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HT300为基材,以WC颗粒作为增强颗粒,通过V—EPC铸渗工艺制备出较为理想的铁基表面耐磨材料,铸件复合层厚度均匀,厚度可达6mm。WC在复合层中分布较为均匀。在复合过程中,主要是铁液向复合层渗透,铬向母材的渗透也有,但量很少。合金层和母材的结合良好,属于冶金结合,其硬度从复合层到基体先升高后降低,复合层平均硬度比HT300提高了3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V-EPC铸渗法制备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祖来  蒋业华  卢德宏  周荣锋  周荣 《铸造》2005,54(8):783-786
以HT300为基体,以WC颗粒作为增强颗粒,通过V-EPC铸渗工艺制备出较为理想的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复合层厚度为3mm左右,WC颗粒分布均匀,无聚集成团现象,每个WC颗粒周围充满了基体,呈冶金结合,其硬度从复合层到基体先升高后降低,复合层平均硬度比HT300提高了4倍以上.结合组织和物相测试得出复合层组织由WC、W2C硬质相,屈氏体基体,M7C3、M23C6、M6C、M12C等碳化物组成.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与高铬铸铁相比有明显地提高,最高可以提高到5.2倍.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新的表面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电磁感应熔渗法。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特点,成功制备了以ZG45为基材,以WC颗粒作为增强相的钢基表面耐磨复合材料。通过光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复合层组织、组成相及WC陶瓷颗粒与ZG45基体的界面结构。对正火态45钢与复合材料进行了两体磨损性能对比试验,并进行了磨损形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层厚度均匀,厚度达4mm以上。WC颗粒在复合层中分布均匀。WC与基材间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元素扩散层,两者间为明显的冶金结合。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层硬度有明显提高,平均硬度为基材的2~3倍。两体磨损性能测试发现,相对于正火态45钢标样,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提高了36.6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离心铸造法制备了外加W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环,研究了复合材料环表面工作层内WC颗粒分布、界面结构、基体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高速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离心铸造法制备的外加W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环是由外部WCP/Fe-C工作层和芯部Fe-C合金层组成的复合结构,其复合材料工作层厚度约30 mm,复合材料层中WCP分布均匀,体积分数约80%,复合层硬度80~85 HRA,芯部基体组织为贝氏体、石墨和少量复合碳化物,芯部基体硬度为73~76 HRA,冲击韧性大于10J/cm2,复合材料磨损率远低于高速钢,与WC硬质合金相当。  相似文献   

5.
王帅  宋延沛  张统帅  孟国辉  刘冰春  卢超 《铸造》2014,(1):19-21,25
通过离心铸造法制备了W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冷轧带肋轧辊,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带肋轧辊工作层内WC颗粒分布、界面结构、基体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带肋轧辊使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离心铸造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冷轧带肋轧辊的复合材料工作层厚度可达20~50 mm,复合材料层中WCP分布均匀,体积分数达到约70%~80%,复合材料工作层硬度HRA 60~63,耐磨性是高速钢的2倍以上。芯部基体组织为贝氏体、石墨和少量复合碳化物,芯部基体硬度为HRC 43~45,冲击韧度大于60 kJ/m2,复合材料辊环的使用寿命与同WC体积分数的硬质合金轧辊相当,价格降低50%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离子弧喷焊技术,在Q345钢表面制备WC/Fe和WC/Ni复合材料强化层,采用XRD, SEM分析复合强化层的物相及组织,对强化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WC/Fe和WC/Ni复合材料强化层组织致密,组织特点为WC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相中,强化层与母材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WC/Fe和WC/Ni复合材料强化层的表面硬度约为HV_(0.5)836和HV_(0.5)881,磨损失质量分别为8.34 mg和7.59 mg,硬度和耐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Cr5钢表面制备WC增强18Ni300钢复合涂层. 研究添加质量分数为25%和35%的球形WC对堆焊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分析固溶(900 ℃ × 1 h)和时效(490 ℃ × 5 h)处理前后堆焊层的显微组织/相变过程/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结果表明,在马氏体时效钢粉末中添加WC颗粒影响堆焊层组织和马氏体相变. WC/MS300复合堆焊涂层的显微组织主要以奥氏体为主. 经固溶时效热处理后,基体试样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下降,而WC/MS300试样中γ-F转变为α-Fe,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改善,添加35%WC试样耐磨性能最佳. 由WC的微观结构演变表明,固溶时效后WC颗粒周围形成厚的扩散层,显著改善了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8.
激光熔覆Ni60A+WC/12Co复合涂层的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激光熔化同步输送Ni60A 30wt%WC/12Co复合粉末,在适度预热后的45钢表面激光熔覆获得了一定厚度的复合涂层。涂层中镶嵌着大量与基体合金结合良好的Co包WC颗粒。熔覆过程中Co包WC颗粒很少发生溶解。涂层与基板为冶金结合,对基板的适度预热避免了涂层的开裂。所得涂层具有很高硬度,涂层基体硬度为1030HV0.3,Co包WC颗粒硬度达2050HV0.3。  相似文献   

9.
刘国宇  李祖来  蒋业华  周荣 《铸造技术》2005,26(3):205-207,210
以HT300为基材,以WC颗粒作为增强颗粒,通过V-EPC铸渗工艺制备出铁基表面复合耐磨材料,铸件复合层厚度为3 mm.尺寸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位置为底面时尺寸精度最高,复合位置为侧面时较差,顶面时最差.随着WC体积分数的减小,尺寸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WC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能谱分析对复合镀层的截面形貌及相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探讨了镀液中WC颗粒含量对镀层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C颗粒均匀地分散于镀层中并由Ni基质包覆,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镀态下镀层为晶态结构。当镀液中WC颗粒含量为25g/L时,镀层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实型负压铸渗工艺,通过在预制复合层中添加适量钼铁粉进行界面合金化,成功制备出了WCP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结合OM、SEM、XRD和显微硬度计等分析手段对复合层物相组成、显微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添加16.67%(质量分数)的钼铁粉有效改善了复合层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连续性,改善了复合材料的铸渗效果,增加了铸渗层厚度,合金碳化物含量增加,复合层基体硬度约是基材的2倍,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2.
碳化钨增强钢铁基耐磨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述了制备复合材料的铸渗法、粉末烧结法、堆焊法、电渣熔铸法等工艺方法,以及碳化钨和钢铁基体的选择、界面反应和强度、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粘结剂、其他添加剂、碳化钨颗粒形状、粒度及其分布、浇注温度等对铸渗工艺及其表面复合材料的影响.阐明铸渗法是一种有前途的制备工艺,自蔓延工艺和铸造工艺的组合有可能取得新的成效.指出复合层厚度在10 mm以上的铸渗工艺,工程化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复合工艺的稳定化是今后的研发重点,表面耐磨复合材料较适用于零部件的局部磨损和低角度的冲蚀磨损,应据磨损工况来选择制备工艺及其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能谱分析、洛氏硬度及耐磨性试验,研究了低合金钢表面铸渗层的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渗层的平均厚度达到2mm,铸态下渗层的组织主要为珠光体+碳化物+TiN硬质颗粒,硬度达到了HRC44.1,渗层的耐磨性比基体提高了42.7%.经910℃淬火+250℃回火后渗层的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TiN硬质颗粒,硬度达到了HRC 55.5,渗层耐磨性比铸态下渗层的耐磨性提高了50%,比热处理后基体的耐磨性提高了34.36%.  相似文献   

14.
铸铁表面负压铸渗法Ni/WC复合渗层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制备表面质量良好,硬度较高的铸铁材料为目的,采用负压铸渗法在铸铁表面制备了不同WC含量的Ni基复合渗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探针(EPMA)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渗层的显微结构、相组成、化学成分分布、宏观、显微硬度等.结果表明:渗层中WC颗粒分布均匀,渗层组织致密,界面结合良好;渗层主要由Ni基固溶体、W2C颗粒、NiB和FeB等相组成;显著地提高铸铁表面的硬度.最终在铸铁表面获得了硬度、质量较高的复合渗层,达到制备目的,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Ni对WC/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组织和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铸渗法制备了WC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重点研究了预制层中添加Ni粉对WC/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组织和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添加量的增加,铸渗层中WC颗粒数目逐渐增多,复合层与基材的过渡趋于平缓,表面质量也趋于完好。同时,随着Ni添加量的增加,过渡层的变化逐渐趋向平缓,基体中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共晶碳化物的数量逐渐增加,并且复合层表层硬度呈现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消失模铸渗工艺在ZG310-570表面制备了钒铬表面复合层,并考察了其显微组织和干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层组织致密、无铸造缺陷.在铸渗复合层中存在着几种典型的碳化物形态:条块状、菊花状、短杆状以及团球状.在300~750 N载荷下,铸渗层的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当铸渗剂中铬铁、钒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5%、40%时铸渗层的耐磨性能最好,在450 N载荷下是ZG310-570的16.5倍.铸渗层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及塑性变形和剥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真空实型铸渗法(V-EPC)工艺,成功制备了以高铬钢为基材,WC颗粒为增强颗粒的表层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用含有WC颗粒和高碳铬铁颗粒的预置块制备的不同WC颗粒体积分数的高铬钢基表层复合材料,WC颗粒均匀分布于复合层中,复合层在颗粒熔化、元素扩散互溶、金属液渗入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由WC、W2C共晶组织,未溶解的高碳铬铁颗粒和各种析出的碳化物组成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