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热轧Ti-IF钢析出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Ti-IF钢经铁素体区热轧、退火后,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析出物的尺寸、形貌、分布等特征和析出方式.讨论了析出物的析出机制和脱氧产物对析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区轧制与传统轧制方式的析出物相同;析出物多在晶内析出,少量在晶界上析出,析出方式以单独析出为主,存在TiN-TiC和TiN-Al2O3的复合析出.  相似文献   

2.
借助OM、TEM、XRD和热膨胀等检测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IF的组织、析出物和织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越完全,同时析出物的数量越少,尺寸越粗大,则阻碍γ织构(<111>//ND)发展的作用就越弱,形成γ织构(<111>//ND)的取向强度和所占比例就越高,深冲性能就越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Thin Slab Casting and Rolling)生产Ti-IF钢的析出行为.利用透射电镜分析了铸坯连续快速冷却及热连轧过程Ti-IF钢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特征,将TiS,Ti4C2S2等析出粒子的尺寸、分布及数量分别与传统工艺的析出物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SCR生产的Ti-IF钢析出物比传统工艺更为粗大,且发现有较粗大的TiC和Ti4C2S2的复合析出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并结合微观组织观察分析了再结晶退火过程中Ti-IF钢组织和织构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比例增加,一旦达到再结晶温度,再结晶迅速进行;随再结晶进行{111}织构强度不断增加,再结晶初期,γ织构中以{111}112织构居多,再结晶后{111}110为多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V-Ti-Mo钢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的珠光体组织逐渐发生分解,MC型析出相逐渐增多,强度增加。试验钢轧态时MC型析出相主要为Ti(C, N),经过退火后出现了(V, Mo)C析出相,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V, Mo)C相逐渐增多。根据钢铁材料的强化理论对试验钢的屈服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表明析出强化是退火后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Ti-IF钢罩式退火过程中再结晶织构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并结合微观组织观察分析了Ti-IF钢罩式退火过程中织构演变规律和{111}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量逐渐增多,{111}再结晶织构强度亦逐渐增强,同时{100}织构强度逐渐减弱.{111}取向的品粒主要在再结晶过程中形成,依靠吞并其他取向[主要是{100}取向]的晶粒而长大;并且在{111}取向品粒长大过程中,γ纤维织构之间也发生相互转化,主要由{111}<112>织构转变为{111}<110>织构;冷轧IF钢再结晶退火后具有较强的γ纤维织构,主要是"取向形核"和"取向长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Σ重位晶界在再结晶γ纤维织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V-Ti微合金钢,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溶解,未形变与形变奥氏体在不同冷却温度下碳氮化物的析出.结果表明,钒的碳氮化物在860~900℃时大量溶解,钛的碳氮化物在900℃以上逐渐溶解:随着冷却温度的逐渐降低,析出相逐渐增多、尺寸减小,在1200~950℃时主要是微合金元素钛的碳氮化物析出;奥氏体区的高温形变促进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析出,使奥氏体内的析出量增多、尺寸细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V-Ti微合金钢,采用透射电镜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溶解,未形变与形变奥氏体在不同冷却温度下碳氮化物的析出。结果表明,钒的碳氮化物在860 ̄900℃时大量溶解,钛的碳氮化物在900℃以上逐渐溶解;随着冷却温度的逐渐降低,析出相逐渐增多、尺寸减小,在1200 ̄950℃时主要是微合金元素钛的碳氮化物析出;奥氏体区的高温形变促进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析出,使奥氏体内的析出量增多、尺寸细小。  相似文献   

9.
高强  王溪钢 《轧钢》2007,24(5):21-23
对影响热镀锌Nb+Ti—IF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各段退火温度、带钢速度、退火张力和拉矫延伸率等。结果表明,影响IF钢热镀锌板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退火温度制度、退火张力和拉矫延伸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电子探针,研究了Ti-IF钢在铁素体区轧制时不同的轧制温度、压下量以及润滑条件对钢板的组织结构以及析出物析出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温度的降低和变形量的增加,都会导致形核率增大,晶粒尺寸减小,并且使晶体结构中{111}取向加强.润滑条件主要影响试样的表面晶粒尺寸,润滑条件越好,表面晶粒尺寸越接近于中心晶粒尺寸.析出物多以单独析出为主,Ti(C,N)-Al_2O_3由外延生长机制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1.
退火工艺对Ti+Nb-IF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Ti Nb-IF钢的相变点、再结晶规律及退火工艺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奥氏体到铁素体的转变温度为873℃,为奥氏体区热轧提供理论依据;Ti Nb-IF钢再结晶温度为710℃,在800℃恒温条件下,再结晶完成时间为60 s;经850℃×120 s退火,IF钢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The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of a Ti-IF steel in ferritic hot-rolled (warm-rolled), cold-rolled, and annealed status were studied. The hot bands were obtained by finish rolling in ferrite region, coiling at very low temperature, and then directly annealing in industrial trial. It was found that dominates at the surface and is the main component at the midsection in the hot band. The α-fiber at the surface as well as at the midsection intensifies during cold rolling and weakens during annealing, while the changing of γ-fiber depends on the hot band texture during cold rolling, but it absolutely intensifies after a well-advanced state of annealing. Orientations concentrate on increasingly at the surface and continuously rotate to RD-fiber at the midsection as the reduction increases. The average plastic strain ratio, elongation, and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 measured for the cold-rolled and annealed steel increased with improv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13.
张有余  唐兴昌 《轧钢》2014,31(2):10-13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CSP流程生产Ti-IF钢的热轧、冷轧及退火板料分别进行宏观织构和微观织构的观察并研究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CSP工艺生产的Ti-IF钢的热轧织构比较散漫,开始形成较弱的γ纤维织构;冷轧织构主要是较强的γ纤维织构和较弱的α纤维织构,主要组分有{111}<110>、{111}<112>、{112}<110>、{001}<110>;退火织构以强烈的γ纤维织构为主,主要组分为{111}<110>、{111}<112>。  相似文献   

14.
郑之旺  刘庆春  李叙生 《轧钢》2010,27(3):11-15
以工业生产的Ti-IF钢热轧板为研究材料,结合连续热镀锌线的工艺特点,采用实验室冷轧、盐浴退火方法和金相、X射线织构测试和力学性能检测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组织、织构和深冲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从60%提高到90%,冷轧态α取向线上的取向密度不断增强,主要形成了{223}〈110〉和{114}〈110〉织构,γ取向线上的{111}〈011〉和{111}〈112〉织构亦有所增强;退火后铁素体晶粒尺寸从9.0级细化到10.5级,导致强度(特别是屈服强度)有所增加,η_(90°)值有所降低。试验钢退火后仍具有较强的{223}〈110〉和{114}〈110〉织构,此外,随着冷轧压下率从60%提高到80%,{111}〈110〉和{111}〈112〉织构有增强的趋势,且{111}〈110〉织构比{111}〈112〉织构强,r_(90°)值有所提高;当冷轧压下率进一步提高到90%时,{111}〈112〉织构明显增强,但{111}〈110〉织构变化较小,导致{111}〈112〉织构比{111}〈110〉织构强,使r_(90°)值反而有所降低,这与γ织构分布变化导致制耳分布曲线由典型的4制耳特征转变为6制耳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终轧温度对超低碳Ti IF钢的组织性能和连续退火板织构的影响。试验采用810 ℃、850 ℃、890 ℃和910 ℃4种不同终轧温度。结果表明,终轧温度直接影响退火试样的组织性能和织构特征。在810 ℃和910 ℃低温终轧时,退火组织较均匀,力学性能较好,退火后有利织构ND//{111}显著增强,r值较高。而在850 ℃和890 ℃终轧温度下轧制时,其退火板显微组织不是很均匀,性能和织构特征都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