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硫化矿物无捕收剂浮选的电化学原理为基础,利用岩金富硫化矿石中的金与其载体矿物硫化矿物的共生关系,探讨了该岩金富硫化矿矿石无捕收剂浮选时,硫化钠用量、矿浆pH值、矿浆电位、氧化时间对其浮选回收率的影响,其实验室粗选结果,可获得32.0g/t金品位,94.01%的金回收率,向传统的黄药类捕收剂浮选金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辉银矿在p H为9~10的弱碱性介质下可浮性较好,而在p H大于11的强碱介质下可浮性明显降低。通过热力学计算了乙基黄药、丁铵黑药和乙硫氮浮选辉银矿的临界p H分别为9.38、9.11和11.59。上述3种捕收剂在辉银矿表面的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弱碱性介质中各捕收剂在辉银矿表面的吸附量已经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增加p H,吸附量会大幅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辉银矿表面在强碱性介质中先生成了氢氧化银沉淀,后进一步水解生成了亲水性的氧化银薄膜,阻碍了捕收剂与辉银矿的吸附过程,从而导致辉银矿可浮性降低。此外,弱碱性介质中3种捕收剂在辉银矿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排序为丁铵黑药乙基黄药乙硫氮,表明丁铵黑药更易吸附在辉银矿表面,对银矿物具有更好的捕收性能。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用量子化学的CNDO/2方法计算了方铅矿和黄铁矿表面、氧的吸附以及氧化表面与乙基黄药相互作用体系.讨论了这两种矿物的表面电子结构,描述了方铅矿浮选的离子交换机理和黄铁矿浮选的双黄药分子吸附机理;研究了氧在硫化矿捕收剂浮选和无捕收剂浮选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硫化矿的氧化与浮选机理的量子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外电场下硫化矿捕收剂的电化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矿浮选工业生产过程中捕收剂的实际耗量往往远高于实际作用于目的矿物表面的捕收剂的量。借助外加电场的作用,调整捕收剂在液相中的组成及其在目的矿物表面的作用方式,以保持捕收剂的最佳浮选活性是改善浮选工艺指标、降低捕收剂耗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硫化矿物的表面结构和表面电荷与无捕收剂浮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用量子化学CNDO/2法计算了原生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的表面结构和有关性质。讨论了表面在不同带电状态下与空气和水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方铅矿和闪锌矿没有无捕收剂可浮性,黄铁矿在表面负电荷和黄铜矿在表面正电荷或不带电荷情况下可无捕收剂浮选。此外,还讨论了这些矿物无捕收剂浮选选择性分离的可行性方案,特别指出了铜在无辅收剂浮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捕收剂预吸附对硫化矿与硅酸盐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试验和红外光谱测试,考察捕收剂戊黄药(PAX)和抑制剂羧甲基纤维素(CMC)的添加顺序对绿泥石与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先加抑制剂羧甲基纤维素时,羧甲基纤维素是绿泥石的有效抑制剂,但也会抑制黄铁矿的浮选,影响绿泥石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先加入捕收剂戊黄药时,羧甲基纤维素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减弱,而绿泥石的浮选回收不受影响,黄铁矿与绿泥石的分离选择性提高。抑制剂羧甲基纤维素能同时吸附在黄铁矿与绿泥石表面,而捕收剂戊黄药只能吸附在黄铁矿表面。戊黄药与羧甲基纤维素在黄铁矿表面存在竞争吸附,先加捕收剂时,戊黄药的预先吸附降低了羧甲基纤维素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减弱了羧甲基纤维素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黄铁矿与绿泥石的分离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接触角和单矿物浮选试验,对比研究黄原酸酯-羟肟酸双配体捕收剂与黄原酸酯+羟肟酸组合捕收剂对氧化铜矿物浮选和疏水性能。结果表明,S-[(2-羟胺基)-2-乙酰基]-O-辛基-二硫代碳酸酯(HAOODE)对孔雀石的疏水化能力和浮选性能优于辛基羟肟酸(OHA)及其与S-烯丙基-O-乙基黄原酸酯(AEXE)的组合。通过动电位测试、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和XPS分析,考察HAOODE对孔雀石的疏水强化机理。结果显示,HAOODE化学吸附在孔雀石表面,形成含羟肟酸—(O,O)—Cu和—O—C(—S—Cu)—S—构型的表面Cu—HAOODE络合物。HAOODE的双官能团共吸附产生了"环"形结构,比OHA和AEXE的单官能团吸附更稳定,强化其在孔雀石表面的吸附。此外,与OHA的"线"形和AEXE的"V"形疏水碳链相比,HAOODE的"h"形双疏水基强化了孔雀石表面疏水。因此,与OHA和AEXE相比,HAOODE对孔雀石颗粒浮选回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硫化矿有机抑制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官能团的10种有机化合物对5种硫化矿物的抑制性能,结果表明含硫类的有机化合物硫化矿的抑制能力最强,如巯基乙酸;在结构上含有芳环的有机化合物适宜作为硫化矿物的抑制剂;另外,以于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量越大,对硫化矿物的抑制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浮选试验、芘荧光探针、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组合捕收剂丁钠黄药(NaB X)和十二胺(DDA)对氧化铜浮选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在pH7~11条件下,NaBX+DDA的浮选效果优于NaBX,其中NaBX与DDA的最佳摩尔比为2:1。实际矿的浮选试验表明,NaBX和DDA的用量为(100+54) g/t时,精矿中铜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5.93%和76.73%。芘荧光探针结果表明,NaBX+DDA可降低胶束在矿浆中形成的浓度。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NaBX+DDA通过化学吸附、氢键吸附和静电吸附作用在孔雀石表面,并生成黄原酸铜和铜胺络合物。  相似文献   

12.
硫化矿物的浮选电化学与浮选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物在有/无捕收剂两种情况下的浮选行为,考察浮选与矿浆电位的关系。结果表明:当pH值分别小于4.0时,黄铜矿无捕收剂浮选的电位区间为0~0.9 V;当pH值为4.0或11.0时,矿浆电位大于0.85 V以后,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低于20%;当pH值为11.0时,黄铜矿无捕收剂浮选的矿浆电位区间为0.35~0.85 V。当pH值为10.0、丁黄药浓度为5×10-5 mol/L时,方铅矿浮选的矿浆电位为0.45~0.55 V,而黄铜矿在0.45~0.80 V的电位区间具有良好的浮选性能;对闪锌矿而言,当pH值为9.0时,矿浆电位在-0.40~0.80 V区间都不具有良好的可浮性。在浮选体系中,黄铜矿表面氧化会产生元素S0,当矿浆电位从-0.2V增大至0.6 V,黄铜矿表面氧化产生的元素S的数量逐渐增大,黄铜矿的无捕收剂浮选性能越来越好。从南京和青海2个铅锌矿山的应用情况来看,采用电位调控浮选技术可以大幅度缩短铅矿石的浮选时间,减少浮选机数量。例如在南京某铅锌矿,由于采用电位调控浮选技术,原来2个系列每天处理900 t矿石,现在采用一个系列即可处理。  相似文献   

13.
无捕收剂浮选时硫化矿物表面的疏水—亲水平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硫化矿物表面中性硫(S~o)的溶剂提取-化学分析、矿浆电位测定和浮选试验,建立了自诱导浮选和硫化钠诱导浮选的疏水-亲水平衡关系,分别用[S~o]/[OH~-]和[S~o]/[OH~-]+[HS~-])表示S~o的生成量[S~o]受矿浆电位调控研究结果表明,pH值相同时,[S~o]值越大,矿物表面疏水性高,浮选行为好pH值高,[OH~-]值高,矿物表面亲水性大,浮选需要的[S~o]多;反之亦然同一pH值下,硫化钠诱导浮选所需[S~o]较自诱导浮选高  相似文献   

14.
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主要包含有黄铜矿、闪锌矿等,其中铜含量0.45%、锌含量4.21%,这两种矿物在原矿中互相包裹,因此不容易分离。通过浮选试验研究发现,当磨矿细度达到一定条件之后,采用CaO+Na_2S+Na_2SO_3+ZnSO_4作为调整剂,捕收剂和起泡剂分别采用异丙基黄药和730A,铜铅混合闭路浮选模式采取1粗3精2扫的方式,最终可获得铜铅混合精矿,产率为6.50%;铜铅混合尾矿采用CuSO_4作活化剂,捕收剂采用异丙基黄药,浮选模式采取1粗2精2扫的方式,最终获得锌精矿,产率为7.52%;该结果可以为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阳离子反浮选脱硅捕收剂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描述了目前国内外的阳离子反浮选脱硅捕收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分析预测了今后我国阳离子反浮选脱硅捕收剂研究与开发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胺类捕收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脂肪伯胺、叔胺、多胺和醚胺四种药剂对高岭石、叶腊石、伊利石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捕收能力顺序为多胺>叔胺>醚胺>脂肪>伯胺。量化计算结果说明这两种胺类化合物易阳离子化,N数越多,N上烃基越多,药剂的阳离子化趋势越强。动电行为表明胺类化合物在铝硅酸盐矿物表面发生了静电吸附,当药剂极性基团电负性越大,改变矿物表面电性也越大。基团电负性、浮选剂特性指数、水油平衡度和疏水链长的计算表明捕收剂对铝硅酸盐类矿物捕收的决定因素是极性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混合捕收剂浮选天水舒家坝氧化铜矿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天水舒家坝地区某氧化铜矿石含铜4%、氧化率48.16%,比较难选。通过研究,发现油酸和丁基黄药构成的混合捕收剂对于被硫化的该氧化铜矿石具有十分独特而又显著的捕收效果,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铜22.87%,铜回收率89.60%的铜精矿。选矿工艺流程简便易行,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铅锌锡锑》2009,(11):47-47
由江西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主持研究的一种难选铜锌硫化矿浮选分离工艺取得关键突破,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专利公开号为:CN101549326。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浮选试验、表面张力测试、Zeta电位以及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油酸钠(NaOL)、十二烷基琥珀酰胺(HZ)两种捕收剂及其组合捕收剂对锂辉石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一捕收剂在一定浓度下都能较好地浮选锂辉石,其中HZ的捕收性能强于NaOL,组合捕收剂浮选效果明显优于任意单一捕收剂。在药剂用量为200mg/L、pH=9.0左右、组合捕收剂的混合摩尔比n(NaOL):n(HZ)为5:1的条件下,浮选效果最好,浮选回收率达88.4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NaOL在锂辉石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HZ则以物理吸附为主,两种捕收剂组合使用后的正协同作用是由于锂辉石矿物表面的不均匀性和表面的活性质点的差异使这两种不同药剂能选择性的吸附在矿物表面的不同位置,从而提高药剂捕收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用量子化学计算泛函密度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5种环状含氮化合物:3-氨基-1,2,4-三唑、2-氨基-1,3,4-二氢噻唑、5-对甲苯基-1,3,4-三唑、3-氨基-5-甲硫基-1,2,4-三唑和2-氨基苯咪唑的缓蚀性能与分子结构及电子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用Fukui指效分析了分子中原子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文中涉及到的分子均为存在共轭体系的平面分子,缓蚀效率与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的能量EHOMO、最低空轨道与最高占据轨道的能量差△E(ELUMO-EHOMO)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认为缓蚀剂分子在金属表面通过亲核作用与金属作用而形成吸附膜。该类缓蚀剂分子是通过吡啶氮原子提供电子与金属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