3):292-298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多次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后胆汁酸代谢的变化。方法:招募10名健康受试者,收集受试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前后的血清标本,分为给药前组(PD),第5次给药后组(FD)及第8次给药后组(ED),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LC-MS/MS)的方法,定量检测血清胆汁酸谱,并结合代谢组学的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研究多次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健康成人胆汁酸代谢谱的变化,检测各组肝功能生化指标,观察在给药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 结果: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人血清的胆汁酸谱发生了变化,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甘氨胆酸(G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的浓度与给药前的基线相比显著升高(P<0.05),肝功能生化指标无明显的变化。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GCA,GCDCA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胆汁酸改变最敏感的指标。结论:GCA和GCDCA或可作为对乙酰氨基酚致早期肝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HPLC-UV法测定大鼠血浆和小鼠组织中舒尼替尼,研究舒尼替尼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小鼠脑肾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和组织样品,Waters XBridgeTM C18(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钠(70∶30);进样量:30 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0 nm;柱温:25 ℃。结果: 舒尼替尼大鼠血浆浓度在0.019 2~15.34 μg/mL范围内,小鼠脑、肾组织浓度在0.038 3~11.50和0.038 3~69.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鼠口服灌服舒尼替尼20 mg/kg,Tmax=9.0 h,Cmax=0.194 mg/L,t1/2=18.4 h,AUC(0-∞)=6.8 mg·L-1·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7.1%;舒尼替尼可以透过血脑屏障,但在脑组织中浓度较低,在肾组织中有较高浓度。结论:建立了大鼠血浆及小鼠组织中舒尼替尼的HPLC-UV测定方法,此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为舒尼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某压缩机管线使用一段时间后在焊缝附近发生漏气现象。通过对管线的宏观观察、成分与组织检测以及断口分析找到了泄露的失效模式和原因。该失效模式为疲劳开裂。失效原因为焊接过程中飞溅出的熔珠在焊趾处形成硬质点组织缺陷,焊趾处又存在应力集中,因而导致裂纹源的萌生并造成了最终泄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模具正在加速融入世界并实现国际共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永泰 《模具工业》2006,32(4):1-2,6
列出了中国模具主要事件表和发展情况表,论述了中国模具近20年来的迅速发展对世界产生很大影响,说明其后起之秀和大而不强的地位,并从5个方面说明中国模具对世界的影响日渐扩大并正在实现国际共赢。  相似文献   

20.
杨柳  罗爱林  李世勇 《金属学报》2022,27(12):1381-1390
全麻药物对发育期大脑的影响是近二十年来麻醉领域中关注热点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的基础研究显示,全麻药物可损伤发育期大脑,并导致长期认知功能异常;而临床研究结果则存在争议。由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局限性和回顾性临床研究本身的缺陷、临床试验中标准化行为学及智力评分工具的缺乏以及其他的混杂因素,这一争议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当前研究结论亦难以指导临床实践。结合当前研究现状、联系全麻机制研究进展及反思笔者近十年来在该领域探索,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混杂因素供后续研究参考,以提高未来研究数据的可重复性和说服力,更好地指导小儿麻醉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