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连续退火均热段温度和平整工艺对冷轧超低碳BH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低碳BH钢在740~850℃之间均能完成再结晶退火,且随着均热段温度的升高,BH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单调下降,n值单调上升;伸长率和r值先上升后下降,并同在820℃左右达到峰值;显微硬度也呈单调下降趋势。平整伸长率由0向1.8%增加过程中,钢板的强度呈下抛物线形变化;低于0.8%时会产生屈服平台;高于1.5%时,加工硬化加剧导致强度快速上升,屈服强度可在1.2%~1.5%之间达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2.
3.
水恒勇  赵爱民  汪志刚  王纯  苏岚 《轧钢》2012,29(2):8-11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高强IF钢组织性能及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晶粒长大,IF钢的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r值逐渐增大;退火后表现为较强的{111}<110>和{111}<112>γ纤维织构,且强点集中在{111}<112>取向,退火温度为840℃时该两取向织构密度值均较大且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4.
以Nb+Ti系冷轧低合金高强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Si含量和过时效温度对钢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760~820℃,含0. 5%Si的钢板较0. 1%Si钢板的抗拉强度更高、屈服强度更低,伸长率更高;提高硅含量后,组织中铁素体的纯净度更高,并生成一定量的贝氏体。过时效温度从400℃降低到280℃,0. 5Si钢板的强度升高、屈强比降低、伸长率降低;降低过时效温度后,组织中贝氏体的含量升高,铁素体晶粒更细。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模拟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快冷开始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下降,屈服强度则变化不大;在保证了奥氏体向马氏体充分转变的情况下,加大快冷速度对双相钢强度影响不大,但会降低钢的伸长率,大的冷速下带状组织也更严重;过时效温度在240~280 ℃之间,试样的组织性能变化不大;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双相钢的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到达360 ℃时,双相钢的屈服延伸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种0.14C-2.72Mn-1.29Si冷轧高强钢进行了轧制和不同等温时效温度的退火处理,得到了两种不同退火基体的组织特征,均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利用FESEM、XRD、TEM和拉伸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退火基体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加工硬化行为。研究表明:试验钢在220~300℃等温时效后钢板的基体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马氏体构成,240℃等温时效后钢板的综合性能最佳,屈服强度为672 MPa,抗拉强度为1333 MPa,总伸长率为13%,屈强比为0.50,组织中含有5.75%的残留奥氏体。而试验钢在390~430℃等温时效后钢板的基体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贝氏体构成,在390℃等温时效后钢板的综合性能最佳,屈服强度为505 MPa,抗拉强度为1115 MPa,总伸长率为17%,屈强比为0.45,组织中含有11.17%的残留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基体退火钢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主要源于细晶强韧化;而铁素体+贝氏体基体退火钢优异的性能主要源于细晶强韧化和TRIP效应增塑,这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使得钢板在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塑韧性。  相似文献   

7.
Nb、Ti低合金高强度冷轧薄板退火工艺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硬度法测得Nb、Ti低合金高强度冷轧薄板的再结晶温度为600℃,再结晶温度以下退火时,钢的屈服强度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延伸率则增大;再结晶温度以上退火时,钢的屈服强度及延伸率变化不明显。实验提出合理选择热轧钢坯的强度,可避免不必要地增大冷轧机的负荷。  相似文献   

8.
对屈服强度700 MPa级超高强度热轧钢带进行了700~800 ℃退火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性能测试对不同温度退火后试验钢的组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800 ℃两相区退火时,组织为铁素体和游离渗碳体;随退火温度升高,钢中游离渗碳体数量增加,组织均匀性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急剧降低,伸长率和冲击性能提高,冷弯开裂几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汽车底盘部件典型材料双相高强钢FB590在预弯曲变形和退火工艺下的拉伸试验和疲劳试验研究,采用宏观和微观分析方法阐释了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基于塑性应变能法建立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弯曲变形产生的冷作硬化和位错强化导致材料的强度提升以及伸长率下降,从而提高了双相高强钢FB590的低周疲劳性能,降低了其高周疲劳性能。经过退火处理后,消除了预弯曲变形产生的残余应力,试样具有优异的高周疲劳性能。疲劳断口分析发现,双相高强钢FB590呈现典型的疲劳断裂模式,预弯曲试样瞬断区的韧窝数量减少,使材料的延性下降,且经退火处理后未见明显改善。采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计算的试样预测寿命和对应的试验数据都落在2倍分散带内,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对TRIP590钢进行不同工艺条件的快速热处理模拟试验,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拉伸试验机对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效温度对强塑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两相区退火温度,再次是时效时间。850℃退火,430℃时效,时效时间420 s时可以达到最大强塑积,为最优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11.
退火温度对Fe-Mn-Al-C钢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OM、SEM、TEM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Fe-19Mn-2Al-0.6C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试验钢的基体组织为奥氏体。由于回复再结晶的完成程度不同,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先减小再增大。同时,退火孪晶的数量逐渐增加,抗拉强度持续降低,但总伸长率先升高然后降低。当施加一定的外部载荷时,在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变形孪晶和位错。高密度位错在晶界或孪晶界处的缠绕和塞积阻碍了位错的进一步运动。一次孪晶和二次孪生的交割产生的动态Hall-Petch效应,以及位错和孪晶的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试验钢的高加工硬化能力。Fe-19Mn-2Al-0.6C钢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的退火温度约为900 ℃,其抗拉强度为947.61 MPa,强塑积为49.30 GPa·%,伸长率为52.03%。  相似文献   

12.
利用ULVAC-CCT-AY-II连续退火模拟器,探讨了合金元素C、微量Nb与退火温度对双相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C与Nb对相变温度影响较小,但减少了760℃低温退火时的马氏体含量;微量Nb的加入,组织明显细化;在780℃以下退火时,易出现回复组织;在800℃以上退火时,C含量较高钢的组织中容易生成珠光体;C与Nb的加入,能提高钢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微量Nb在提高钢强度的同时,伸长率也较未添加Nb的试验钢大;在820℃退火时,Nb微合金化双相钢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孙明军  刘洪 《热加工工艺》2021,(4):144-146,150
开展了不同工艺参数下高强冷轧马氏体钢的退火试验.采用光学、扫描、透射显微镜和拉伸试验等分析了退火工艺参数对高强马氏体钢性能与组织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快冷开始温度高,淬火后马氏体数量多,试验钢强度增高,伸长率相对较低;当冷却速度快,试验钢中马氏体含量增多且晶粒细小,屈服和抗拉强度提高,伸长率影响不显著.随着过时效温度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罩式退火及连续退火工艺对低碳冷轧搪瓷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中的贮氢陷阱以MnS和Fe3C为主,且罩式退火及连续退火工艺均能使实验钢的成形性能及抗鳞爆性能满足要求。连续退火的退火温度较高,再结晶织构发展充分,得到更优的力学性能及成形性能;罩式退火保温时间长,更有利于析出物的析出,从而增加第二相粒子作为贮氢陷阱得到更优的抗鳞爆性能,对比得出了最优工艺流程,为实验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机研究了退火工艺参数均热温度和时效温度对低合金高强钢HC500LA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均热温度升高,实验钢的铁素体纤维组织再结晶更充分、碳化物逐渐聚集长大且比例增加;再结晶软化发挥主导作用,同时第二相析出物NbTi(N/C)显著长大导致析出强化作用削弱,实验钢的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HSLA380钢进行不同条件下的退火试验,得出产线速度为100、200 m/min时HSLA380钢的再结晶温度曲线;采用阿弗拉米修正公式和阿伦尼乌斯公式预测了不同产线速度时该钢的再结晶温度T50,并对碳化物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产线速度的提高,再结晶开始温度升高,再结晶激活能为54.55 kJ·mol-1,再结晶温度预测公式的误差率为7.5%;碳化物在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时弥散分布于基体中,在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上时在晶界析出。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试制了800MPa级别的高强度低成本C-Mn-Si系双相钢,研究了双相钢的双相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通过对三种不同成分的双相钢在( γ)两相区的加热淬火处理获得了不同比例的F M双相钢钢板,其性能可通过调整双相处理工艺来确定.结果表明,800 MPa级冷轧双相钢最优加热温度为760~800℃,缓冷速度为10℃/s.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拉伸实验等研究了退火温度(750、770、790、810、830和850℃)对DP1180钢微观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DP1180钢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F)和马氏体(M)组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中的铁素体和马氏体晶粒尺寸增加,马氏体由岛状变为板条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增加后降低,而屈服强度则逐渐下降。在试验参数范围内,退火温度为790℃和过时效温度为270℃时,实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1255 MPa,伸长率为11.39%,强塑积达到14.29 GPa·%。通过对DP1180钢进行不同变形量的拉伸试验,发现在拉伸过程中微裂纹主要萌生于F/M界面处,随着应变的增加,裂纹在铁素体基体内扩展,裂纹尺寸增加,拉伸后断口形貌既有韧窝区域,又有解理和准解理区域的混合特征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用热模拟试验机对440MPa级含La高强IF钢经过不同连续退火工艺下的组织、析出物和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连续退火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40MPa级含La高强IF钢在连续退火过程中,在800℃,120m/min的退火工艺下能发生完全再结晶,并且提升退火板带的运行速度能有效的细化晶粒,减少FeTiP的析出并优化织构,从而提升板材的硬度和深冲性能,得到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2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室温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临界区退火温度对低合金冷轧C-Mn-Al-Si系TRIP钢微观组织及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临界区退火温度的升高,TRIP钢组织中铁素体相和残留奥氏体相的含量降低,而贝氏体相的含量不断增加;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提高,而塑性则不断下降。高临界区温度下形成了较多的贝氏体相,大量位于贝氏体板条间的片状残留奥氏体因变形过程中过于稳定而无法使TRIP效应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材料加工硬化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