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管材塑性弯曲回弹量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立玲 《锻压技术》2002,27(3):37-39
通过对管材在弯曲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析,根据回弹理论,推导出了回弹量的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塑性弯曲回弹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了现有回弹理论的近似性,分析了回弹中的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了用材料力学中的单位力法求回弹的新理论。该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符合较好,并为非圆弧弯曲区的回弹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3.
板料弯曲成形的回弹分析与工程控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宋黎  黄天泽 《锻压技术》1996,21(1):18-22
试从理论研究、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综述国内外关于板料弯曲成形回弹分析与工程控制的现状及发展,以期为有关科技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属板弹塑性非圆弧弯曲回弹的计算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本文提出了计算金属板弹塑性非圆弧弯曲回弹的结构离散方法,建立了计算回弹后零件形状及回弹前模具形状的解析一数值混合计算模型,实验验证表明此套计算模型的计算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5.
板金弯曲成形回弹问题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板金弯曲成形过程的回弹过程 ,利用成形过程中弯曲区域的平面应变和恒定厚度假设 ,根据VonMises屈服准则 ,建立了弹塑性材料线性硬化条件下板金弯曲成形的回弹计算模型 ,导出了纯弯曲条件下板金件的最小弯曲半径计算公式 ,并讨论了弯曲成形一般不等角平面弯曲问题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6.
理想弹塑性材料弯曲回弹分析及回弹弯矩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弯曲回弹应力应变变化过程,推导了矩形截面杆回弹弯矩、回弹曲率的计算公式(14)、(11);发现经典纯弯曲理论确定回弹弯矩的方法与公式(14)比较存在较大理论误差。  相似文献   

7.
弯曲成形板条的回弹变分原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建立了弯曲成形板条的回弹最小势能原理 ,回弹最小余能原理 ,广义回弹势能原理和广义回弹余能原理。同时 ,应用回弹最小势能原理于一弹塑性变形悬臂梁的回弹变形计算  相似文献   

8.
金属板材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弯曲的总变形,由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两部分组成。当弯曲结束后.外力去除.塑性变形就会留存下来,弹性变形完全消失。弯曲变形区外侧因弹性恢复而伸长.就会产生弯曲件的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与工件相应尺寸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弯曲件的弹性回弹。回弹是弯曲成形时常见的现象.但也是弯曲件生产过程中不易解决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管端成形过程中金属塑性流动引起的轴向伸缩及卸载回弹导致的成形精度问题,研究金属的塑性流动和回弹对管端成形的影响。以不锈钢卡压式直通管件为研究对象,运用LS-DYNA的有限元显式算法和隐式算法对薄壁管管端成形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管材的金属流动分布和卸载后的回弹结果,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管端扩孔和缩孔中,在变形急剧处,金属出现一定程度的累积,壁厚有较明显地增加。金属的流动对管端的径向尺寸影响可以忽略,但是对管端的轴向尺寸影响较大,需对坯料进行补偿;管端卸载后的回弹尺寸影响成形的精度,需通过模具进行补偿。对金属塑性流动和回弹进行有限元分析,能有效地指导管端成形的模具设计及优化加工工艺,极大缩短产品开发和模具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计算直梁弯曲成形回弹的最小势能原理 ,给出了相应的有限元求解方程。用此方程编写了有限元程序 ,计算了简支梁受集中载荷后的回弹量 ,并与其它回弹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证明了弯曲成形直梁回弹的最小势能原理及直梁弯曲成形回弹有限元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H96薄壁矩形管绕弯回弹过程的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壁矩形管是广泛应用于雷达、无线电通讯等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回弹是影响其成形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回弹的大小取决于弯曲结束时管材内部的应力应变状态。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H96薄壁矩形管绕弯和回弹过程管材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抽芯和回弹后,管材的应力明显减小,而应变几乎不发生改变,表明抽芯有利于减小回弹。  相似文献   

12.
大口径薄壁小弯曲半径数控弯管有限元建模和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恒  杨合  詹梅  寇永乐  谷瑞杰 《锻压技术》2006,31(5):136-139
针对大口径薄壁小弯曲半径管件在航空航天领域日益迫切的需求,在对数控弯曲过程的实验和理论分析基础上,选用动态显式有限元平台ABAQUS/Explicit,以50mm×1mm(外径×壁厚)系列不锈钢和铝合金大口径薄壁小弯曲半径管件为例,实现了包括弯管、抽芯、卸模回弹的完整的数控弯曲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结合实验研究对比讨论了大口径小弯曲半径管件弯曲过程建模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详细分析了薄壁管的绕弯成形过程及其变形特点,采用LS-DYNA软件对U形薄壁圆管的2道弯曲工序的绕弯成形过程进行仿真,重点对从预成形仿真、回弹仿真到考虑回弹量的过弯成形仿真的仿真方法进行探讨。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薄壁圆管绕弯成形方法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圆管弯曲角外侧厚度过量减薄和内侧材料堆积引起的起皱以及弯曲角回弹,是薄壁管类零件绕弯成形的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14.
回弹是金属板材折弯成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采用传统的工艺控制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回弹量,通过回弹补偿则能更好地解决回弹问题。利用Dyna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触发弹簧片的折弯成形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回弹预测,并根据回弹预测结果分别进行两次回弹补偿。最后将回弹补偿得到的模具型面应用于折弯模具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两次回弹补偿修正得到的模具可制得符合精度要求的折弯件,从而证明通过迭代式回弹补偿解决弯曲回弹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赵军  苏春建  官英平  杨嵩 《锻压技术》2007,32(6):136-140
板材在弯曲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弯曲回弹难以精确控制.弯曲卸载后产生的回弹,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与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不符.弯曲件的最后形状与整个变形过程有关,模具几何参数、材料性能参数等都会对回弹产生很大影响.在板材弯曲成形智能化控制系统中,准确确定实时识别和预测模型的输入、输出参数是弯曲智能化控制的成功与否以及回弹控制精度高低的关键.本文采用Ls-dyna软件,对U形件弯曲影响回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回弹规律的主要因素.为U形件弯曲智能化控制神经网络参数识别及预测模型输入、输出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薄壁铜管弯曲中常见缺陷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杨晓京  魏岚 《模具工业》2006,32(10):39-42
介绍了薄壁铜管在冷弯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缺陷,如管壁变薄、管子断面变成椭圆以及弯曲处起皱等,对出现这些缺陷的原因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并在实际生产中证明了这些理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对实际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核能用含有致密体和粉末体异种材料的三层复合管模型的复杂性,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MSC.Marc对三层复合管建立模型,实现其带有从动的弯曲成形模拟,并分析其回弹及椭圆度等;根据模拟结果,设计模具,进行物理实验。模拟结果与物理实验有较好的一致性,得到成形质量较好的弯曲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Development of a new model for plane strain bending and springback analys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for plane strain bending and springback analysis in sheet metal forming. This model combines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bending and stretching, considers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s and different thickness variations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nd takes force equilibrium into account. An elastic-plastic material model and Hill’s nonquadratic yield function are incorporated in the model. The model is used to obtain force, bending moment, and springback curvature. A typical two-dimensional draw bending part is divided into five regions along the strip, and the forces and moments acting on each region and the deformation history of each region are examined.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are applied to the two-dimensional draw bending problems: the first using the new model, the second using the new model but also including a kinematic directional hardening material model to consider the bending and unbending deformation in the wall, and the third using membrane theory plus bending strain. Results from these methods, including those from the recent benchmark program, are compare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Mechanics, Ann Arbor, Mi 48109, USA.  相似文献   

19.
提出应用CAE仿真计算获得汽车覆盖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带来的变形量,采用在冲压件上悬挂砝码的方法来近似验证重力仿真计算的精度,并在二维弧形件和三维门内板零件上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然后通过强制变形仿真方法将扫描数据与模具型面模型优化对齐,应用网格映射方法建立节点映射关系并通过三角形形函数插值计算出投影点的坐标值,之后通过偏置的方法对扫描数据进行相应的修正,获得准确的回弹变形网格模型,提高逆向补偿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回弹和截面畸变的作用,结合多参数敏感性分析法和回弹/截面畸变预测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敏感性分析系统模型,并利用此模型研究回弹和截面畸变对工艺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回弹最敏感的工艺条件是助推速度和助推压力,截面变形最敏感的工艺条件是芯头的个数;当夹紧力、助推速度与助推压力被用来控制绕弯过程的截面畸变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些参数对回弹的影响;在任何情况下利用工艺参数控制绕弯过程回弹都必须同时考虑截面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