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2.
3.
材料的微生物腐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绒霞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2,14(5):309-309
微生物对材料的腐蚀和分解涉及到材料学、电化学、化学及生物学 .常见的有化工厂冷却水循环系统 ,热交换系统 ,石油开采、储存和运输系统 .此外 ,污水处理管道 ,饮用水管道 ,金属切割液等等都有微生物污染及其腐蚀 .腐蚀的材料涉及到金属和非金属 .1微生物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微生物对除Ti合金之外的所有金属材料均有腐蚀 .可根据不同条件分为好氧腐蚀和厌氧腐蚀 .好氧腐蚀 :由好氧菌引起的腐蚀 ,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是造成氧差电池引起的腐蚀 .微生物附着处的氧相对缺乏而成为阳极 ,附近的表面上氧含量相对高而成为阴极 .电化学反应的结果是 … 相似文献
4.
海上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能够导致严重的环境风险和经济损失,其中微生物腐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海洋环境油气管网中腐蚀性微生物的来源进行了分类,包括油藏内源性微生物、外注海水以及微生物采油(MEOR)引入的外源性微生物。分析了海底油藏储层中流体化学物质特性,确认其富含甲烷、硫化物、挥发性脂肪酸等,并依据内源微生物代谢及产物特征进行了分类,包括硫酸盐还原菌(SRB)、产甲烷菌、发酵菌以及铁还原菌(IRB)。同时,通过举例分析某油田采出水中微生物群落丰度特征,阐明了外源微生物长期受到油田开采环境胁迫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海上油气集输管网内涉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理论、电活性微生物腐蚀理论以及腐蚀性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最后,对目前以纯培养或模式菌株混合培养为主要方式的微生物腐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基于生物技术的新型防腐手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油气田注-采-输过程中,管材微生物腐蚀(MIC)问题频发.基于油气田的微生物腐蚀现状,简述了油气田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及其腐蚀危害,对微生物与其他腐蚀性因素(CO2、H2S、Cl-和温度)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油气田微生物腐蚀机理,并对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等微生物腐蚀防护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发现,除不同菌种间存在交互作用外,腐蚀性离子与细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会共同促进电子跨膜运输速度,加速管材的腐蚀.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会引起金属表面的氧浓差,加剧金属表面的点蚀和缝隙腐蚀;而在无氧条件下,电子载体的不同会导致电子传递方式产生差异,进而影响腐蚀机理.除抗菌耐蚀管材(或涂层)、细菌间竞争、阴极保护等腐蚀防护方法外,复配型杀菌剂和从天然动植物提取物中加工获得的缓蚀剂,可有效地抑制MIC.最后,对MIC过程中发生的生物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油气田管材的腐蚀防护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海洋微生物腐蚀的电化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海洋微生物引起的腐蚀对海洋结构物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危害,其特征是微生物附着于金属表面并形成聚合物膜--生物膜,该生物膜改变了膜内的环境条件,并伴有微生物对电化学反应的催化过程,因此加速了金属的腐蚀。本文介绍了监测腐蚀电位,氧化还原电位、极化电阻、强极化技术,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噪声、电化学表面成象,双区电池等方法在微生物腐蚀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使用条件和优缺点,为了保持微生物本身物活性, 相似文献
7.
8.
虽然海洋环境下所使用的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都较好,但近年来关于海洋工程材料腐蚀失效的报道却越来越多。以海洋环境下金属材料的腐蚀为背景,重点介绍了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金属材料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进展。一些经典的腐蚀理论虽然能够解释一些微生物腐蚀现象,但是目前微生物腐蚀逐渐成为很多工业环境下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些机理的片面性也就逐渐暴露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微生物腐蚀机理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研究者逐步提出了基于生物能量学和生物电化学的微生物腐蚀理论,该理论引入了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解释了微生物为什么和如何腐蚀金属材料,并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为了解决传统抗微生物腐蚀方法的诸多不足,开发新型抗菌材料、研发环保型杀菌剂和杀菌剂增效剂将会为微生物腐蚀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腐蚀研究一直都是金属腐蚀领域关注的热点,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影响也不尽相同。实际环境中,微生物的复杂性导致单一微生物的腐蚀机理并不能完全解释实际的腐蚀现象,因此混合微生物体系研究成为微生物腐蚀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在基于单种微生物对金属的腐蚀行为及其腐蚀机理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两种微生物的混合体系在金属表面对其腐蚀的影响。归纳总结了混合微生物的构成,重点综述了含有SRB、IOB和其他典型微生物的混合体系的作用过程,分析了混合体系中,不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如协同、竞争作用等)对金属腐蚀影响。梳理了目前混合微生物体系研究的实验环境,并针对混合微生物体系在金属表面腐蚀微观的研究,介绍了几种技术,以期能更加直观地显示混合体系中微生物间的作用机制。最后对研究两种微生物混合体系下的金属腐蚀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海洋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海洋微生物腐蚀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海洋中影响金属腐蚀的几类微生物,评述了微生物腐蚀研究中涉及的微生物的培养,测量方法以及表面分析手段;简介了不锈钢,铜和铜合金,镍合金的微生物腐蚀的特征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微生物腐蚀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硫酸盐还原菌(SR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以利用硫酸盐类物质作为呼吸代谢电子受体的厌氧类微生物,是造成金属腐蚀破坏和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微生物活动的复杂性,生物膜内SRB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缺乏深入的研究,其诱导腐蚀机理和腐蚀过程尚不清楚,难以进行有效的腐蚀预测。基于此,本文从SRB生物膜的呼吸代谢角度介绍了其诱导金属腐蚀的研究进展。介绍了SRB的生态特征和厌氧呼吸过程,重点综述了SRB腐蚀机理,包括阴极去极化、代谢产物腐蚀、浓差电池作用和胞外电子传递等理论,最后简要介绍了微生物腐蚀(MIC)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15.
使用和添加缓蚀剂已成为防腐蚀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其中有机型缓蚀剂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缓蚀剂研究的热点。聚合物缓蚀剂易在底物表面形成单层或多层致密的保护膜,因而相对于低分子缓蚀剂而言具有高效、持久、环保等优点,已成为当前缓蚀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伴随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开发绿色环保型高分子缓蚀阻垢剂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和对环境无污染的高分子缓蚀剂的制备类型以及发展趋势进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介绍了有关先进水泥和先进水泥基材料的探索和研究进展。消纳工业废渣的低环境负荷水泥技术、高胶凝性高钙水泥熟料体系的研究、高贝利特水泥的研究和应用、地聚合物的深入开发等成果反映了我国在水泥科学领域的突破。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多因素协同作用下水泥基材料性能劣化和寿命预测的研究、大流动度自流平混凝土的研究、改善水泥基材料体积稳定性的研究、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面。水泥和水泥基材料近期研究重点将主要集中在与节能减排、环保利废有关的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方面;水泥基材料的抗裂性和耐久性,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开发也将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