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增强的聚丙烯腈/聚苯胺复合纤维(PAN/PANI/rGO),然后采用原位还原的方法在其表面生长金纳米颗粒得到了PAN/PANI/rGO/Au复合纤维,通过SEM,FTIR,XRD,XPS,Raman和UV-Vis光谱等手段对复合纤维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最后以NaBH4还原四硝基苯酚(4-NP)为模型,研究了复合纤维的催化性能和原位SERS检测该催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并将其与同种方法制备的PAN/PANI/GO/Au和PAN/PANI/Au复合纤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GO增强的PAN/PANI/rGO/Au复合纤维具有优于PAN/PANI/GO/Au和PAN/PANI/Au复合纤维的催化活性、原位增强SERS检测的能力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银纳米颗粒为牺牲模板,利用Ag和HAu Cl4之间的置换反应,结合柠檬酸钠同步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中空金/银双金属纳米颗粒。通过对颗粒形貌及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的分析,初步研究了此类金/银纳米颗粒的生长机理,并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对LSPR的精密调控。该类金/银双金属纳米颗粒可用作为SERS基底,苯硫酚在其表面增强因子可达107,并具有良好的信号重现性。该基底用于atto610标记的生物素与亲和素的SERS检测,检测限可达80 pg/m L。  相似文献   

3.
采用NaOH溶液腐蚀Ag/CeO2/ZnO前驱体,制备出含有纳米CeO2微粒的多孔银复合材料.随着ZnO组元被溶解,CeO2微粒均匀分散到纳米多孔银的内表面.形貌表征表明,通过调节前驱体中ZnO的含量可细化纳米多孔AgCeO2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当ZnO加入摩尔分数为70%时,CeO2微粒尺寸为6 nm.表面拉曼增强效...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渍法制备改性活性炭负载金催化剂(Au/AC),并通过N2吸附-脱附、光电子能谱(XPS)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Au/AC催化剂在室温下对低浓度臭氧、甲苯以及二者共存时的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Au/AC催化剂对臭氧具有优良的催化分解活性,在室温、空速76 000 h-1、相对湿度(45±5)%条件下,Au/AC对初始浓度为(55±5) mg/m3 的臭氧在2 300 min时的去除率为91.3%;Au/AC对甲苯的去除未表现出明显的催化分解性能,而是以吸附作用为主;在臭氧和甲苯共存的条件下,Au/AC对臭氧的催化分解活性显著降低;与臭氧反应后,Au/AC的表面石墨碳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臭氧能够通过Au/AC催化其与活性炭的反应得以降解,且在反应前后,活性组分Au能够保持稳定的单质价态.  相似文献   

5.
金纳米片由于自身的高比表面积、选择性吸附特性、优异的光电效应以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现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30余篇文献分析,综述了种子介导生长法、液相还原法、模板法、气相沉积法、水热法以及光学合成法等制备金纳米片的方法;探讨了金纳米片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生物医学、等离子体传感器和催化剂等方面的应用;对金纳米片的可控合成及其工业化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罗飞  刘大博  田野  祁洪飞  王素杰 《贵金属》2016,(Z1):119-121
以氢氧化铵溶液和2,6-吡啶二羧酸为还原剂,通过两步还原法还原氯金酸溶液制备出金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对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金纳米颗粒具有尺寸小、分散性好的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基元共振效应,使其在纳米尺度的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双还原剂法制备的单晶三角形银纳米盘为模板,在室温HAuCl4溶液中发生多轮置换反应,制备Au-Ag三角纳米环材料。采用TEM、EDX和XRD等检测手段表征反应阶段产物的形貌、组成以及晶体结构。TEM、EDX和电子衍射谱证实Au置换了Ag。反应7轮后纳米盘的面内偶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从初始的700nm逐步红移到1100nm,形貌从实心盘状逐渐变为空心纳米环。改变每轮加入的HAuCl4量即可精细调节面内偶极峰的红移步进量。通过采用SERS光谱检测方法,随着多步置换反应的进行,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形成机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聚苯胺(PANI)涂层的腐蚀防护性能,并明确其防腐机理.方法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采用PANI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功能化修饰,并对其在GO表面的生长状态进行调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拉曼光谱仪(Raman)和场发射高分辨扫描电镜(FESEM),对功能化GO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然后将其引入到聚苯胺涂层中,制备PANI/GO复合涂层.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详细研究PANI涂层以及不同的PANI/GO复合涂层对不锈钢基材的腐蚀防护效应,并对其耐腐蚀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PANI均匀地生长在GO片层上,其结构与形貌可以通过控制苯胺的添加量进行有效调控,且PANI的原位聚合促进了GO的片层剥离及舒展,改善了其分散性以及与涂层间的相容性.与单一PANI涂层相比,PANI/GO复合涂层的稳定开路电压值较大,且当苯胺与GO的质量比为5︰1时,获得的功能化GO的分散效果最佳,对聚苯胺涂层的腐蚀防护性能增强效果最为显著.此时复合涂层表现出最大的容抗弧直径,且电化学阻抗谱拟合后的电荷转移电阻最大,双电层电容最小.结论 PANI涂层本身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具有屏蔽作用的保护层,但其非致密的形态结构及腐蚀环境下的分子构型变化损害了涂层的腐蚀防护性能.通过功能结构化GO的复合,尤其是在GO分散性最佳的状态下,可有效提高涂层的致密性和抗渗透性,并且可抑制因质子反应导致的分子构型变化对涂层结构的破坏,从而增强涂层的腐蚀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浸渍法制备出Au/Co_3O_4纳米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Au纳米粒子很好地分散在Co_3O_4载体上。催化性能测试表明,Au/Co_3O_4纳米复合材料对于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TOF值为5.01 min~(-1);此外,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仍然保持优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共还原法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的Au/Ni双金属纳米颗粒,采用UV-Vis、TEM对所合成的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组成对其催化水解Na BH4制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Ni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9~4.2 nm,Au/Ni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高于Au和Ni单金属纳米颗粒的活性,Au50Ni50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最高,30℃时其催化活性数值达到550 mol-H2·h-1·mol-M-1。XPS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结果都表明:Au/Ni双金属纳米颗粒优异的催化性能可归因于电荷转移效应,Ni原子与Au原子之间发生的电子转移使得Au原子带负电而Ni原子带正电,荷电的Au和Ni原子成为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Au50Ni50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水解Na BH4制氢的活化能为61.9 k J/mol。  相似文献   

11.
2—巯基苯并噻唑在铜表面的吸附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H值大于6时,2-巯基苯并噻唑(MBT)在银和铜表面具有相同的吸附状态;随溶液pH值降低,部分吸附的硫醇离子逐渐异构化为硫酮,破坏了MBT平面吸附层。在pH值高于3时,MBT在铜表面仍然以其分子平面平行于表面,起到阻挡侵蚀分子的作用,由此可知在弱碱性溶液中它对于铜有更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描述了通过只添加氢氧化钠到氯金酸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混合液中合成陈化纳米金胶体,并研究了该胶体的光谱特性。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纳米金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以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添加不同量的氢氧化钠而获得的陈化三个月的胶体金。同时文章获得了吸附于陈化了三个月的胶体金表面上的亚甲基蓝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果表明,陈化三个月的胶体金其紫外可见光谱具有宽的等离子吸收峰,这种宽化改变在文章对中进行了解释分析。其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表明了在纳米金合成阶段,添加不同量的氢氧化钠可影响纳米金大小,同时不同量的氢氧化钠影响着胶体金的陈化过程并产生出形状依赖的陈化胶体金。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增强特性不同证明了所形成的陈化胶体金的大小/形状依赖特征。因此,我们期望着这种陈化胶体金能够在生化分析领域被得到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定义、实验方法、特性、增强机理和在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激光拉曼光谱在金属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激光拉曼光谱在金属腐蚀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作为最主要的应用形式,原位拉曼光谱电化学不断发展完善,是腐蚀机理和缓蚀剂缓蚀机理研究的有利工具.近几年,在腐蚀研究领域也出现并发展了激光拉曼光谱的其它原位或准原位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5.
Ag/Au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柠檬酸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金纲伙粒子作晶种,在光照的条件下Ag^ 被柠檬酸钠还原成金属银,而均匀地覆盖在金粒子表面,制成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较为规则的球形的银/金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g/Au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16.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广泛地用于各种物质在金、银、铜等贵金属表面的吸附机理研究 ,而实际应用中更需要的是铁铝等金属 ,尤其是含铁材料的SERS研究。很多含硫化合物是工业水处理和材料保护中铁的良好缓蚀剂。本工作尝试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苄基双硫化合物在铁表面的吸附状态 ,获得了很好的增强效应 ,为拓展拉曼光谱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D320树脂对Au(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D320树脂从酸性含金氯化溶液中吸附金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温度、氯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树脂吸附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时树脂的吸附效果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可达到244.9mg/g(Au/干树脂),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吸附,反应热焓△H=28.72kJ·mol-1.吸附平衡服从Freundish吸附等温式.用8%硫脲-1mol/L H2SO4混合液可以将树脂上的金完全解析.  相似文献   

18.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carbon steel in contact with a neutral sulphate solution containing BenzylDiMethylPhenylAmmonium Chloride (BDMPAC), a potential non‐toxic corrosion inhibitor was investigated by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and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Sound surface enhancement was obtained by potentiostatic polarisation without special electrochemical pretreatments. Potential‐dependent Raman spectra highlighted the electrodic behaviour of the adsorbate: in the range ? 1200 ÷ ? 900 mV (Ag/AgCl), adsorption takes place with the benzyl ring interacting with the surface in a flat configuration, as indica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Ph‐CH2 combination band located near 1215 cm?1.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testifies the difference in measured currents between sulphate containing solutions in the absence and the presence of BDMPAC at the adsorption potentials. The formation of iron corrosion products was easily detected by 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19.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of suspend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NTs) using metal (Au) nanoparticles (NPs) is reported. SWNTs are grown on three-dimensionally patterned substrates by thermal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nd successfully functionalized with Au NPs. Ethylendiamine is mainly used to functionalize SWNTs surface with amino groups before introducing Au NPs. From Raman scattering spectroscopy of the Au-functionalized suspended SWNTs,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propertie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ttached Au NPs may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resonant phenomena. By measuring the electric properties after each functionalization process, it is found that Au NPs act as electron acceptor to the amine functionalized SW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