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根据阿勒泰矿柯鲁木特选厂处理锂辉石贫矿石的生产资料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锂辉石贫矿选矿工艺回收率与品位的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讨论了利用所求模型对选矿生产进行预报和调控。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锂辉石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研究,根据矿石性质,经过浮选法对含Li2O 1.36%的原矿,可获得Li2O品位5.69%,回收率为80.3%的锂精矿。将锂精矿进行磁选和重选可对该矿石中的钽铌矿物进行富集实现有用矿物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3.
基于锂辉石与绿柱石和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表面皆含有活性Al原子,表面晶体化学特性是产生选择性浮选分离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不同粒级单矿物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油酸钠浮选锂辉石的表面晶体化学及各向异性。结果表明:锂辉石浮选回收率随pH增大先增加而后减小,当pH=8.5左右,浮选回收率达到最大值;在一定粒度范围内,粒度越粗,锂辉石浮选回收率越高;锂辉石表面Al质点与油酸钠发生化学吸附作用;锂辉石晶面单位面积的断裂键数以及与油酸钠的相互作用能由大到小依次为(110)、(001),其是导致不同粒级锂辉石浮选行为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重介质选矿法作为最先进的重选方法,近年来在锂辉石选矿过程中更多的被考虑及采用,本文介绍重介质选矿的定义及原理,并以此分析重介质选矿方法在锂辉石选矿的应用,作为目前最先进的重选方法,具有简易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可可托海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锂辉石尾矿的回收,从小型试验到工业生产的成功历经将近一年的时间,浮选方法采用正浮选方式选别。精矿品位从2.3%提升到5.8%的合格品位,其药剂条件、捕收剂使用的改变、工艺流程的改进在选矿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多年工业生产证明“碱法不脱泥锂辉石浮选流程”工艺简单,给矿含Li_2O1.2-1.3%,精矿品位6.0-6.1%,回收率达88-90%。为分离泡沫中的绿柱石与锂辉石,曾研究过热裂(1050℃)-筛选、焙烧(600℃)-浮选、热煮(850℃)-浮选和常温浮选等多种方法,均获得较好指标。采用FeCl_3和水玻璃混合剂与Na_2S,Na_2CO_3,氧化石蜡皂在常温下能使绿柱石保持足够的可浮性,而锂辉石成为槽内产品,使之有效分离。由此制定的绿柱石-锂辉石混合浮选分离流程,为Be,Li浮选混合泡沫的综合回收提供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锂辉石浮选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锂辉石浮选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本文介绍了国内某锂辉石选矿厂的生产实践,通过小改小革,调整浮选药剂制度,改变浮选思路,变低碱度浮选为高碱度浮选,在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极为不利的条件下,锂辉石浮选的合格产品从无到有,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较为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8.
周维志 《金属学报》1982,18(4):463-471
多年工业生产证明“碱法不脱泥锂辉石浮选流程”工艺简单,给矿含Li_2O1.2-1.3%,精矿品位6.0-6.1%,回收率达88-90%。为分离泡沫中的绿柱石与锂辉石,曾研究过热裂(1050℃)-筛选、焙烧(600℃)-浮选、热煮(850℃)-浮选和常温浮选等多种方法,均获得较好指标。采用FeCl_3和水玻璃混合剂与Na_2S,Na_2CO_3,氧化石蜡皂在常温下能使绿柱石保持足够的可浮性,而锂辉石成为槽内产品,使之有效分离。由此制定的绿柱石-锂辉石混合浮选分离流程,为Be,Li浮选混合泡沫的综合回收提供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加温浮选锂辉石矿和低铁锂辉石选矿扩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浮选药剂,使温度对锂辉石浮选无影响。浮选精矿再经反浮选去铁和磁选,获得低铁锂辉石。  相似文献   

10.
探讨原矿矿体风化后,稀有金属锂辉石矿石,采用强搅拌擦洗脱泥,在中性偏弱碱性条件下用阳离子捕收剂配合起泡剂浮选云母,然后用碳酸钠、氢氧化钠组合调整剂调浆,使其pH=10.5~11.5,用氧化石腊皂作捕收剂的浮选工艺选别锂辉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浮选试验,研究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油酸、731、环烷酸皂,以及油酸与十二胺的混合捕收剂对锂辉石、长石和石英单矿物浮选行为及锂辉石实际矿石浮选指标的影响。借助Zeta电位、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测试及量子化学计算,探讨混合捕收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油酸与十二胺的混合捕收剂,兼有捕收性和选择性好的特点,在碱性条件下能实现锂辉石与长石和石英的浮选分离。混合捕收剂在锂辉石表面的吸附量大于长石和石英。混合捕收剂中油酸在矿物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十二胺则以物理吸附为主。油酸离子分别与十二胺离子(或分子)和油酸分子以缔合形态存在,油酸的头基COO^-与锂辉石表面的Al原子发生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型捕收剂在锂铍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锂辉石和绿柱石混合浮选和分离浮选进行研究,采用YZB-17捕收剂能提高锂辉石和绿柱石混合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并可实现锂辉石和绿柱石的分离。  相似文献   

13.
采用NaOH溶蚀与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相结合的预处理技术对锂辉石、石英和长石进行浮选前预处理,以探究超声预处理对锂辉石矿物浮选分离的影响。通过开展单矿物浮选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比较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与传统机械搅拌两种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为了探明预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对经不同预处理后的矿样进行了SEM、吸附量测试和XPS分析。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后,锂辉石与长石、石英之间的可浮性差异进一步增大,-0.074+0.038 mm粒级的锂辉石人工混合矿精矿浮选回收率最高可达48.23%,分选效率达到44.27%;相较于传统机械搅拌预处理,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预处理的浮选效果进一步提高。介入超声波预处理后可进一步改变锂辉石矿物表面形貌,并促进更大范围的表面溶蚀,从而增加矿物表面药剂吸附,且超声波耦合机械搅拌预处理后的锂辉石比传统机械搅拌预处理后的锂辉石具有更强的NaOL吸附能力,可见超声预处理技术对锂辉石、石英和长石的浮选分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四川某地锂辉石矿浮选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锂辉石浮选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矿石性质、磨矿细度、搅拌作业、调整剂配比及加药地点、水质软硬等。严格控制矿浆中Ca^2 、OH^-、CO3^2-的浓度比例,是锂辉石浮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研究油酸钠体系中磨矿对锂辉石浮选行为的影响。不同磨矿环境导致锂辉石表面暴露的金属活性位点的含量有差异,从而显著影响锂辉石的可浮性。酸处理后金属活性位点脱离锂辉石表面,使得锂辉石的可浮性下降,进一步表明金属活性位点对锂辉石浮选的重要作用。金属离子杂质可能来源于磨矿环境或晶格杂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杂质铁、钙质点主要是以晶格取代的形式存在于锂辉石表面,镁难以发生晶格取代。与钙和镁相比,铁更易于与油酸钠发生相互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锂辉石的粒度和解理特性不同,导致其暴露晶面的差异。在不同磨矿环境下,粒度、解理特性和金属离子杂质对油酸钠捕收剂浮选锂辉石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铝土矿选矿脱硅工艺研究现状。粗细分选工艺、浮选、重选和磁选联合工艺和获得高含量Al2O3低含量SiO2精矿的工艺是铝土矿选矿脱硅工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栾川地区是世界上白钨矿选矿规模最大、白钨矿精矿产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创新和进步,从栾川地区的钼尾矿中回收低品位伴生白钨矿的选矿技术日臻完善.作者针对栾川地区低品位白钨矿回收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包括原矿性质、选矿工艺、浮选设备和浮选药剂等.同时,以洛阳豫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详细阐述选矿工艺优化、柱?机联合...  相似文献   

18.
在油酸浮选锂辉石体系中分别加入Ca^2+、Al^3+、Fe^3+离子,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金属离子吸附量检测、金属离子水解组份浓度计算、矿物表面动电位测试、红外光谱检测以及量子化学模拟计算研究Ca^2+、Al^3+、Fe^3+离子对锂辉石浮选的活化行为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a^2+离子的最佳活化区间为pH大于12的强碱性条件,Al^3+离子的最佳活化pH为6.47,而Fe^3+离子的最佳活化pH为7.25;在这些pH区间内,锂辉石浮选回收率和金属离子吸附量均达到最大值。在锂辉石浮选过程中起活化作用的有效组份为它们分别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Ca^2+、Al^3+、Fe^3+离子可使锂辉石表面动电位向正值方向显著偏移;Ca^2+离子在锂辉石表面双电层的外层发生静电吸附,Al^3+和Fe^3+离子在锂辉石表面双电层的内层发生特性吸附。钙原子与锂辉石矿物表面吸附后形成的Ca—O键的键强较小,以离子键为主;铁原子与矿物表面形成Fe—O化学键的键强较大,含有一定的共价键组份;而铝原子与矿物表面吸附后形成的Al—O键的键长、键强等参数介于钙、铁的参数之间。油酸在Ca^2+活化后的锂辉石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和少量的物理吸附,而在Al^3+、Fe^3+活化后的锂辉石表面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9.
低品位菱镁矿选矿脱硅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伊朗某地菱镁矿的成矿特性和矿石工艺矿物学特性,提出了低品位菱镁矿选矿脱硅“一次磨细-正浮选”的工艺。通过“一次磨细-正浮选”流程的系统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浮选试验、表面张力测试、Zeta电位以及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油酸钠(NaOL)、十二烷基琥珀酰胺(HZ)两种捕收剂及其组合捕收剂对锂辉石的浮选性能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一捕收剂在一定浓度下都能较好地浮选锂辉石,其中HZ的捕收性能强于NaOL,组合捕收剂浮选效果明显优于任意单一捕收剂。在药剂用量为200mg/L、pH=9.0左右、组合捕收剂的混合摩尔比n(NaOL):n(HZ)为5:1的条件下,浮选效果最好,浮选回收率达88.4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NaOL在锂辉石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HZ则以物理吸附为主,两种捕收剂组合使用后的正协同作用是由于锂辉石矿物表面的不均匀性和表面的活性质点的差异使这两种不同药剂能选择性的吸附在矿物表面的不同位置,从而提高药剂捕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