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张秀红  马张庆  桂常青  宋建国 《金属学报》2008,13(12):1344-1349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丙磺舒联用对头孢克罗肠道吸收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 药代动力学试验:头孢克罗(100 mg/kg) 对大鼠静脉给药, 分别与不同剂量丙磺舒(0 、300 、600 、900 mg/kg) 联用, HPLC 监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 DAS 软件计算头孢克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2) 肠道吸收试验:头孢克罗(30μg/mL) 分别与不同剂量丙磺舒(0 、90 、180 、270μg/mL) 联用, 对大鼠在体肠回流给药, 给药后不同时间采样,HPLC 测定灌流液中头孢克罗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 (1) 头孢克罗静脉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 随丙磺舒联用剂量增大, 头孢克罗的血药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增高;AUC 与丙磺舒联用剂量呈正相关(r=0.997), 而Cl 、Vd 及V1 与丙磺舒联用剂量呈负相关(r=-0.837,-0.817 及-0.888)。(2) 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表明, 不同剂量丙磺舒联用对头孢克罗肠道吸收影响的程度不同, 当丙磺舒联用剂量达270μg/mL 水平时, 灌流液内头孢克罗的留存率明显增高。结论 与适量丙磺舒联用,头孢克罗分布容积及血浆清除率降低, 血药浓度增高;而与大剂量丙磺舒联用则明显延缓或抑制头孢克罗的肠吸收, 使头孢克罗血药浓度降低, 该现象可能与大剂量丙磺舒抑制头孢克罗的肠道吸收有关,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2.
陈新梅  李心沁 《金属学报》2008,13(9):981-984
目的:研究伊文思蓝鼻腔给药壳聚糖载体的促吸收作用及其对鼻腔黏膜的毒性。方法:小鼠鼻腔给伊文思蓝的壳聚糖溶液后,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脑部伊文思蓝的分布;紫外法测定小鼠脑部其含量;通过鼻腔黏膜切片考察壳聚糖对大鼠鼻腔黏膜毒性。结果:壳聚糖对伊文思蓝经鼻吸收入脑具有促进作用, 伊文思蓝在脑前、中、后部均有分布;壳聚糖载体对大鼠鼻黏膜毒性较小。结论:壳聚糖是水溶性药物经鼻吸收入脑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3.
王晓莉  谢林  刘晓东 《金属学报》2004,9(5):532-535
目的 研究大鼠ig 尼莫地平(NMD) 后体内药物动力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并考察合用红霉素(Ery) 后血浆中NMD 变化。 方法 雌性和雄性大鼠单独ig NMD 或与Ery 合用后, 用HPLC 法测定血浆中NMD 的浓度。 结果 大鼠ig 给药NMD(20 mg·kg-1), 雌鼠血浆中的NMD 浓度显著高于雄鼠(P <0.05), 其AUC 值是雄鼠的4.4 倍。合用Ery后, 与单用比较, 无论是雄鼠, 还是雌鼠, 血浆中NMD 浓度显著升高, AUC 值分别提高了2.0 和1.6倍。合用Ery, NMD 的性别差异仍然存在。雌鼠的浓度仍然高于雄鼠, AUC 值是雄鼠的3.4 倍。 结论 NMD 在大鼠体内口服吸收动力学存在性别差异, 并且红霉素可以提高NMD 在血浆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李进文 《金属学报》2012,17(1):59-63
目的: 从概率论角度为吸收动力学研究提供两种具体方法。方法: 在一室模型时,药物分子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和从体内消除的过程为相互独立的随机过程。将一次血管外给药后的总滞留时间(Th)视为在给药部位的滞留时间(Tf)与在体内的滞留时间(Tg)之和,Tf与Tg相互独立,且Th、Tf及Tg均为非负连续型随机变量。根据卷积公式及一室模型特征,得到一室模型药物吸收计算的概率论方法:概率法(A法)与数值反卷积分法(B法)。结果: 概率论方法所需条件与Wagner-Nelson(W-N)法一致。A法所求吸收分数的准确度与W-N法相同。在已知消除速率常数K的准确值时,B法所求吸收分数的准确度低于W-N法,但B法尚可推测出同一药物注射剂型在血管内快速给药后的概率密度函数及相关信息。 在K估计值有误差(±10%)时,B法所求吸收分数的准确度略高于W-N法。结论: 概率论方法可用于计算吸收分数及有关概率。  相似文献   

5.
许卫华  王晖  许卫铭 《金属学报》2002,7(5):434-436
目的 探讨川芎嗪的鼻腔吸收及冰片的促进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鼻腔重循环法, 研究川芎嗪鼻腔吸收的量效关系及冰片对其鼻腔吸收的影响。 结果 循环液中川芎嗪的浓度在0.25, 0.75,1.25 g·L-1时, 鼻腔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95、0.0227、0.0241 min-1;但当药液浓度为2.5, 5.0g·L-1时, 鼻粘膜吸收速率常数随川芎嗪浓度的增加反而减少。 结论 川芎嗪可通过鼻腔吸收, 冰片对其鼻腔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外源性标记法研究氯高铁血红素在大鼠体内的铁吸收。方法:58Fe 标记的氯高铁血红素分别以 40 mg/kg 和 2 mg/kg 的剂量灌胃和静脉注射给予大鼠,并在其给药前和给药后系列时间点采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定各个时间点58Fe的血药浓度,测得的血药浓度通过DAS2.1.1 求算药动学参数。用58Fe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评价氯高铁血红素在大鼠体内的铁吸收。结果: 源于氯高铁血红素中的58Fe在灌胃给药后 1.5 h 吸收达峰,峰浓度为(220±89) μg/L,在此剂量下源于氯高铁血红素中的58Fe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0.93%。结论: 外源性标记法可以用于评价氯高铁血红素在大鼠体内的铁吸收,源于氯高铁血红素的58Fe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0.93%。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氧化苦参碱的LC-MS测定法,测定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Beagle犬6只,随机分为2组,采用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分别给犬单剂量静脉注射或灌胃氧化苦参碱,用LC-MS法测定给药后的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 氧化苦参碱在2~5000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最低检出限达0.6μg·L-1,日内和日间误差均小于4.2 %,方法回收率大于96.7 %;氧化苦参碱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Cmax为2.42±0.97μg·L-1,Tmax为1.0±0.3 h,T1/2β为5.54±1.58h,AUC0→∝为6.12±1.08μg·L-1·h-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9.4±9.01)%。结论: 该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氧化苦参碱在Beagle犬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薄荷醇对环丙沙星粘膜吸收的影响。方法: 在双室透皮扩散装置上进行体外透粘膜吸收试验, 计算渗透系数。结果: 环丙沙星的粘膜吸收随着浓度的增加, 渗透系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而贮库效应降低更明显;使用薄荷醇后, 环丙沙星的渗透系数均表现为下降趋势, 尤其是0. 2 %浓度薄荷醇组下降作用最明显(P <0. 01), 但其贮库效应却明显强于其它组。结论: 薄荷醇可明显降低环丙沙星粘膜吸收的渗透系数, 加强其贮库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鼠灌胃不同厂家尼群地平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一致性。 方法: 固体灌胃给予SD雄性大鼠尼群地平 50 mg/kg,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用DAS 3.0 数据处理系统对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结果: 三个原料药生产厂家的测定结果显示,晶Ⅳ型尼群地平原料药较常用晶型即晶Ⅰ型有着更好的药物吸收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优势药物晶型;随机抽取的临床常用的16个不同厂家尼群地平产品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呈现差异性,Cmax、tmax、t1/2、AUC(0-t)四个主要参数的最大差异分别可以达到 2.5、24.4、4.5 和 1.6 倍之多。 结论: 不同厂家的尼群地平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化合物的晶型状态是导致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国产双氯芬酸钠缓释栓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0 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给予100 mg 双氯芬酸钠缓释栓,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用3p87 程序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 为1.1 ±0.3 mg·L-1;Tmax 为1.7 ±0.7 h;T1/2(ke) 为2.4 ±0.6 h;CL 为27 ±6 L·h-1;Vd 为74 ±25 L;AUC0-∞为4.0 ±1.2 mg·h-1·L-1结论:双氯芬酸钠缓释栓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单室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准确、灵敏、可靠的Rg1 HPLC MS测定方法, 研究Rg1 是否存在分肠段吸收的差异并考察小肠上皮组织上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 对人参皂苷Rg1 吸收的影响。 方法 在不同肠段(回肠和空肠) 的肠管外翻模型中加入20 μg·ml-1 Rg1Krebs 液, 在不同时间点取样并测定囊内药物浓度,比较两个小肠段对Rg1 通透能力的差异, 同时观察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Rg1 吸收的影响。 结果 不同肠段(回肠和空肠) 的体外模型试验结果表明, Rg1 在不同肠段的吸收良好, 且无明显差异。维拉帕米对Rg1 的吸收未见显著影响。 结论 Rg1 在大鼠的各个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 Rg1 可能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12.
李琳  张炜  沈陈林  张平  黄晓晖 《金属学报》2015,20(5):486-492
目的: 考察阿司匹林与华法林联用肠吸收变化情况。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分肠段单向肠灌流模型,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阿司匹林、华法林对映体的浓度,分别计算其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定量比较单用组、联用组和诱导组中阿司匹林、S-和R-华法林的肠吸收差异。结果: 与单用华法林组相比,合用阿司匹林组中S-和R-华法林的吸收无明显变化(P>0.05),阿司匹林诱导组中S-和R-华法林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吸收显著降低(P<0.05);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合用华法林组和华法林诱导组中阿司匹林在各肠段的吸收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对华法林对映体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吸收有抑制作用,且不存在立体选择性,而华法林对阿司匹林的吸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组干扰素α-1b( 干扰素) 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 例, 随机分成干扰素+苦参素组45 例, 给予干扰素治疗, 第1 ~ 4 wk 30 μg·d-1, im, 以后改为隔日30 μg, im, 疗程为3 mon, 同时加苦参素注射液600 mg·d-1, im, 疗程为3 mon 。干扰素组42 例, 单用干扰素治疗, 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在疗程结束时, 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 HBVM) 标志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的复常率分别为88. 9 %和60 %,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HBeAg 阴转率分别为55. 6 %和35. 7 %, HBV-DNA 阴转率分别为57. 8 %和42. 9 %,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5),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功效,两者联合应用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陈垦  龙友明  兰雷  郑吉顺  王晖 《金属学报》2004,9(2):184-188
目的: 探讨NF-κB 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 乙醇所致的大鼠结肠炎的早期活化情况;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 在该模型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TNBS 乙醇灌肠建立大鼠急性结肠炎的模型, 造模前30 min 经腹腔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PDTC(10, 25,50, 100 mg·kg-1), 设立空白对照, 模型对照组。造模后4 h 处死大鼠, 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湿干比及组织学改变, EMSA 法测定NF-κB 的DNA 结合活性, 并检测组织中MPO 、SOD 、MDA 变化。结果: TNBS 乙醇造模后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早期活化, PDTC 能减轻TNBS 乙醇所致炎症, 湿干比下降, 组织学评分减少, MPO, MDA 值下降, 与所用剂量正相关, 但上述作用不通过阻断NF-κB 途径。结论: NF-κB 在TNBS乙醇结肠炎早期迅速活化, 可能是机体一种早期抗损伤的自我防御事件, PDTC 能够在早期减轻TNBS乙醇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crocetin)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TNBS/乙醇混合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用不同剂量的西红花酸进行干预。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TLR4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西红花酸能改善UC大鼠结肠形态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西红花酸能抑制MPO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西红花酸能下调TNF-α和IL-1β的含量;西红花酸能降低TLR4和NF-κBp65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论: 西红花酸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炎症反应, 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徐鹏夫  阚红卫  黄世福  杨士友  陈菡 《金属学报》2008,13(12):1392-1395
目的 研究心适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及其抗动脉血栓作用机制。方法 以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与冰水浴造成血瘀模型, 观察体内、外血栓形成、血小板黏附率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 心适注射液各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小鼠体内血栓形成以及大鼠血小板黏附率, 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抑制大鼠血栓形成。结论 心适注射液能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 有效地对抗动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内补充大黄对大鼠肠黏膜结构和通透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大黄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肠外营养十肠内大黄液;模型组: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肠外营养;对照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但不夹闭,自由饮食。术后第3天收集尿液,采用双糖法(乳果糖/甘露醇)反应肠黏膜通透性,第6天处死大鼠留取小肠检测黏膜结构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结果: 对照组和大黄组肠黏膜通透性均低于模型组(P<0.01)。大黄组肠黏膜通透性虽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大黄组(P<0.01),大黄组接近于对照组(P>0.05);小肠全层厚度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大黄组HSP70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大黄组HSP70含量虽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可减少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保护肠黏膜结构。大黄的肠道保护作用与多种机制有关,诱导小肠HSP70表达增加可能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敏  王玉  汪海 《金属学报》2005,10(6):633-636
目的: 研究新结构类型的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KCO)、抗高血压新药埃他卡林(iptakalim, Ipt)对胃、回肠和膀胱等非血管平滑肌舒张作用的影响, 并比较Ipt 与其结构完全不同的KCO 、氰胍类的吡那地尔(pinacidil, Pin)和苯并噻二嗪类的二氮嗪(diazoxide, Dia)舒张作用的差异, 为进一步明确Ipt 舒张作用的选择性特征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胃底、回肠和膀胱肌条3种组织, 以10-5 mol·L-1乙酰胆碱预收缩, 观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对它们的舒张作用。结果: Ipt 在10-8 ~10-4mol·L-1范围内对3 种组织均无显著的舒张作用;Pin 在10-8 ~ 10-4 mol·L-1 范围内对胃底条和膀胱平滑肌等均无显著的舒张作用, 但在10-5和10-4mol·L-1时对回肠的舒张率分为28.8 %和51.9 %,诱发显著的舒张作用;Dia 对3 种组织的作用与Ipt相似, 均不引起明显的舒张作用。结论: Ipt 不影响胃、回肠和膀胱的舒张作用, 选择性优于Pin, 与Dia相似;化学结构类型不同的KCO 对回肠、胃和膀胱的作用既相似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