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长林 《机床与液压》2006,(3):195-196,218
研究了单神经元PSD控制器的一般结构,探讨了自适应PSD算法和改进的神经元学习规则,在SIMULINK环境下,针对实际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单神经元PSD控制器能使系统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位置扰动型电液伺服施力系统中多余力矩和参数变化问题,在用结构不变性原理进行补偿的基础上,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来确保系统有满意的跟踪性能。采用这种控制方法,可以较好地消除位置干扰的影响,同时克服系统的非线性及参数时变等因素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跟踪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MATLAB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MATLAB为开发工具,将其应用于运动平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仿真分析中,对如何提高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品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仿真分析结果,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仿真分析提供了更加通用、准确和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特点及其性能要求,在传统PID控制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PID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观测出等效干扰,并在控制中引入等效的补偿,可实现对干扰的完全抑制.在MATLAB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很好的快速响应特性、较强的鲁棒性和较关键词:高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PID控制、模糊控制和双模开关式Fuzzy-PI控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案,即智能Fuzzy-PI控制(IFPIC)。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优于双模开关式Fuzzy-PID控制,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性能、良好的稳态控制精度和强的鲁棒性;此外,也降低了对Fuzzy控制器的设计要求。其设计方法具有一般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洪杰  王福生  王丽智 《机床与液压》2007,35(5):108-110,116
介绍了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的实现方案,并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结合在一起,利用模糊控制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调整,结合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比例-模糊PID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提出了比例-模糊PID控制策略;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与模糊PID、普通PID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精度高,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8.
电液伺服系统在现代工业中有广泛应用,针对实际电液伺服系统中非线性环节建模不准确这一问题,根据MATLAB和AMESim的各自特点,利用AMESim完成复杂实际系统建模,利用MATLAB进行控制器设计,对系统建立联合仿真模型。阐述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过程,通过仿真结果对比分析模糊PID和传统PID的控制性能。结果显示:在变负载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模糊PID控制器在快速性、控制精度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并且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文娟  赵伟 《机床与液压》2020,48(21):171-175
电液伺服系统执行器运动轨迹跟踪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控制系统不稳定。为解决此问题,设计小波神经网络PID控制系统,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验证。建立电液伺服阀简图模型,创建阀芯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分别推导出控制阀、液压执行器和比例溢流阀动力学方程式。采用小波神经网络对传统增量式PID控制器进行改进,利用MATLAB软件对改进后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对比分析改进前、改进后系统液压执行器的跟踪轨迹。结果表明:液压执行器在没有受到外界波形突然干扰情况下,2种控制方法都能较好地实现轨迹跟踪;在受到外界波形突然干扰情况下,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的液压执行器运动轨迹与期望轨迹存在较大误差,采用小波神经网络PID控制的液压执行器运动轨迹与期望轨迹存在较小误差。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响应速度较快,能够自适应在线调整控制参数,有效地抑制外界环境对控制系统的干扰,从而提高液压执行器运动轨迹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0.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复合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晓雯  邓斌 《机床与液压》2007,35(7):80-81,41
针对典型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将PID控制与重复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复合控制器.其中,PID控制采用遗传算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计算机仿真表明,复合控制器的应用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比单纯的应用经典PID控制取得了更好的周期信号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建模问题,研究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神经网络辨识模型的基本结构。分析伺服系统动态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依据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建立神经网络辨识模型的基本结构。利用xPC技术建立阀控缸实时电液伺服实验台,以实验台的阶跃输出信号作为改进BP神经网络系统辨识信号,以实验台正弦输出信号作为验证信号。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辨识模型的基本结构可达到较高的辨识精度,其可信性得以验证,适用于非线性系统模型辨识。  相似文献   

12.
张振  李海军  曲晓燕  张真 《机床与液压》2016,44(23):148-153
针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存在强非线性和外界干扰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将反馈线性化与滑模控制相结合的鲁棒反馈线性化控制策略。建立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非线性模型,利用反馈线性化技术将其精确线性化,利用滑模控制来补偿其外界干扰不确定性,同时采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切换函数,并引入模糊控制设计了自适应指数趋近律。以时变负载力扰动为例对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系统鲁棒性、加快响应速度和削弱了抖振。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该控制器充分利用了经典PID控制算法简单的特点,又利用了神经网络良好的自适应和抗干扰能力,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和对系统的在线辨识,自适应调整PID参数,使控制系统对参数变化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并通过仿真证明了所设计系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是非线性、时变性严重的一种系统,且具有变流量死区、变流量增益的特性.单纯采用线性PID控制器难于协调快速性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基于LabVIEW平台,针对电液比例位置系统具有死区非线性的特点,设计模糊控制器,并与PID控制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通过对比例阀死区的补偿,基本消除了液压缸运动的不对称性,并且在快速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的PID控制,改善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电液伺服试验机系统内存在较强的时变特性和非线性,并且试件等负载特性经常变化,导致系统存在很大的参数不确定性.当被控系统的参数等特性发生变化时,采用固定参数的传统PID控制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如果重新调整参数又极大地增加了控制操作的复杂性.为解决此问题,采用定量反馈理论(QFT)的控制器设计方案,对电液伺服试验机...  相似文献   

16.
道路模拟试验台电液伺服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液伺服道路模拟试验台是汽车整车和结构件疲劳耐久性开发验证的重要手段之一。综合分析了道路模拟试验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组成和原理,建立了阀控对称液压缸、电液伺服阀和伺服放大器等关键环节及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仿真模型,并采用典型信号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合美国MTS电液伺服道路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在验证后的高精度模型基础上,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频率响应特性、负载刚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为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开发以及提高系统响应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重复控制补偿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PID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典型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设计了基于重复控制补偿的PID控制器,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再现了系统跟踪正弦信号时的系统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在该控制器下,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8.
吴焱明 《机床与液压》2006,(12):187-188
针对电液比例伺服阀的死区大、强非线性等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模糊逻辑的神经网络控制系统(FNNC),给出了基于模糊逻辑推理网络的拓扑结构,导出了网络的连接权重和隶属度特征参数的学习算法。将该控制系统应用于蜗杆砂轮磨齿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亮  李芝炳  李超 《机床与液压》2021,49(10):156-159
控制电液伺服系统对期望位置进行准确的追踪,有利于提高工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对此,提出了采用模糊迭代控制策略的电液伺服系统位置控制方法。通过分析电液伺服系统位置控制模型,得出液压伺服阀的动力学方程,计算液压缸中不同腔室内的压差值,求得活塞的动力学模型,获取液压缸对负载施加压力的动力学模型。利用T-S模型,采用If-Then规则,在模糊集合的基础上求得控制量方程。以位置误差为依据,构造参数因子的迭代控制率,以完成模糊迭代控制策略的设计。采用所提模糊迭代控制策略和干扰观测控制策略对阶跃和三角形期望位置进行追踪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对阶跃和三角形期望位置进行追踪时,所提方法比干扰观测控制策略在x方向上的最大追踪超调值分别减小了35.06%和39.45%,在y方向上的最大追踪超调值分别减小了32.55%和11.68%。所提方法具备较好的位置控制性能,可准确地追踪期望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