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纹石与滑石的同步抑制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浮选试验、沉降实验、Zeta电位测试和吸附量测试,研究以六偏磷酸钠和古尔胶为调整剂时,蛇纹石和滑石的同步抑制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较宽pH范围内,蛇纹石与滑石颗粒表面电性相反,易发生异相凝聚,使得硫化矿浮选的降镁难度增大;六偏磷酸钠和古尔胶的组合使用能较好地同步抑制蛇纹石和滑石,实现与黄铁矿的人工混合矿分离;六偏磷酸钠使得蛇纹石颗粒表面动电位由正变负,蛇纹石与滑石颗粒间分散,从而提高古尔胶在滑石表面的吸附量。研究并提出对蛇纹石和滑石的混合镁硅酸盐矿物应是首先消除颗粒间的异相凝聚,再抑制易浮矿物的同步抑制原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滑石纯矿物实验,考查钙离子作用下羧化壳聚糖对滑石可浮性影响。结果表明:滑石天然可浮性较好,在pH值为2~12时以MIBC为起泡剂进行浮选,回收率均在90%以上;酸性条件下(p H5)羧化壳聚糖对滑石的抑制效果显著,随着pH值的升高羧化壳聚糖对滑石的抑制能力逐渐减弱。而钙离子作用时,碱性条件下羧化壳聚糖对滑石的抑制效果显著。结合吸附量和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表明,在碱性条件下钙离子溶解组分以Ca~(2+)和Ca(OH)~+的形式吸附在荷负电的滑石表面,并在滑石表面产生钙位点,减小滑石与羧化壳聚糖之间的静电斥力,促进羧化壳聚糖在滑石表面吸附,实现羧化壳聚糖在弱碱性条件下对滑石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菱锌矿纯矿物浮选试验、溶液化学理论计算、动电位测试和吸附量测试,考察碳酸钠在油酸钠浮选菱锌矿体系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pH10),油酸钠浮选菱锌矿效果较差,当pH 10.5时,碳酸钠用量的增加能显著改善菱锌矿的可浮性。由泡沫稳定性测试可知,浮选体系三相泡沫层稳定性能随着碳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合起泡剂MIBC、松醇油实验说明,当pH10时碳酸钠调浆能显著提高菱锌矿矿物的可浮性很可能是起到稳定油酸钠泡沫层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二胺浮选分离菱锰矿与方解石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十二胺浮选分离菱锰矿与方解石的行为,考察调整剂水玻璃、六偏磷酸钠和柠檬酸对菱锰矿和方解石浮选的影响。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pH为7~8时,菱锰矿与方解石可浮性存在差异。人工混合矿浮选结果表明,菱锰矿与方解石可浮性相当,难以分离。红外分析结果显示,十二胺以物理吸附方式存在于菱锰矿与方解石表面。矿物晶格能、溶液化学计算和SEM-EDS表明,方解石的可浮性略大于菱锰矿的,混合矿中方解石表面向菱锰矿转化,导致两矿样表面性质相似而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5.
针对镁合金表面单一水滑石膜开裂严重的问题,采用植酸对其进行后处理,制备水滑石/植酸复合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电化学实验等分析手段,研究植酸pH值对水滑石/植酸复合膜微观形貌、组织成分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水滑石/植酸复合膜的成膜机制。结果表明:植酸后处理可以改善膜层裂纹,植酸pH值影响水滑石/植酸复合膜的致密性及化学组成;当植酸溶液的pH值为7时,水滑石/植酸复合膜最致密,膜层耐腐蚀性最优。  相似文献   

6.
在软锰矿阳离子浮选中添加十二胺,采用浮选实验、红外光谱分析、接触角测量和zeta电位测试等手段研究碳酸钠和氯化钙对方解石矿物的抑制作用。微浮选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抑制剂都能明显地抑制方解石的浮选。而且,碳酸钠作为活化剂,能增加软锰矿的浮选性能。浮选实验和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碳酸钠对方解石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要比氯化钙强。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碳酸钠减少了方解石矿物表面所带的负电荷,从而减少了十二胺在其表面的静电吸附。在pH=7.5,添加2000 g/t十二胺和1500 g/t碳酸钠的浮选条件下,可得到含40%MnO的软锰矿精矿,回收率达71.5%。  相似文献   

7.
通过纯孔雀石、硫化-氧化混合铜矿浮选试验、FT-IR光谱分析、Zeta电位测试、捕收剂及矿物溶液化学分析和DFT计算研究2-乙基-2-烯己基羟肟酸(EHHA)对孔雀石矿物的直接浮选性能及吸附机理。纯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EHHA是一种直接浮选孔雀石矿物的优良捕收剂,在矿浆pH值6、用量200 mg/L的浮选条件下,EHHA能直接浮选出95.33%的孔雀石。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结果表明:EHHA在弱酸性条件下直接浮选硫化-氧化铜矿与使用异丁基黄药(IBX)捕收剂硫化浮选相比较,EHHA所取得的粗精矿中Cu回收率高了1.87%。FT-IR光谱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EHHA通过形成五元螯合环吸附于孔雀石矿物表面。孔雀石和捕收剂的溶液化学分析表明:EHHA通过与矿物表面的Cu~(2+)螯合成沉淀而发生吸附,OHA通过与孔雀石矿物表面的水合铜离子发生表面化学反应而吸附于矿物表面,相关的FT-IR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DFT计算结果表明:EHHA比IBX拥有更大的偶极矩,更高的Mulliken电荷,对孔雀石矿物的捕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铜镍硫化矿浮选中Cu(Ⅱ)和Ni(Ⅱ)离子对蛇纹石的活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纯矿物浮选、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及溶液化学计算分析,研究Cu(Ⅱ)和Ni(Ⅱ)离子对蛇纹石浮选的活化机理。结果表明:溶液pH6.5时,铜离子在水溶液中的优势组分为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沉淀覆盖在蛇纹石表面,与黄原酸根反应,从而活化蛇纹石浮选。溶液pH8时,镍离子在水溶液中优势组分为氢氧化镍沉淀,能吸附于蛇纹石表面使其活化,但其活化作用弱于Cu2+。在酸性pH值范围内,铜、镍在水溶液中主要以Cu2+、Ni2+形式存在,对蛇纹石浮选没有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分子有机抑制剂双(羧甲基)三硫代碳酸钠(DBT)是一种铜钼分离选择性抑制剂。动电位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DBT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强于辉钼矿,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一步证明DBT吸附在黄铜矿表面,抑制剂DBT与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铜钼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DBT是一种潜在的环境友好型铜钼分离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溶液化学计算、ICP检测和动电位测试,考察在油酸钠(NaOl)体系下碳酸根离子、氟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矿浆pH值大于萤石或方解石饱和溶液的pH值(记作pH_(sat))时,碳酸根离子、氟离子、硫酸根离子能活化萤石或方解石的浮选,当矿浆pH值小于萤石或方解石的pH_(sat)值时,阴离子则能抑制萤石或方解石的浮选;添加三种阴离子并不都能使矿浆溶解的钙离子沉淀,但可以改变萤石和方解石的溶解行为;阴离子对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与溶液中钙离子含量无关,但可能与阴离子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发生吸附并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吸附量和动电位测试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黄原胶对黄铜矿、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考察黄原胶对闪锌矿的抑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捕收剂为丁黄药时,黄铜矿和闪锌矿基本都可浮,难以分离。黄原胶能较强地抑制闪锌矿且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而对黄铜矿的抑制作用较弱且随pH降低抑制效果增强。使用黄原胶为抑制剂时,在pH 7~11区间可以实现黄铜矿和闪锌矿的浮选分离。黄原胶在黄铜矿和闪锌矿表面均能吸附,但其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量显著高于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量,同时对闪锌矿表面性质影响也较大。黄原胶主要通过与闪锌矿表面生成的氧化锌或氢氧化锌发生化学反应而吸附在闪锌矿表面,因此黄原胶更容易吸附在容易氧化的闪锌矿表面。  相似文献   

12.
钛渣中钙钛矿的浮选分离及其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捕收剂油酸、羟肟酸、十二烷胺双甲基膦酸 ,抑制剂氟硅酸钠、水玻璃对改性渣中钙钛矿浮选的影响。通过浮选溶液化学计算、矿物动电电位、红外光谱等研究 ,探讨了羟肟酸在钙钛矿表面的作用和水玻璃抑制钛辉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以羟肟酸为捕收剂 ,水玻璃为抑制剂可实现钙钛矿与钛辉石等的浮选分离。钙钛矿和钛辉石晶体表面的Ca,Ti质点密度不同 ,所处的位置及活性不同 ,造成二者浮游性有一定的差异 ;钙钛矿在整个研究范围内 ζ电位始终为负值 ,但在阴离子捕收剂C5-9羟肟酸中可浮性良好 ,表明C5-9羟肟酸在钙钛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红外光谱研究证实 ,C5-9羟肟酸的CN ,N—O官能团与钙钛矿表面的钛质点发生了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试验及动电位测试,研究不同温度下甲基纤维素在滑石表面的吸附行为,考察温度对滑石表面已吸附的甲基纤维素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较低时,甲基纤维素溶解在水中,通过疏水作用吸附在滑石表面,吸附量较低,对滑石的抑制效果较弱;随着温度升高,甲基纤维素从溶液中析出,沉积在滑石表面,吸附量较大,抑制效果较强。已经吸附在滑石表面的甲基纤维素的抑制效果也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会导致吸附的甲基纤维素层的抑制效果减弱,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温度再降低会使甲基纤维素吸附层的抑制效果再次增强,这是由于温度较低时滑石表面吸附的甲基纤维素通过羟基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结合,导致矿物表面亲水性较强,从而对滑石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当温度升高时,甲基纤维素分子失去结合水,含水量降低,对滑石抑制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和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考察丁铵黑药浮选体系中Fe~(3+)对蓝辉铜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3+)可强烈抑制蓝辉铜矿的浮选,且氢氧化铁沉淀是其抑制蓝辉铜矿浮选的有效组分。适量的柠檬酸钠能使蓝辉铜矿表面的氢氧化铁沉淀解吸,有利于丁铵黑药在蓝辉铜矿表面的吸附,从而活化蓝辉铜矿的浮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溶液化学计算、SEM-EDAX分析、ζ电位测试并结合浮选实验,以Na2CO3和六偏磷酸钠为调整剂,研究Ca2+存在体系中菱锰矿和方解石的浮选分离。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对菱锰矿与方解石单矿物的浮选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但在二者混合矿的浮选分离中,方解石溶出的Ca2+在调浆过程中可与Na2CO3反应生成CaCO3吸附在菱锰矿表面,使二者表面性质趋同,难以实现浮选分离;改变药剂添加方式,优先加入六偏磷酸钠络合溶液中的Ca2+,阻止其在菱锰矿表面吸附,避免菱锰矿表面性质改变,再加入Na2CO3调节矿浆pH,最终实现菱锰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16.
西峡红柱石矿石的浮选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应用不同捕收剂时红柱石的浮选行为。采用西峡红柱石纯矿物进行微型浮选试验,利用红柱石矿石进行小型浮选试验,测定纯红柱石表面的电荷。结果表明,红柱石的等电点为pH5.2。在pH值高于等电点时,矿物表面带负电荷,可用胺类捕收剂浮选红柱石。相反,红柱石表面带正电荷,用烷基磺酸盐捕收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浮选红柱石比较有效。在中性和弱碱性pH范围时用油酸盐可以浮选红柱石。用烷基磺酸盐捕收剂时可以获得含55.3%Al2O3,红柱石回收率为75.6%的红柱石精矿。在用烷基磺酸盐捕收剂时,淀粉是脉石矿物的有效抑制剂。此外,试验发现矿泥对红柱石浮选有不利影响。因此,浮选前必须脱碳和脱泥。  相似文献   

17.
葡聚糖对辉钼矿与滑石浮选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电位分析、润湿接触角测试、吸附量测试并结合浮选实验,考察滑石和辉钼矿单矿物的浮选行为,以葡聚糖为抑制剂,研究硫化矿体系中辉钼矿和滑石的浮选分离。结果表明:在无捕收剂情况下,辉钼矿和滑石的天然疏水性强,可浮性相似,难以实现浮选分离。加入的葡聚糖在辉钼矿和滑石矿物表面形成选择性吸附,使两者具有不同的浮选行为。当溶液p H为8.5、葡聚糖用量400 mg/L时,辉钼矿可以得到有效抑制,回收率仅为14.37%,而滑石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弱,其回收率为83.22%,两者的浮游差为68.85%,这使得滑石和辉钼矿的浮选分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苯乙烯膦酸与脂肪醇对金红石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苯乙烯膦酸与脂肪醇组成的复合捕收剂浮选金红石矿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解释复合捕收剂在金红石浮选中的协同作用,进行了Halimond管浮选试验、捕收剂溶液表面张力的测量、金红石表面吸附量的测定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试,特别是角分辨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试,直接证明了复合捕收剂在固液界面和液气界面的相互作用及取向。试验结果表明,苯乙烯膦酸在金红石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脂肪醇与苯乙烯膦酸相互联结,其疏水基指向水相,从而增加了金红石表面的疏水性,提高了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19.
以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单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系统研究不同大分子有机抑制剂对3种矿物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大分子有机抑制剂对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抑制能力不同,抑制能力的顺序为:腐殖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单宁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腐殖酸钠在白钨矿表面吸附作用较弱,与萤石和方解石矿物表面作用较强,主要发生了化学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油酸钠在赤铁矿及磷灰石表面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浮选实验、溶液化学计算及红外光谱测试,研究油酸钠在赤铁矿和磷灰石表面吸附及其对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铁矿在pH为7~10内有较好的可浮性,磷灰石在pH为3~12内都保持较好的可浮性。碱性条件下,磷灰石表面的Ca2+为矿物表面的活性吸附点,能与油酸钠发生化学作用形成油酸盐;在弱碱性条件下,对赤铁矿浮选起主导作用的是离子分子缔合物;pH为11.5的条件下,经油酸钠作用后的赤铁矿红外光谱研究未发现明显的油酸铁吸收峰,在磷灰石的红外光谱中有明显的油酸钙吸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