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表面工程资讯》2014,14(6):1-5
2014年11月10日7时7分,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师昌绪院士毕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不仅是我国高温合金研究的奠基人、材料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开拓者,更是参与国家科技政策制定的战略家,为我国的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师昌绪先生用生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格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赞誉和敬仰。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本期本刊特将中科院金属所专题纪念网站上"师昌绪:引领并推动我国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一文推介给业界广大读者,让我们共同悼念并深切缅怀师昌绪院士,并永远学习他崇高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2.
2022年是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简称"腐蚀所")成立40周年,同时,11月15日是中国高温合金和新型合金钢的重要奠基人、材料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开拓者、腐蚀所创始人师昌绪先生诞辰日.为纪念腐蚀所成立40周年暨师昌绪先生诞辰104周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崇高品格,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简称"腐创院")隆重举行了纪念腐蚀所成立40周年暨师昌绪先生雕像落成仪式,柯伟院士作了题为"像师先生那样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报告,韩恩厚院长作重要讲话,讲述了腐蚀所的创建、两所整合及带领团队南下广东创建腐创院的发展历程.活动邀请了师昌绪先生的夫人郭蕴宜女士线上参加并讲话,师昌绪先生的侄女师联第女士现场参加纪念活动.腐创院全体成员出席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3.
《全面腐蚀控制》2011,25(2):2-2
两院院士、"材料之父"、中国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开拓者师昌绪,14日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师昌绪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腐蚀专业研究所——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领导建立了全国自然环境腐蚀站网,为我国材料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大量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4.
<正>《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英文全称为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Technology,简称JMST,由中国金属学会于1985年倡议并创刊,是国内创办的第一本材料类英文版学术刊物,目前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担任编委会主席,王中光研究员担任主编.JMST刊登来自世界  相似文献   

5.
师昌绪,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于1952年获美国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笔者认识了几位学者企业家,其中有华东理工大学的教授刘坐镇、侯锐钢。多年前,就常听他们讲起两院院士师昌绪,内心对这位"中国材料学之父"充满了崇敬。近日欣闻师昌绪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又在电视上看到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向他颁奖,不由得想起了两位教授讲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2008年中国材料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0日~23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成功召开。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师昌绪院士、周廉院士,理事长黄伯云院士等以及来自全国的各高校、科研院所、新材料企业和各政府管理部门的教授、专家、企业家和管理者共1200多人参加了本次年会。  相似文献   

8.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英文全称为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Technology,简称JMST,由中国金属学会于1985年倡议并创刊,是国内创办的第一本材料类英文版学术刊物,目前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担任编委会主席,王中光研究员担任主编。JMST刊登来自世界各国的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研究快报,特约综述,研究简报和材料学科学术活  相似文献   

9.
《物理测试》2006,24(1):54-54
2005年11月中旬,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新材料及产业化国际论坛在宁波市胜利召开。此次会议深入讨论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在此次论坛上,中国材料学界的泰斗、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作了题为《要重视我国仪器仪表及生物材料产业》的重要报告。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相似文献   

11.
"培育国家梯队,尽享金属魅力;打造国际精英,迈向世界一流"是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舞动科学前沿的动力源泉(见封面),瞄准金属材料科学的前沿问题,致力重大金属材料科学的应用基础问题,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激活了新金属材料科学研究一池春水,为我国新金属材料领域的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带来了新气象。系列文章(1)介绍了实验室的最新科技成果:新金属结构材料发展里程碑——高温高性能高Nb-TiAl合金;FeGa合金主要科研进展;第三代先进汽车用钢研究进展;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的基础研究进展;飞秒激光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郑磊,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主要从事溶质晶界偏聚、高温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立项资助项目16项。曾获钢铁研究总院"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国际矿业冶金材料联合会(IOMMMS)"世界材料日"学生奖、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暨高温合金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等奖项。取得制备高拉伸塑性Ni(Bi)合金技术多项发明专利,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5篇。本文从求学之路、研究之路、教学之路三个方面讲述了郑磊教授的科学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13.
《铸造》2006,55(1):50-50
在国际材联(IUMRS)、国际材联欧洲委员会(E-MRS)和国际材联亚洲材料研究学会领导人的支持下,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2006北京国际材料周将于2006年6月25~3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际材联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周廉院士担任国际材料周主席,师昌绪院士担任国际顾问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4.
颜鸣皋,材料科学家、金属物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他是我国钛合金研究工作的开创者之一,领导创建了我国航空钛合金研究室,熔炼成功了中国第一个重3000克的钛合金铸锭,在指导开展钛合金和高温合金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及疲劳断裂与寿命预测研究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4月23日,著名冶金和材料科学家、教育家肖纪美院士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94岁。追思先生的一生,他在材料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材料学知识传播等方面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为材料大师、著名教育家。纵观先生的一生,著作等身,桃李天下,"终身为士不为仕"正是肖先生坦荡人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94秋季中国材料研讨会于11月11~1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届空前盛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国际人士共1000余人。国家秆委、教委、各部委以及国家基金委员会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大会由李恒德教授主持开幕,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教授然后作了科技与材料的重要讲话。大会期间,一些著名学者、专家作了精彩的报告。如,中国工程院师昌绪副院长的“高温合金研究的新进展”、中科院严东生教授的“无机新材料与材料科学——一些前沿领域的展望”、钱人元教授的“材料科学与高分子”、林兰英教授的“失重条件下的半导体材料”、葛庭提教授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稀有金属快报》2008,27(5):44-44
2008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2007年度桥口隆吉基金奖”在中南大学举行颁奖。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廉院士和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获得本届“桥口隆吉奖”。桥口隆吉基金会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和日中科技交流协会会长有山正孝先生出席颁奖仪式,并为两位获奖者颁发了奖状。  相似文献   

18.
自1974年第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以来,四年一度的年会通过总结和交流各阶段取得的成果和科技进步,显著促进了我国高温合金的品种开发、生产技术以及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第十五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于2023年9月20日~22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本届年会基于近几年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对高温合金的新要求,集全国高温合金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开展学术和技术研讨,推动国产高温合金的科技创新、产品的生产质量及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助力实现中国高温合金的技术超越。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择粉末高温合金为盘缘材料、变形高温合金为盘心材料,采用电子束焊接异种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后的焊缝区域不仅具有2种母材的结构特征(即粉末高温合金和变形高温合金的结构特征),而且焊缝区存在明显的铸造组织。2种高温合金材料电子束焊接后形成了组织特征鲜明的"粉冶-铸-锻"结构。并重点探讨了"粉冶-铸-锻"的变形行为及焊缝的组织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1995年8月9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工程院院士,对Ti-55高温钛合金进行了装机前的评审工作. “550℃高温钛合金材料和应用研究”是国家军用材料“八五”规划的重点预研项目和“八五”国家军品配套重点科研项目,根据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需要,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早在1974年便开始进行550℃高温钛合金的探索性研究,1983年列入“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此期间,他们完成了高温钛合金热稳定性应用基础研究,Ti-A1-Sn-Zr-Mo-Si-Nd高温钛合金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