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激光表面快速熔凝Fe-Sb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并基于热流模型计算了治区的几何尺寸和冷速。  相似文献   

2.
利用等离子熔凝技术,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在硼铸铁基体上进行熔凝硬化处理。借助于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硬化层的显微组织,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硬化层的显微硬度分布,通过环-块磨损试验评估了硬化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硼铸铁表面微熔硬化处理后,熔凝区组织为细小均匀的共晶莱氏体+少量未溶石墨,固态相变区的组织为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片状石墨+磷共晶,相变区与基体交界处组织为针状马氏体+珠光体+残余奥氏体+片状石墨+磷共晶。熔凝层显微硬度分布均匀,可达820~910 HV0.1,在室温润滑滑动磨损条件下,硬化层的耐磨性约是基体试样的3倍。  相似文献   

3.
铸铁表面等离子弧快速熔凝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等离子弧对球铁表面进行快速熔凝处理,测定了电流、电极移动速度与熔深和硬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Fe-2.88C白口铸铁激光熔凝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于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仪和硬度试验,分析了Fe-2.88C白口铸铁激光熔凝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指出,激光熔凝处理后的熔池表面显微组织为树枝(M A′) 树枝间(M A′ Fe3C),热影响区为(M A′ (P)) (M A P Fe3C)·且熔池尺寸取决于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处理材料温度。同时还发现,激光处理后熔池中碳含量下降,表面及剖面显徽硬度提高,有明显的硬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硼铸铁缸套激光表面熔凝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硼铸铁缸套的耐磨性能,对硼铸铁气缸套进行激光熔凝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激光熔凝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利用显微硬度计检测了激光熔凝组织的显微硬度,同时进行了以GCr15钢标准环为配副的环块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硼铸铁经激光熔凝处理后得到了共晶莱氏体 马氏体组织,而且激光熔覆层厚度可控,组织和性能稳定,熔凝强化表层显微硬度达到800-1200HV0.2。磨损试验结果显示,激光熔凝处理后,磨损截面积比未处理的试样减小了44.4%,从而表明激光熔凝处理是提高硼铸铁缸套耐磨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菊英  冯钟潮  杨锐 《金属学报》2002,38(Z1):436-440
采用不同工艺对Ti3Al-Nb合金进行了激光熔凝实验.分别运用OM,SEM,XRD和EP对熔化区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熔化区由成分偏离平衡成分的β相组成,呈弧形分层特征,有贯穿层间的晶界;晶粒中有特征尺寸为400-750 nm的柱状亚结构和等轴亚结构.基于三维热传导模型,借助Mathematic 4.0计算软件对熔池形状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于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仪和硬度试验,分析了Fe-2.88C白口铸铁激光熔凝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指出,激光熔凝处理后的熔池表面显微组织为树枝(M+A')+树枝间(M+A'Fe3C),热影响区为(M+A'+(P))+(M+A+P+Fe3C),且熔池尺寸取决于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处理材料温度。同时还发现,激光处理后熔池中碳含量下降,表面及剖面显微硬度提高,有明显的硬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及时间、回火温度及时间等热处理工艺参数对耐磨合金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80℃保温40 min后油淬,200℃保温50 min回火后,合金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莱氏体和一些块状碳化物,洛氏硬度大于53 HRC,且冲击韧度和耐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激光淬火提高合金铸铁显微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激光表面淬火的方法,对Gr-Ti-V合金铸铁进行网格化模式表面改性处理,处理激光器输出功率,光斑直径和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显微硬度的影响,以寻求出较优的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单际国  任家烈 《焊接学报》1999,20(3):194-198
采用灯幅射聚焦光束做热源对合金铸铁进行表面熔凝处理,研究了熔凝处理层的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光束工艺参数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聚焦光束熔凝正理2技术可在合金铸铁表面获得一个深度为毫米级、硬度为m850的强化层,调节功率密芳和扫描速度可有效控制强化工和宽娄输入功率为5kW,扫描速度为3.5m/h时,一次熔凝正理2宽度可达12mm。经光束熔凝处理后的合金铸铁组织有分层现象,采用较低的扫描速度时,  相似文献   

11.
就硅含量对可锻铸铁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设计熔炼了三种不同硅含量可锻铸铁试样,在三个不同温度点,对各铸铁试样分别进行空冷、炉冷、水淬、油淬处理,进而分析得出硅含量对可锻铸铁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影响的规律.在空冷和水淬后,可锻铸铁的硬度随硅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炉冷和油淬后,可锻铸铁的硬度随硅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等离子束表面硬化工艺参数对硼铸铁硬化轨迹交叉点处硬化层的组织与硬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交叉点处硬化层的组织为隐针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片状石墨 硼化物,其硬化层的深度和硬度均高于单道硬化层的深度和硬度。交叉点处硬化层中的最高硬度并未出现在最表面,而是发生在距表面有一定距离的次表层;且随电流增加,最高硬度的位置向硬化层内部推移。硬化层中硬度分布很不均匀,其最高硬度两侧均具有较大的硬度梯度,但随电流增大,硬度梯度减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淬火温度对CrMoCu低合金铸铁硬度的影响,发现铬促进铸铁中出现独立的合金碳化物而不利于基体硬度的提高,较高的硅量也会降低铸铁的淬后硬度,指出试验铸铁淬火温度的确定主要受碳,硅铬的影响,含较高硅和铬的铸铁应采用高淬火温度才能获得高硬度。  相似文献   

14.
聚焦光束表面合金化机理和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EM、X射线、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高能密度光束表面合金化的机理和工艺.用NiCrBSi合金粉末对灰口铸铁表面实现光束合金化的实验研究表明,光束线能量及合金粉末用量是表面合金化区合金化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合金化程度低的合金化层微观组织具有亚共晶特征,莱氏体中的碳化物为Fe3C,部分γ-Fe转变为马氏体.合金化程度高的合金化层微观组织为γ-(Fe,Ni)奥氏体基底上弥散分布的Fe23(CB)6球状碳化物.碳化物形态的改变及常温奥氏体量的增加使合金化层表面硬度降低,但有利于韧性和耐腐蚀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林少阳  刘东  程超增 《表面技术》2020,49(11):236-244
目的 优化感应淬火工艺,为提高合金铸铁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热力学计算和同步热分析法测试分析了合金铸铁相变规律,并对该材料在6 kW和8 kW功率下进行了2~8 s高频表面淬火。采用扫描电镜(SEM)、洛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感应淬火工艺对合金铸铁显微组织、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 合金铸铁经感应淬火后,组织为珠光体+马氏体+石墨+磷共晶,随加热时间延长,马氏体含量增多,珠光体与磷共晶逐渐减少,直至6 kW/8 s、8 kW/6 s时消失,但是继续延长时间会产生裂纹。硬化区硬度随加热时间增长而提高,峰值为50HRC,二者的关系可用Logistic曲线描述。硬度升高会提升耐磨性,超过一定硬度后,摩擦系数在0.11波动。不同形式的裂纹可以造成磨痕宽度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 感应淬火可有效提升合金铸铁的表面硬度及油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16.
乐平 《热处理》2003,18(3):31-34
本文分析了合金铸铁激光熔融处理后的组织,指出熔化区的组织为树枝状先共晶奥氏体Ap和变态莱氏体共晶Ld’;半熔化区为等轴状奥氏体 残留石墨片和离异莱氏体共晶;相变硬化区分为三个亚区:(M Ar F Fe3C G)、(M Ar Fe3C G)和(M Ar G)。  相似文献   

17.
铁基自熔合金光束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及强化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EM、EDS、X射线衍射及显微硬度和洛氏硬度分析手段研究了铁基自熔合金粉末光束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及其物相组成。结果表明,Fe-Ni-Cr-B-Si合金粉末的光束熔覆层微观组织由固溶于大量Cr,及少量B,Si,C的γ(Fe,Ni)树枝晶,枝晶间(Cr,Fe)7(C,B)3 γ(Fe,Ni)共晶所构成,光束熔覆层的宏观硬度达HRC47.3,高于同种材料喷涂层及TIG熔覆层的硬度。Cr,Si元素在γ相中的固溶,枝晶间共晶(Cr,Fe)7(C,B)3高硬度相的析出是光束熔覆层得以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非转移弧层流等离子体射流铸铁表面熔凝强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大气压非转移弧层流等离子体射流,对W-Mo-Cu铸铁表面进行熔凝相变强化处理,观察和测试了试样经不同弧电流处理后的表面层组织、硬度、耐磨性。结果表明,层流等离子体射流对铸铁表面的局部快速加热熔化和冷却凝固,明显改变了表面层的微观组织,提高了硬度和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9.
结合热分析数据和光谱分析数据,在铁液浇注前对预测抗拉强度、布氏硬度的方法进行了摸索:只根据热分析数据,预测铸铁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的准确度相关系数R只能分别达到0.882和0.769;只根据光谱分析数据,预测铸铁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的相关系数R只能分别达到0.84和0.76;采用热分析数据与光谱分析数据相结合,预测铸铁抗拉强度、布氏硬度的相关系数R可达0.99以上.同时,预估了热分析数据与光谱分析数据相结合方法的优点:(1)降低材质废品率;(2)优化配方和熔炼工艺;(3)节约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