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用能带理论分析了曜南控浮选模型,提出了采用有机抑制剂来改变矿物电子能级、实现硫化矿的浮选分离他有机抑制剂对矿物抑制的两种电化学机理;一是有机抑制剂增加了矿物费米能级,矿物电子向黄药的空能级传递双黄药被还原:二是有机抑制剂降低了矿物边缘能级,从而导致矿物表面电子密度增大,典药空能级被电子占据,双黄药被还原。开发了5种电化学浮选分离新型有机抑制剂,实现了8种人工混合精矿和3种矿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2.
用能带模型研究了黄药与硫化矿物的作用机理 ,说明了硫化矿物表面捕收剂膜的稳定性与半导体能带结构的关系 ,并推导出黄铁矿Barsky关系式。对矿物表面双黄药解吸作用的研究 ,表明矿物表面双黄药的解吸主要受控于矿物电子能级 ,而半导体矿物边缘能级和费米能级影响矿物表面双黄药的稳定性 ,改变硫化矿物的费米能级或边缘能级可以实现双黄药的解吸。根据电化学浮选抑制的能带模型 ,可开发出高效硫化矿有机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用能带模型研究了黄药与硫化矿物的作用机理,说明了硫化矿物表面捕收剂膜的稳定性与半导体能带结构的关系,并推导出黄铁矿Barsky关系式。对矿物表面双黄药解吸作用的研究。表明矿物表面双黄药的解吸主要受控于矿物电子能级,而半导体矿物边缘能级和费米能级影响矿物表面双黄药的稳定性,改变硫化矿物的费米能级或边缘能级可以实现双黄药的解吸。根据电化学浮选抑制的能带模型,可开发出高效硫化矿有机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根据硫化矿物的半导体性质以及硫化矿浮选的电化学特性 ,得出了半导体矿物 溶液界面的电子能级分布能带模型。提出采用矿物浮选常用参数 ,即矿物静电位和矿物颗粒表面动电位来计算硫化矿物的费米能级和边缘能级的简便方法。矿物的禁带宽度、功函数、药剂吸附、溶液性质以及离子强度等因素能够改变矿物边缘能级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根据硫化矿物的半导体性质以及硫化矿浮选的电化学特性,得出了半导体矿物-溶液界面的电子能级分布能带模型。提出采用矿选常用参数,即矿物静电位和矿物颗粒表面动电位来计算硫化矿物的费米能级和边缘能级的简便方法。矿物的禁带宽度、功函数、药剂吸际、溶液性质以及离子强度等因素能够改变矿物边缘能级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浮选实验、红外光谱测定,考察了脆硫锑铅矿、磁黄铁矿和铁闪锌矿在丁黄药作用下的浮选行为和巯基类小分子有机抑制剂(巯基乙酸、巯基乙醇)对三种矿物的抑制效果以及Cu2 离子对巯基化合物抑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丁黄药作捕收剂,脆硫锑铅矿和磁黄铁矿在pH 2~10范围内都有良好的可浮性,铁闪锌矿在酸性条件下可浮性好,三者分离困难;在pH 6~8之间,采用巯基乙酸和巯基乙醇作抑制剂,脆硫锑铅矿与磁黄铁矿和铁闪锌矿的分离是可能的;但铜离子存在时,3种矿物之间的选择性分离是难以实现的。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在抑制剂分子中有多种官能团如—SH、—COOH、—OH等。丁黄药和抑制剂在矿物表面存在竞争吸附,有机抑制剂携带亲水基团,使得矿物表面更容易亲水,从而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量子化学的CNDO/2方法计算了方铅矿和黄铁矿表面、氧的吸附以及氧化表面与乙基黄药相互作用体系.讨论了这两种矿物的表面电子结构,描述了方铅矿浮选的离子交换机理和黄铁矿浮选的双黄药分子吸附机理;研究了氧在硫化矿捕收剂浮选和无捕收剂浮选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吸附、浮选和红外光谱测试技术,研究方铅矿和黄铁矿之间的电化学相互作用对其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方铅矿的电化学活性比黄铁矿的高,在与黄铁矿组成的电偶对中为阳极,偶合体系中方铅矿的腐蚀电流密度为自腐蚀电流密度的4倍,腐蚀速率增加。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偶合体系中丁黄药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增加,并且受方铅矿与黄铁矿组成比例和作用时间的影响。与单矿物浮选相比,电化学相互作用减小了方铅矿与黄铁矿的可浮性差异,电偶对中矿物间的电化学作用同时影响表面亲水性和疏水性产物的生成,从而使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降低,而黄铁矿的增加。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方铅矿与黄铁矿间发生电化学作用时,丁黄药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产物双黄药减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抑制剂甘油基黄原酸钠(SGX)在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浮选分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通过浮选实验考察该抑制剂对硫化矿物的浮选抑制行为。结果表明,用丁黄药作捕收剂,在SGX存在下铁闪锌矿能被Cu2+活化从而具有良好的可浮性,而黄铁矿不能被Cu2+活化;在pH为4-11的范围,SGX的用量小于50mg/L时,可以实现两种矿物的选择性分离。动电位分析表明,SGX在Cu2+存在的条件下不能阻止丁黄药的阴离子在铁闪锌矿表面的吸附,但能阻止丁黄药的阴离子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吸附等温测试结果表明,SGX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远比在铁闪锌表面量大。  相似文献   

10.
假乙内酰硫脲酸在铜-钼浮选分离中的抑制性能(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合成的假乙内酰硫脲酸(PGA)用作铜-钼分离抑制剂。该药剂闭路实验结果表明:假乙内酰硫脲酸在较小的用量下对黄铜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可获得Mo品位大于26%、回收率大于89%的浮选指标,而用Na2S做抑制剂时钼的回收率下降了2%。药剂吸附量测试结果表明,PGA与丁基黄药在矿物表面发生竞争吸附,PGA在黄铜矿表面上的吸附量远大于在辉钼矿表面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GA在黄铜矿表面是化学吸附,而在辉钼矿表面属于物理吸附。前线轨道计算结果表明,在PAG分子中,硫原子是反应活性的中心。利用矿物、丁黄药及PGA的费米能级能量大小可以从电化学作用角来度解释PGA的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11.
用热力学方法分析锌阳极泥矿浆的强氧化背景矿浆电位及其对铅、银和黄原酸盐赋存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氧化背景矿浆电位下,铅以 Pb2+或 PbSO4形式存在,银以金属银、AgCl 和 Ag2O 等形式存在,黄原酸盐以其氧化后的二聚物双黄药形式存在。XRD 分析结果表明,锌阳极泥中的铅矿物主要是铅矾,主要的银矿物之一是氯银矿。单矿物浮选实验表明,双黄药对氯银矿的捕收力远强于对铅矾的。用 Material Studio(Adsorption Locater)模块计算了两种吸附质(铅矾和氯银矿)与不同吸附剂(双黄药, H2O, OH-, Cl-, SO42-)的作用能变化。结果表明,在存在 SO42-的条件下,双黄药只能吸附在氯银矿表面。红外光谱测试证实了双黄药对氯银矿的选择性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3-二巯基丁二酸(DMSA)是一种铜-钼硫化矿分离浮选抑制剂。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p H 4-12的范围内少量的DMSA可对黄铜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在p H 6条件下对单矿物、人工混合矿、含钼铜精矿进行浮选分离试验,钼的浮选回收率分别为85%、75%和80%,同时铜的回收率仅为15%、5%和20%。吸附量试验结果显示,DMSA在黄铜矿上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辉钼矿。前线轨道计算表明,DMSA分子中的两个硫原子是药剂分子与黄铜矿表面作用的活性中心。费米能级计算结果显示黄铜矿可以从DMSA分子获得电子而辉钼矿不能。  相似文献   

13.
萤石(CaF2)是一种关键战略性矿产资源,在自然界中常与同为含钙矿物的方解石(CaCO3)共生。泡沫浮选是分离这两种含钙矿物最主要的方法,但萤石和方解石表面的钙活性位点相似,导致其选择性分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萤石浮选中常用水玻璃抑制方解石,实现萤石正浮选富集。然而,水玻璃选择性低且用量大,导致部分萤石被抑制无法回收,且因其分散性好会造成尾矿难以沉降、尾水难以处理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抑制萤石浮选方解石的反浮选思路,并开发了一种绿色萤石抑制剂—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TPMP)。单矿物、二元混合矿及实际矿浮选试验表明,在中性pH下,以油酸钠(NaOL)作捕收剂、低用量的DTPMP作抑制剂,可实现萤石的反浮选分离。药剂吸附量检测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DTPMP在萤石表面的吸附量更多、吸附强度更大。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DTPMP更容易在萤石表面吸附,且DTPMP膦酸基团中的H原子与萤石表面的F原子生成的氢键作用较强。因此,DTPMP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抑制剂,在萤石浮选领域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浮选试验及电化学测试,研究戊基黄原酸钾(PAX)为捕收剂时硫化钠对氰化抑制黄铁矿浮选的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PAX和硫化钠单独使用时都可以提高氰化抑制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但二者组合使用时对回收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电化学结果表明,PAX与硫化钠在氰化抑制黄铁矿的表面具有不同的作用形式,PAX可取代黄铁矿表面的氰根并以双黄药形式吸附于黄铁矿表面,导致黄铁矿表面疏水及可浮;而硫化钠可还原黄铁矿表面的铁氰化物并在黄铁矿表面生成单质硫和多硫化物,进而使黄铁矿表面疏水。组合使用时由于二者的协同作用会进一步提高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
以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单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系统研究不同大分子有机抑制剂对3种矿物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大分子有机抑制剂对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抑制能力不同,抑制能力的顺序为:腐殖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单宁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腐殖酸钠在白钨矿表面吸附作用较弱,与萤石和方解石矿物表面作用较强,主要发生了化学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冉金城  邱显扬 《贵金属》2020,41(4):44-50
采用经典一阶浮选动力学模型对矿物浮选回收率及分离效率进行了拟合计算,研究矿石粒度对铅锌分离过程中铅、银和锌的浮选行为的影响。建立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平均给矿粒度对矿物回收率及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等粒级(-74~+20 μm)下铅和银的浮选回收率最高,而微细粒级锌夹带严重,3种矿物的浮选速率均随矿石粒度的减小而减小;-105~+20 μm粒级下矿物的分离效率最高,过粗或过细均不利于矿物的浮选分离。BP-ANN预测结果表明,该矿石的最佳平均给料粒度为26~94 μm;银具有良好的铅依存性,通过添加锌抑制剂ZCY,配合使用对银矿物有良好选择性的捕收剂DA-1,可以实现银在铅锌分离中的导向回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浮选和电化学方法研究黄铜矿和方铅矿在硅酸钠、亚硫酸钠分别作为单一抑制剂以及混合抑制剂条件下选择性分离的电化学机理。浮选实验表明,黄铜矿可浮性不受抑制剂的影响,而且在实验的抑制剂用量范围内,黄铜矿的回收率基本不变(80%)。方铅矿的浮选受到严重的抑制,抑制剂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混合抑制剂单一硅酸钠单一亚硫酸钠。电化学分析证明抑制剂在方铅矿表面作用强烈,产生亲水性物质,如亚硫酸铅、硫酸铅和正硅酸铅。电化学分析没有发现黄铜矿表面以及抑制剂的氧化,但发现黄铜矿的自我氧化作用被抑制。循环伏安结果与浮选结果非常吻合,表明黄铜矿主要与捕收剂O-异丙基-N-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作用,而方铅矿主要与抑制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石灰和腐植酸钠作为经硫酸铜活化和丁黄药捕收后毒砂的组合抑制剂.纯矿物浮选试验表明,组合抑制剂石灰和腐植酸钠能选择性地抑制毒砂.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和腐植酸钠的协同抑制作用能较好地实现闪锌矿和毒砂的浮选分离,得到锌精矿中锌品位为51.21%、锌回收率为92.21%的良好指标.通过接触角测试、吸附量测试和X...  相似文献   

19.
用紫外光照射可作为自由基引发剂的两种浮选药剂——过氧月桂酸酐与庚基双黄药,它们可以分别分解为月核酸酐及庚基双黄药的自由基: 过氧月桂酸酐在未经紫外光照射以前,并不是锡石及方解石的有效捕收剂,但是加以适当时间的照射后,锡石和方解石的回收率显著增加最高均在50%以上。用同样方法处理庚基双黄药浮选方铅矿,也获得相似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酸或黄药的自由基在浮选过程中起直接作用;从而证明了本文作者过去所作的推论,即紫外光照射下自由基的生成,是改善某些浮选药剂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见百熙  梁经炵 《金属学报》1965,8(2):142-148
用紫外光照射可作为自由基引发剂的两种浮选药剂——过氧月桂酸酐与庚基双黄药,它们可以分别分解为月核酸酐及庚基双黄药的自由基: 过氧月桂酸酐在未经紫外光照射以前,并不是锡石及方解石的有效捕收剂,但是加以适当时间的照射后,锡石和方解石的回收率显著增加最高均在50%以上。用同样方法处理庚基双黄药浮选方铅矿,也获得相似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酸或黄药的自由基在浮选过程中起直接作用;从而证明了本文作者过去所作的推论,即紫外光照射下自由基的生成,是改善某些浮选药剂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