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体对WC颗粒在铁基复合材料中溶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差热分析、X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碳化钨颗粒在不同基体中的溶解现象,重点探讨了基体中C和Cr的含量对碳化钨颗粒溶解程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最高温度为1450℃时,WC颗粒在HT300和(HT300+高碳铬铁)混合粉末构成的基体中有明显被溶解的痕迹,而在HT300基体中被溶解的较轻,溶解开始温度分别为1281℃和1201℃。从基体成分对碳化钨颗粒溶解的影响研究得出:基体中C含量的增加将会抑制碳化钨颗粒在基体中溶解,而Cr含量的增加可以促进WC颗粒的溶解。  相似文献   

2.
钢结硬质合金由硬质相和合金钢基体相构成,其所含硬质相的性质影响着钢结硬质合金的性质。本文讨论了硬质相的性质、硬质相同钢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硬质相数量的变化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这些硬质相包括WC,TiC,WC-TiC,Mo_2C,TaC,NbC,TiB_2等,其中以TiC,WC作硬质相的钢结硬质合金已有许多牌号。而Ti(C,N)钢结硬质合金还在研究之中,国外已有这方面的报道。除WC,TiC以外的其它硬质相在硬质合金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但这是否适合于钢结硬质合金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电冶熔铸WC/钢复合材料中WC的溶解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不同WC含量的WC/钢复合材料,研究了WC颗粒在复合材料钢基体中的溶解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WC含量的增加,碳化物从钢基体晶界处分布逐渐转向晶内分布;随着WC颗粒尺寸的增大,在WC颗粒与钢基体界面处形成一层反应物,它阻止了WC颗粒在钢基体中的进一步溶解,同时也提高了两相界面的结合强度.通过调整电冶熔铸工艺参数和WC颗粒的尺寸及含量,可以控制W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溶解行为.  相似文献   

4.
5.
6.
铸渗WC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张正洋 《铸造》1993,(4):18-22
研究了用WC粉末在铸件表面或局部合金化,以获得具有综合机械性能的铸件,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分析了铸渗过程.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7.
WC/钢复合材料渗硼中WC颗粒对硼化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粉末渗硼法,对三种WC含量不同的WC/钢复合材料进行渗硼处理.利用SEM、XRD及自制的黑白图片伪彩色处理仪等方法对渗硼层的组织结构、硬度分布、渗硼层厚度及渗硼层内裂纹萌生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WC含量及分布状况对硼化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渗硼后,材料表面可获得高硬度FeB+Fe2B的渗硼层,且随WC含量的增加,Fe2B含量相对增加.在渗硼过程中,WC颗粒对硼化物的生长起阻碍作用,而且含量愈多,阻碍作用愈大,渗硼层愈浅.当WC颗粒的分布方向与渗硼方向平行时,对硼化物生长的阻碍作用最小,渗硼层厚且致密,且在冷却时不易产生裂纹;当WC颗粒的分布方向与渗硼方向垂直时,对硼化物的生长阻碍作用最大,获得的渗硼层较浅,并且在渗层中出现明显的疏松区;当WC粒子呈无序分布,对硼化物的生长阻碍作用介于上面两者之间.硼化物生长时,遇到大颗粒WC其尖端变钝并停止生长;遇到小颗粒WC可以"吞食".  相似文献   

8.
硬质相对GW50钢结合金渗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显卿  郑玉春 《硬质合金》1992,9(4):202-209
  相似文献   

9.
我国颗粒增强钢基铸造复合材料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玉谦  姜启川  赵宇光 《铸造》2003,52(11):1041-1045
回顾了颗粒增强钢基铸造复合材料在中国的研究发展概况,评述了颗粒增强钢基铸造复合材料的钢基体和增强颗粒的选择原则,较系统地介绍了外加增强颗粒和原位内生增强颗粒的工艺方法制备钢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增强相体积分数对SiCp/Al复合材料基体沉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和透射电镜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铸造SiCp/2024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沉淀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相对于无SiC的基体材料,SiC的加入加速了GP区和中间相S′(Al_2CuMg)的析出,析出反应的蜂值温度下降,GP区和S′相的脱溶反应焓明显降低。TEM分析发现合金元素Mg在SiC-Al界面上偏聚,使界面附近基体中的Mg被耗尽,形成无沉淀区和沉淀稀疏区,相脱溶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复合剂制备W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ZG310-570为基体、WC颗粒为增强相,在普通水玻璃石英砂干型、无负压条件下,运用自制的复合剂,制备出W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抗磨料磨损性能是含20%Cr高铬铸铁的3.30倍.硬度可达60HRC以上.铸件表面平整光洁,尺寸精度大为提高.合金层厚度均匀,可达8mm,且与基体之间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辊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离心铸造工艺制备了WCp/钢基复合材料辊环,并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离心铸造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辊环表面复合层与芯部基体结合良好,表面复合层硬度达到63~65 HRC,WC颗粒发生了溶解-析出作用,复合层的最大厚度为3.9 mm,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较基体材料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13.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评述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介绍了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进展状况,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工艺一块体分散法。指出了在制备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碳化钨/铁基铸造复合材料的抗冲蚀磨损性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梁作俭  张风华 《铸造》2000,49(5):265-267
采用真空负压工艺获取碳化钨颗粒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分析复合层微观经组织结构,并模拟实际工况考察复合层的抗浆料冲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碳化钨颗粒增强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和优异的抗冲蚀磨损性能,与高铬铸铁相比其抗冲蚀性是高铬铸铁的3 ̄4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离子熔化-注射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WC-17%颗粒增强金属陶瓷复合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金属陶瓷复合层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熔化-注射技术制备的复合层与基体为冶金结合,复合层内WC颗粒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沉底现象,且在复合层上部还存在大量的块状组织,保留着陶瓷粉末颗粒的原始形状和尺寸,未发现裂纹.  相似文献   

16.
孙晓永  翟文霞 《热加工工艺》2007,36(17):19-20,23
采用离心铸造法获得了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环形件,其复合层厚度为15~18mm。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层的组织由大量的骨状的复式碳化物和针状马氏体基体组成;复合材料层中增强颗粒被高温钢液全部溶化,原位析出含W,Fe,Cr,Mo复式碳化物;基体合金被溶解的增强颗粒不同程度的合金化,复合层从外至内韧性升高、硬度降低,但梯度不大。  相似文献   

17.
冯培忠  强颖怀  王晓虹  丁刚 《铸造》2004,53(6):428-431
研究了离心铸造工艺制备的WCp/钢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离心铸造显著的细化了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W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复合材料断口特征主要表现为脆性断裂,在断口上可以观察到WC颗粒开裂和界面脱粘现象.  相似文献   

18.
碳化钨增强钢铁基耐磨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述了制备复合材料的铸渗法、粉末烧结法、堆焊法、电渣熔铸法等工艺方法,以及碳化钨和钢铁基体的选择、界面反应和强度、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粘结剂、其他添加剂、碳化钨颗粒形状、粒度及其分布、浇注温度等对铸渗工艺及其表面复合材料的影响.阐明铸渗法是一种有前途的制备工艺,自蔓延工艺和铸造工艺的组合有可能取得新的成效.指出复合层厚度在10 mm以上的铸渗工艺,工程化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复合工艺的稳定化是今后的研发重点,表面耐磨复合材料较适用于零部件的局部磨损和低角度的冲蚀磨损,应据磨损工况来选择制备工艺及其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WCp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两体磨粒磨损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秀兵  刘琛  高义民 《铸造》2006,55(5):482-485
在室温条件下,选用销盘磨粒磨损试验机,绿碳化硅磨料,研究增强相WC颗粒直径对WCp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以正火ZG45作为标样,计算相对耐磨性ε值.研究结果表明,WCp增强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相对于正火ZG45的相对耐磨性ε值,随其增强相WC颗粒直径的变小而降低,当增强相WC颗粒直径大于150μm时,相对耐磨性ε值高达40左右,而当增强相WC颗粒直径小于100μm时,相对耐磨性ε值降低到5以下.  相似文献   

20.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特点,包括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性能优异等.同时还介绍了基体材料、增强颗粒的作用和选用原则、界面、原位反应复合法等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