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CRA(耐腐蚀合金)复合材料海底管道内表面通常堆焊约3mm厚的625不锈钢,该海底管道环焊缝通常采用射线(RT)检测技术评估焊缝的焊接质量。由于RT检测效率较低,安全风险较高,极大地影响了CRA复合材料海底管道铺设效率。针对以上问题,对全自动超声波(AUT)检测工艺进行研究,主要通过综合运用低频纵波相控阵(PA)探头,爬波探头、双晶纵波相控阵(TRL)探头以及超声衍射时差(TOFD)探头,对制作的22个人工缺陷焊缝(共242个不同区域的人工缺陷)进行评价试验,并与RT检测评价结论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该AUT检测工艺对CRA复合材料海底管道环焊缝各个区域缺陷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数字射线检测(DR)与胶片射线检测(RT-F)技术对油气管道环焊缝缺陷的检测能力,结合DR与RT-F的检测原理,制定了DR与RT-F检测的试验方案,设计加工了人工缺陷焊缝。对人工缺陷焊缝进行了对比检测,从而比较DR与RT-F对不同类型缺陷的检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数字射线检测与胶片法射线检测技术通过各自的设备器材及工艺曝光参数,可以检出不同类型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目前,埋地管道检测技术与方法众多,技术支撑也较为完善。本文主要针对埋地管道非开挖腐蚀检测技术开展了部分研究工作,主要分析了皮尔逊(Pearson)检测技术、管中电流法、直流电压梯度测试法(DCVG)、密间隔电位检测法(CIPS)埋地管道外防腐层检测技术,埋地管体内检测及超声导波外检测技术。结合电厂实际情况,引入了C-SCAN2010、Wavemaker G3-10检测设备进行试验。开挖验证结果表明,C-SCAN2010、Wavemaker G3-10适用于厂区环境的埋地管道检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核电站常规岛管道焊缝施工特点,设计制作了带有人工缺陷的试块,对试块进行了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射线及超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从检出率、缺陷定位、缺陷定量及缺陷评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OFD方法在管道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通过在工程现场进行TOFD和射线检测试验,表明TOFD方法在核电站常规岛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选取某核电站RIS/RCP系统最常用规格168 mm×7.1 mm的核级管道,基于CIVA软件对TOFD(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探头检测管道弯头时的声场特性进行仿真,从而选择管道弯头TOFD检测参数,并通过试验选取了检测效果最优的TOFD探头进行模拟件检测试验,验证了TOFD检测技术对于核电厂核级管道弯头检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福建液化天然气(LNG)管道ZZ002测试桩附近杂散电流干扰问题,联合使用长时间电位监测手段、密间隔电位测试(CIPS)检测方法、土壤电位梯度(DCVG)检测等方法确定了管道电位异常的时间、范围和沿管道的分布状况,发现了杂散电流的源头;切断杂散电流干扰源后,对管道进行复测,管道电位恢复正常;并对干扰现象产生的原理进行了分析、计算,和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核对,证实联合使用时间电位监测手段、CIPS检测方法、土壤电位梯度检测等方法可以有效查找杂散电流干扰源。  相似文献   

7.
针对AUT(自动超声检测)与RT(射线检测)检测管道环焊缝结果不一致的问题,结合AUT与RT检测原理,制作了校准试块及含人工缺陷焊缝,制定了AUT与RT检测管道焊缝试验方案,根据试验方案对人工缺陷焊缝进行了对比检测,在此基础上分析AUT与RT对管道环焊缝缺陷的检出率。结果表明:AUT对全自动焊产生的未熔合缺陷具有很高的检出率;RT检测自动焊环焊缝坡口时,若射线方向与未熔合缺陷方向一致,则检出率最高,但随着射线方向与未熔合缺陷角度的增大,检出率降低,容易漏检。  相似文献   

8.
人工缺欠是无损检测技术评定研究的重要依据,人工缺欠的制作质量直接决定了无损检测技术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了海底管道无损检测技术评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人工缺欠的制作方法,通过预埋异物、改变焊接参数、机械加工等方法模拟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缺欠,较精确地控制了人工缺欠的尺寸、位置及走向,提高了人工缺欠制作的合格率,并通过衍射时差法,射线检测以及破坏性试验等手段验证了缺欠的质量,从而为无损检测技术的评定提供高质量的人工缺欠试块。  相似文献   

9.
针对输送管道常见铁磁性物质堵塞提出了一种磁法检测方法。从机理上分析了磁法检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检测的可行性,采用自主研发的磁性探伤仪对输送管道人工堵塞缺陷和自然缺陷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磁法检测对输送管道常见堵塞物质铁钉、铁粉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埋地管道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并进行现场对比试验,提出了埋地管道检测技术组合方法。通过此组合方法对某油田一段埋地管道进行了防腐层、管体腐蚀全面检测评价。检测结果表明,该综合检测技术可实现对环境敏感区埋地管道的不开挖全面检测,对管道走向及防腐层破损定位精确,满足油田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海底管道无损检测技术的评定中,检测技术的检出能力由检测数据与缺欠的实际特征对比来确定,缺欠的实际特征只能通过破坏性试验获得。主要根据DNVGL(挪威船级社)等标准的要求,结合在类似项目中获得的经验,对海底管道无损检测技术评定破坏性试验的工序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缺欠的定位及标记、缺欠的机加工工序、切片的处理、缺欠的测量方法等,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流程,对海底管道无损检测技术评定的破坏性试验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埋地管道的腐蚀泄漏等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检测方法,即埋地管道非开挖弱磁检测。通过对弱磁检测原理和缺陷定位算法的简要描述,验证了弱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利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弱磁检测仪对预置人工缺陷管道进行了试验,并对管体信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埋地管道缺陷的识别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能确保管道在非开挖方式下和任何时期均可进行安全检测,实现了管体缺陷的二维成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半自动焊手工焊管道环焊缝的特点,从检测系统(检测设备、探头等)的选用入手,对AUT检测聚焦法则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一个覆盖性比较完备的检测方法适用范围。然后,根据检测的适用范围对AUT检测的分层聚焦声速控制、晶片数量选用、角度设置进行研究,再通过设置模拟人工缺陷进行试验研究,提高半自动焊手工焊焊接接头中易出现缺陷的检出和判读。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燃气用聚乙烯(以下简称PE)管道热熔焊接接头质量检测方法的分类,对拉伸试验、静液压试验、弯曲试验和拉伸蠕变试验4种破坏性检验技术的试件取样、试验方法以及试验结果的评定,为PE管道热熔焊接工艺的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确保了焊接接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超声导波因其单点激励、传播距离远、全截面检测等突出优势,已被大量应用于油气管道的检测中。然而,现有的轴对称超声导波检测方法只可以通过A扫信号对缺陷在管道轴向的位置进行定位,且在大直径管道以及焊接支架、不等径三通等特定部位的检测效果不佳。通过建模和仿真对比了基于局部加载下的周向扫查技术和现有导波检测技术在管道上的应用特点,得出周向扫查技术更适用于大直径管道的中距离检测的结论。最后开展了验证试验,验证了周向扫查技术可通过B扫成像图对管道上的缺陷进行轴向和周向定位,缺陷回波幅值是现有T(0,1)模态导波检测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使用低频导波对石油化工管道腐蚀进行排查,对发现疑似的腐蚀位置再辅以高频导波、C扫以及射线检测,最后采用破坏性试验进行验证。通过现场检测实例证实了低频导波是一种快速的管体全面覆盖的腐蚀检测方法。应用该技术对包含防腐层、油漆层的高架管道、埋地管道、附塔管道和穿墙管道腐蚀进行检测更能体现其高效性和便利性。  相似文献   

17.
全自动超声波检测技术(AUT)以其高效、精确、环保等优势,成为海底管道环焊缝的首选检测方法,AUT检测技术的相关标准要求应用于海底管道环焊缝检测的AUT工艺必须进行工艺评定,而工艺评定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宏观切片试验。加工了6条管径为508mm,壁厚分别为316.mm和284.mm的人工缺陷焊缝(共58个人工缺陷)。描述了人工缺陷的宏观切片方法与步骤,包括缺陷标记、绘制参考线、宏观切片、表面处理、切片标记、金相照相、数据分析等。最后,通过对比分析AUT检测数据和宏观切片数据,评定了AUT检测工艺的缺陷高度定量精度。  相似文献   

18.
裴彪  闫留青  甘志云  徐振 《无损检测》2021,(3):46-48,68
子母型海底管道通常以主管线输送海洋油气,子管线输送化学物质的方式进行管道运输。母管规格(外径)通常为6~12inch(15.2428.48cm),子管规格(外径)通常为2inch(5.08cm)。母管环焊缝通常采用全自动超声检测技术(AUT)进行检测,而2inch子管由于设备工装限制,AUT技术无法应用。若采用射线检测技术(RT),不仅检测效率低,安全风险高,还极大地影响了子母管的铺设效率。针对以上问题,对相控阵超声检测(PAUT)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开发了满足2inch子管环焊缝检测的PAUT工艺,并对制作的35个管径为2inch,壁厚为6.4mm海管的人工缺陷焊缝(共105个人工缺陷)进行检测和缺陷高度定量精度评价,以评估该PAUT检测工艺对2inch子管环焊缝各区域缺陷的检出能力和高度定量精度。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人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大直径浆体输送管道的淤积临界流速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淤积临界流速与实测淤积临界流速基本一致,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法研究浆体管道输送问题是可行的;同其他淤积临界速度的公式相比,所建立的网络模型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定向钻穿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管道建设工程,由于定向钻穿越管道(HDD管道)施工工艺的局限性,采用常规的检测手段很难对其防腐蚀层和阴极保护效果进行检测评价。对国内外HDD管道防腐蚀层和阴极保护的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并对HDD管道防腐蚀层和阴极保护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