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涛  尚巍巍 《轧钢》2015,32(5):78-80
利用光谱分析、金相分析等方法对65钢盘条拉拔过程中出现的笔尖状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出现笔尖状断裂的原因为钢材内部存在混晶组织。在其他工艺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缩短末端水箱和吐丝机之间的距离以减少盘条头部未穿水部分长度,并将未穿水部分剪切掉可以消除这类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φ12.5 mm SWRH82B热轧盘条拉拔笔尖状断口缺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显示:盘条心部存在网状渗碳体是导致笔尖状断口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消除该缺陷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3.
ER50-6盘条在拉拔过程部分表面出现毛刺,继而发生断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对缺陷试样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ER50-6JQ盘条在拉拔过程,磨具损伤导致盘条表面的划伤是引起后续盘条表面“毛刺”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钢内部大量的耐火材料、脱氧产物及保护渣的夹杂物是诱发“毛刺”的另一原因。通过做好拉拔模具的润滑工作及加强炼钢过程非金属夹杂物控制等措施可显著改善ER50-6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SWRCH22A冷镦钢盘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冷镦开裂、拉拔断裂现象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冷镦开裂螺钉爆头部位与线材表面的线纹缺陷有明显对应关系,这是因连铸过程产生的铸坯皮下及角部裂纹,经过后续轧制在盘条表面形成约200μm深度的线纹及近表面的封闭微裂纹冷镦开裂所致;拉拔过程断口呈现笔尖状,断口心部位置存在约20~30μm的粗大珠光体团,其原因在于铸坯中心偏析。通过从冶炼、连铸和轧制等关键控制环节进行系统分析控制,结合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进,使得后续生产的SWRCH22A冷镦钢盘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满足了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82MnA��̼���������ζ��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φ12.5mm 82MnA 高碳钢热轧盘条拉拔过程中发生断裂,为了找到盘条断裂原因,对断裂盘条试样,采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对其表面缺陷、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82MnA钢纯净度、盘条表面缺陷、心部成分偏析、心部组织异常和DS类夹杂物最终导致φ12.5mm 82MnA 高碳钢盘条在拉拔过程中断裂。  相似文献   

6.
申文军 《连铸》2016,35(1):64-67
针对硬线钢盘条拉拔断裂问题,分别对拉拔性能较差批次的盘条和在拉拔过程中断裂的产品取样,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其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夹杂物、显微组织和中心偏析等分析。结果表明:盘条拉拔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盘条中存在中心孔洞及中心碳偏析,其次是在断口存在的Al2O3夹杂物和大颗粒球状夹杂物,在拉拔过程中形成微裂纹并逐步扩展导致断裂。通过确保精炼钢包底吹效果,控制中包过热度及温度波动分别在20~35 ℃和±5 ℃,稳定连铸拉速和波动分别在2 m/min和±0.2 m/min后,铸坯内部缺陷明显减轻,盘条拉拔断裂现象减少。  相似文献   

7.
规格为φ12.5 mm的82MnA高碳钢热轧盘条拉拔过程中发生断裂,为了找到盘条断裂原因,采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对其表面缺陷、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82MnA钢纯净度、盘条表面缺陷、心部成分偏析、心部组织异常和DS类夹杂物最终导致其在拉拔过程中断裂。  相似文献   

8.
在82B盘条拉拔生产钢丝或钢丝拉力试验过程中,钢丝易发生断裂,导致生产和试验不能正常连续进行。本研究对产生问题的钢丝和原料的横纵截面进行了低倍和金相检验,观察网状渗碳体、偏析、缩孔和疏松等缺陷,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究钢丝发生断裂的原因。结果显示,82B钢丝中心网状渗碳体、孔洞和微孔缺陷是造成钢丝断裂的直接原因;而这些缺陷来源于连铸坯中心偏析、缩孔和疏松缺陷;连铸坯的缺陷对后期钢材产品的缺陷具有遗传性。最后提出了解决钢丝笔尖状断口缺陷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45号钢盘条在拉丝过程中发生断裂,运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金相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其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中存在的夹杂物、晶粒粗大及混晶等冶金质量缺陷是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SWRH72A硬线盘条在拉拔过程中非正常断裂试样进行分类:杯锥状断口、斜劈状断口、平齐状断口。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从原材料方面对断口附近金相组织、非金属夹杂物、表面形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了断裂原因主要为:中心偏析、擦伤、表面缺陷。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