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采用纳米力学测试系统以及内耗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冷处理时间对M2高速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深冷处理1 h后M2钢具有最优的耐磨性能,深冷处理后的耐磨性能均优于常规热处理。结合内耗结果发现深冷1 h后SKK峰最高;深冷时间延长,SKK峰逐渐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前期M2钢中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增加了基体的硬度;而随着深冷时间增加,在等温过程中形成等温马氏体,等温时效作用下钢中可动位错数量减少导致M2钢耐磨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2.
对W6Mo5Cr4V2高速钢进行深冷处理,研究不同冷却速度、深冷温度、保温时间及回火次数对红硬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高速钢试样的红硬性都有所提高。深冷温度为-196℃,保温时间为4 h时材料可获得较高的红硬性,但随着回火次数、深冷速度的增加W6Mo5Cr4V2高速钢的红硬性逐渐降低。通过对深冷因素的显著性关系分析比较得出深冷时间对高速钢红硬性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冷却速度、保温时间和深冷温度。  相似文献   

3.
使用正交试验对18Cr2Ni2MoNbA钢渗碳钢深冷处理工艺参数进行筛选优化,分析深冷处理时间、低温回火温度和时间对试样耐磨性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形貌、显微组织、残留奥氏体以及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8Cr2Ni2MoNbA钢渗碳淬火后的-196 ℃深冷工艺参数对磨损量影响的显著性排序为:深冷处理时间>低温回火时间>低温回火温度。深冷处理能够有效增加试样的耐磨性,在深冷温度-196 ℃,深冷处理时间1 h,低温回火温度120 ℃,低温回火时间2 h的工艺下试样磨损量最小,与未深冷时相比减少46.67%,磨损机制变为磨粒磨损与氧化磨损。经过深冷处理后渗碳层的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同时有小颗粒碳化物在基体上弥散析出。深冷处理能够降低钢的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加马氏体含量,使表层渗碳层的显微硬度增加,从而改善18Cr2Ni2MoNbA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4.
高速钢循环深冷处理工艺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W6Mo5Cr4V2高速钢循环深冷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深冷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使用TEM观察了循环深冷处理前后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回火次数对力学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深冷循环次数,最后是深冷时间.深冷处理后在马氏体孪晶带上有超细碳化物析出,多次循环深冷处理后.碳化物数量增加.与-次长时间深冷处理相比,在深冷时间足够的情况下,采用多次循环深冷处理工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法对YG8硬质合金深冷回火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不同的深冷温度、深冷速度、深冷时间、回火温度和回火次数对YG8硬质合金耐磨性的影响,采用极差法得出相应性能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并对深冷回火处理前后试样的磨损形貌、元素成分、η相和粘接相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深冷回火处理工艺参数对YG8硬质合金磨损性影响的顺序是回火温度深冷速度回火次数深冷温度深冷时间。深冷回火处理后耐磨性最大提高10.07%。微观磨损形貌主要是犁沟状划痕、WC的破裂和脱落、粘接相的挤出和变形。耐磨性的提高与η相(Co_6W_6C)的增多以及点块状弥散均匀分布有关。同时,粘结相Co中ε-Co的增多(由面心立方体向密排六方体转变)也是促进YG8硬质合金耐磨性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Inconel 617合金在不同深冷处理时间和次数条件下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对Inconel 617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深冷处理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减小,但是随着深冷处理次数的增加,晶粒尺寸又增大,并且细化晶粒的晶界处具有高的应力。晶格常数与晶粒尺寸的变化相反。深冷处理试样析出了MC、M6C、M23C6的简单和复杂碳化物,导致了位错的塞积。深冷处理24 h后试样的几何必须位错(GND)密度增大,当24 h循环处理2次后,GND密度显著降低。此外,深冷处理导致Inconel 617合金的旋转立方织构和旋转铜织构转变为黄铜织构、P织构、高斯织构。  相似文献   

7.
T8钢深冷处理后的马氏体形态和回火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T8钢淬火后深冷处理2h、0.5h×10次和24h,测定各试样的回火曲线,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对各类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深冷处理对马氏体形态和回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引起马氏体微分解和超微细碳化物核心形成,使马氏体针片和针片内的亚单元细化,但硬度提高幅度不大甚至可能下降,面适当时间的深冷处理可提高马氏体的回火抗力.  相似文献   

8.
对W6Mo5Cr4V2高速钢进行了淬火+不同工艺深冷处理+3次回火处理,对热处理试样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对常温硬度及红硬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深冷温度降低,马氏体粗化,碳化物细化、数量增加,常温硬度先升高后降低,-160、-120℃深冷处理试验钢在620℃以下回火的红硬性能较好,而-80℃红硬性则较差;随着降温速率升高,基体组织没有明显改变,碳化物数量减少,常温硬度降低,600℃回火时硬度值降幅较小,回火温度超过620℃时红硬性大幅下降;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组织细化,碳化物明显粗化,硬度值略有提高,钢在回火保温4 h时有良好的红硬性能,保温1 h次之,而保温24 h较差。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体直接反应法,以工业7055铝合金为基体,利用K2TiF6和K2ZrF6多组元制备Al3(Ti0.5Zr0.5)原位颗粒强化铝基复合材料,再将复合材料经过挤压、固溶时效处理后进行深冷时效循环处理。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降温速度、处理时间和循环次数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热分析仪对复合材料进行低温热分析,采用SEM和TEM对材料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材料从液氮温度77 K升温至165 K左右时出现了明显的放热峰,此温度处出现了相变。热计算结果表明该温度下大量析出了S相(Al2CuMg)。深冷处理后复合材料内部细小析出相数量增多,主要组分是η(MgZn2)相和η′(MgZn2′)相;随着降温速度、处理时间和循环次数增加,性质不稳定且硬度高的η′相数量减少,性质稳定硬度较低的η相数量增加。与未冷处理试样相比,深冷时效循环处理后试样的平均抗拉强度提高14.7%,冲击韧性提高10.9%,伸长率提高50%,断裂机制为韧窝型断裂机制。当试样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时,对应的最优冷处理参数为:降温速度v为1℃/min、保温时间t为24 h、循环次数N为1或2。当试样的伸长率最高时,对应的参数为:v为10℃/min、t为36 h、N为1。复合材料强化机制为析出相强化、位错强化和细晶强化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对W6Mo5Cr4V2高速钢深冷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了淬火温度、深冷温度、深冷次数和回火温度对高速钢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并对试样微观形貌和碳化物析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各工艺参数对高速钢硬度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回火温度深冷温度淬火温度深冷次数,对冲击韧性影响的显著性顺序是回火温度淬火温度深冷次数深冷温度。深冷处理促使高速钢细小碳化物的弥散析出及均匀分布,深冷处理后高速钢冲击断口上存在明显的韧窝和较大的河流花样。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T12钢淬火后深冷处理2h、24h和0.5h×10次试样的穆斯堡尔谱,考察了深冷处理T12钢的超精细场、同质异能移位和四极分裂值。结果表明,深冷处理改变马氏体或碳化物的原子结构和位相,引起马氏体的超精细场变化,造成物相的同质异能移位和四极分裂值改变。深冷时间延长和深冷次数增加促进M4马氏体形成。深冷时间和深冷次数影响马氏体和碳化物的类型和数量。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深冷处理和回火对38Cr Mo Al钢组织、硬度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开口环试样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8Cr Mo Al钢淬火后直接在-75℃深冷处理,试样尺寸稳定性要好于未深冷或回火后深冷的试样;试样淬火和深冷处理后,在620℃回火的试样尺寸稳定性要好于720℃回火的试样。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硬度计,探究了液氮温度(-196℃)下不同深冷保温时间对W6Mo5Cr4V2高速钢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对深冷处理2h后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并与传统工艺处理试样相比较,探究了回火温度对W6Mo5Cr4V2高速钢显微组织、硬度及红硬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延长深冷保温时间有利于改善...  相似文献   

14.
钟厉  马晨阳  韩西  罗明宝 《表面技术》2017,46(2):154-158
目的探索循环离子渗氮与常规恒温离子渗氮技术的工艺效果。方法先对试样进行调质处理,分组进行离子渗氮,固定氨气和乙醇的流量,改变渗氮时间和渗氮温度两种工艺参数及渗氮工艺,分别测定渗氮后各试样的表面硬度及渗层厚度,观察其金相组织,并分析每组试样渗氮层的性能。结果循环离子渗氮530 6 h℃试样的表面硬度最高,随着渗氮温度的升高和渗氮时间的延长,试样的表面硬度增加,但是当温度超过530℃、时间超过6 h后,试样的表面硬度反而降低。循环渗氮550 10 h℃试样的渗层厚度最厚,随着渗氮温度的升高和渗氮时间的增加,试样的渗层厚度变厚,但时间超过6 h后,渗层厚度的增加较缓慢,6、8、10 h试样的渗层厚度差别不大。相同的渗氮温度下,循环渗氮6 h的试样的渗层厚度基本与常规恒温渗氮10 h试样的渗层厚度一样,相同渗氮时间内,循环渗氮510℃的试样的表面硬度高于恒温渗氮550℃试样的表面硬度,且两者的渗层厚度相差不多。结论循环离子渗氮工艺优于常规的恒温离子渗氮,循环离子渗氮550 8 h℃试样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对铸态Al-Si合金在?196 ℃进行深冷处理,研究了深冷时间和深冷步数对Al-Si合金的微观组织、布氏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促进析出细小的Si相;随着深冷时间的增加,导致(200)面衍射峰值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深冷时间的增加(0~12 h),布氏硬度逐渐增大,12 h达到最大值,12~24 h逐渐下降并且24 h后趋于稳定,随着深冷步数的增加,布氏硬度也逐渐增大;深冷处理12 h后Al-Si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76 MPa和10%。通过指数拟合法建立了深冷时间与布氏硬度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TC4钛合金滚磨光整加工和表面性能的影响。对TC4钛合金试样进行深冷处理,将不同深冷时间下的试样进行滚磨光整加工,根据表面粗糙度确定适合的深冷时间后,对比分析深冷处理前后合金试样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残余应力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探究了深冷处理和滚磨光整加工后合金试样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深冷处理12 h后试样表面粗糙度最小,试样组织受到冷缩内应力的作用,α相的比例从未深冷处理的56.45%增加到85.42%,组织变得均匀且致密。试样的显微硬度在深冷处理12 h时最大,比未处理试样提高了3.47%。深冷处理12 h和滚磨光整加工后的试样相比未处理试样表面残余压应力增加26.26%。粗糙度测量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深冷处理使钛合金试样的可加工性增强,深冷处理12 h的试样经过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表面粗糙度可从约0.500 μm下降到约0.250 μm,表面质量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感应淬火对汽车半轴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表面硬度相同的情况下,感应淬火比常规调质的半轴具有更高的疲劳寿命。在感应淬火后,随着回火温度从180℃升高300℃,感应回火后的疲劳断裂循环次数先增加后降低,而空气炉回火后的半轴疲劳循环次数单调下降。当感应淬火频率在2000~10000 Hz变化时,疲劳断裂循环次数随感应频率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万能力学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退火以及深冷循环处理对Zr基块体非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玻璃转变温度T_(g)及以下温度退火处理后的试样呈非晶态。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合金试样热稳定性减弱、耐腐蚀性逐渐增强、压缩塑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在500 K(0.6T_(g))保温30 min时塑性应变ε_(p)达16.44%。退火态(0.6T_()g,保温30min)合金试样经深冷循环处理后仍呈非晶态。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合金试样热稳定性增强、耐腐蚀性逐渐增强、压缩塑性逐渐优化,当循环90次时塑性应变ε_(p)达19.05%。综上所述可知,适当的退火处理工艺与深冷循环处理可以有效地提升Zr基块体非晶合金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25合金钢作为新一代低温阀门钢的实验材料。研究分析深冷处理时间和次数对25合金钢组织和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淬火后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深冷处理后组织为残余奥氏体和片状马氏体,并随着深冷次数和时间的延长,细小弥散的碳化物析出分布在晶界,同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细小的回火马氏体组织。深冷处理对材料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硬度和强度随着深冷处理时间和次数增加逐渐增大,但应变却逐渐降低。自然时效72 h后立即二次深冷处理120 min,材料获得最优的力学性能,硬度为52. 6 HRC,屈服强度为1345 MPa,抗拉强度为1390 MPa。深冷处理后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减小,由淬火态的14. 45×10~(-6)/℃减小到12. 26×10~(-6)/℃,而且在低温下表现为比较稳定,达到低温阀门钢的低温服役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35MnB合金钢为研究对象,运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以深冷温度、深冷时间和交变次数为自变量,残余应力为因变量的正交试验。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得试样表面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运用极差法分析深冷工艺参数对试样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通过扫描电镜观测试样在不同深冷处理工艺参数下的微观组织形貌,结合X射线衍射图谱定量分析了深冷处理后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综合探索了残余应力的消减机理。结果表明:35MnB合金钢深冷工艺参数对试样残余应力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深冷温度>交变次数>深冷时间,最佳组合为:深冷温度-160 ℃,深冷时间12 h,交变次数1次。经深冷处理之后,残留奥氏体细化并转变为新生马氏体,分布在马氏体晶体边界处的残留奥氏体可以松弛马氏体界面上因位错堆积而造成的应力集中,从而减少了组织内部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