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属镁在腐蚀介质中界面结构特征与负差数效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微观尺度观察腐蚀界面形貌特征.发现pH=11的1 mol/L NaCl水溶液中,金属镁表面形成块状氧化物,但微观尺度上氧化膜厚度不均,阳极化后块状氧化物尺度变小,保护作用降低,导致镁金属溶解出现负差数效应.金属镁在0.5 mol/L Na2SO4 和1 mol/L NaCl两种介质中都产生负差数效应,但氧化膜结构不同,负差数效应强弱有别.  相似文献   

2.
溶液中添加In~(3+)对铝电极负差数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动电位极化、恒电位集气方法研究对纯铝在0.5mol/L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添加In3+后,使铝的活化电位负移,并且降低铝的负差数效应系数,提出铝溶解的动力学机制.探讨了In3+使铝电极在中性介质中抑制负差数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使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出双层热障涂层(粘结层为Ni-Cr-Al-Y,陶瓷层为ZrO2).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间接耦合分析的方法,模拟计算了喷涂过程中陶瓷层/粘结层间三维结构椭圆界面的应力场分布,得出了粘结层表面三维椭球形貌单元位置和尺寸与热应力分布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涂层制备后,椭球形貌单元位置和...  相似文献   

4.
纯铝在NaCl溶液中活化溶解时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动电位扫描、交流阻抗和恒电位集气的方法研究了纯铝在含Zn2+、In3+、Sn2+、Ga3+活化离子的0.5mol/LNaCl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这些离子促进了铝电极在中性NaCl溶液中的活化,同时抑制了铝的负差数效应,其中Zn2+和In3+对铝的活化和抑制负差数效应呈现为协同作用,比照Al-Zn-In牺牲阳极研究了Zn2+和In3+协同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铝电极负差数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合金元素锌、铟、硅对铝合金在氯化物溶液中负差异效应的作用。结果表明,在A1-6.0%Zn合金溶解时,合金元素锌和铟对铝合金的负差异效应皆有抑制作用,而铟的作用较强,同时加入锌和铟对铝合金负差异效应的抑制效果更强。硅可抵消铟对A1-6.0%Zn-0.03%In-Si合全的负差异效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概括了腐蚀电化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电极反应特点入手,论述了腐蚀界面性能对电极反应行为的决定作用;评述了腐蚀界面性能的主要研究方法,综合了腐蚀界面性能研究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子反射是一种先进的界面和薄膜材料表征手段。其技术特点使之能在众多研究领域,包括界面氧化腐蚀等工业相关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文章简要介绍中子反射技术,综述其在界面腐蚀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和展望相关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相场法模拟凝固过程中界面效应对晶粒形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连续相场模型对晶粒形核过程进行模拟,从动力学角度考虑,引入类似于纳米颗粒的界面效应,分析它对形核过程的影响;同时研究形核过程中晶核的析出、形核数目变化、晶界厚度变化以及晶核生长的特点。结果表明,界面效应为形核过程提供驱动力,促使晶核的快速长大;形核过程中晶核数目随时间逐渐增多,晶核尺寸逐渐增大,晶核生长速度较快,同时晶粒位向取向参数的变化反映了晶粒尺寸和晶界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钎料层厚度(15~50μm)的Cu/SAC305/Cu三明治结构焊缝进行高温时效处理,研究在高温时效过程中钎料层厚度对IMC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钎料层厚度对高温时效过程中的界面元素固态扩散的影响显著.钎料层厚度越小,在时效过程中界面处越有利于Cu3Sn的生长,160℃时效相同时间后Cu6Sn5层与Cu3Sn层的厚度比越小;时效过程中IMC层(Cu6Sn5层+Cu3Sn层)的生长速率随着钎料层厚度的减小也呈现减小的趋势;扩散系数受钎料层尺寸的影响,扩散系数与钎料层厚度之间近似满足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Mg-40Al与Mg-20Ce固液界面在475°C, 500°C和525°C下保温5min至30min的界面反应和扩散层的生长动力学。结果发现,在扩散层中由于Al元素和Ce元素反应生成Al11Ce3, Al3Ce and Al2Ce金属化合物。金属化合物的体积分数随着扩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扩散层的生长满足抛物线生长规律,扩散层的扩散激活能为42±3.7kJ/mol。实验研究的固液扩散为理解合金熔炼过程中金属化合物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分别测定了不锈钢和碳钢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失重率、冲刷腐蚀失重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了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失重率对材料冲刷腐蚀交互作用失重率的影响。实验表明:(1)动态纯腐蚀比静态纯腐蚀更能反映材料在液固两相流中冲刷腐蚀交互作用的本质;(2)本实验条件下。T8钢动态纯腐蚀失重率是静态纯腐蚀失重率的2倍以上。18-8不锈钢动态纯腐蚀失重率竟是静态纯腐蚀失重率200倍以上、静态交互作用失重是动态交互作用失重率的2倍以上。可见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对定量研究材料冲刷腐蚀交互作用会产生很大的差异;(3)在腐蚀性浆料中,首先要保证材料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其次再考虑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耐冲刷腐蚀性能。对不同的工况,必须同时兼顾材料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载波处理方法,用0.25 mol/L Na2SO4+0.1 mol/L NaOH作为载波处理溶液,对纯镁试样进行载波处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载波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载波处理后试样的表面形貌;用FirstTen Angstroms(FTA)仪器测量蒸馏水纯镁的接触角并计算出表面能;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0.05 moL/L NaCl+0.01 mol/L NaOH溶液中载波处理对纯镁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波处理后,纯镁表面生成了一层非常致密而细小的氧化膜,使表而更稳定,提高了纯镁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纯铝熔液通过插入新鲜树枝增加其氢含量,并采用减压凝固及密度法测量氢含量。应用电阻法测量纯铝铸件的电阻率,通过建立电阻率与氢含量的简单物理模型,结合实验所得结果,最后得到纯铝铸件电阻率与氢含量的关系式为:ρ=0.23185ln(0.85836/C_H~2+0.85836)+0.54022C_H+2.88686。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纯Ni在 6 0 0℃~ 70 0℃固态NaCl和水蒸气综合作用下的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在NaCl+Air和NaCl+O2 +H2 O作用下 ,6 0 0℃时腐蚀作用不明显 ,但 70 0℃时腐蚀严重 ,而且在NaCl和水蒸气综合作用下 ,样品发生了减重现象 .通过带能谱的扫描电镜 (SEM/EDX)和X射线衍射分析 (XRD)对样品的表面和截面进行了分析 ,并讨论其腐蚀机理 .  相似文献   

15.
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耐蚀性与腐蚀电位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7种不锈钢在4个试验站的海水中浸泡180天的腐蚀电位特征,其中5种不锈钢还进行了长达4年的暴露试验。钝化能力强的不锈钢的海水腐蚀电位阴浸泡时间向正变化,其腐蚀电位趋于稳定的时间较长,稳态腐蚀电位的波动较大,钝化能力较弱的不锈钢则相反不同钢种的不锈钢在海水中的稳态腐蚀可以相差很双,在青岛、舟山和榆林,2Cr13和HRS-3间的稳态电位相差0.8V以上。不锈钢在海水中的稳态腐蚀电位较正,其耐蚀性  相似文献   

16.
金刚石膜与硬质合金基体间的界面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EM,TEM对金刚石膜-硬质合金基体横截面的形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甲烷含量对CVD金刚石膜-基横截面各组织层次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化学侵蚀脱钴和等离子体刻蚀脱碳预处理的YG8硬质合金基体上所沉积的金刚石膜-基横截面组织的典型层次依次为:金刚石/薄的石墨碳中间层/细小的WC层/残留的脱碳层/残留的疏松层/YG8原始基体,甲烷含量对CVD金刚石膜-基横截面各组织层次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非晶合金活性溶解行为与其表面结构特征的STM原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微观尺度上原位观察非晶合金在酸性介质中的溶解行为。研究表明,非晶合金的溶解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即材料表层的溶解阶段和基体的溶解阶段,材料表层的溶解行为受制于机加工因素:基体的溶解行为受制于微观组织结构。非晶合金基体在亚微观尺度下仍具有极高的均匀腐蚀程度,而地非晶合金均匀腐蚀过程进行微观尺度再认识发现,非晶合金以Bernal多面体为基本单位参与腐蚀反应。非晶合金宏观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