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伤后6 h 以内入院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 例, 接受尼莫地平等综合治疗。另20 例按规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 分析比较死亡率、致残率和GCS、GOS 等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随访3 mon。 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有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早期治疗大鼠脊髓挫伤的形态学与行为学改变。方法: 采用BenchmarkTM 颅脑损伤撞击器制备大鼠脊髓挫伤,并在伤后 30 min 腹腔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5000 UI·kg-1·BW)或者生理盐水。斜板试验和BBB评分法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采用Harris氏HE染色法结合尼氏染色、Luxol固蓝染色观察损伤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应用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监测红细胞增生作用。结果: EPO组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大鼠在斜板上维持的角度和BBB评分逐渐增大,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7、14、28 d,脊髓损伤中心及邻近部位囊腔区域面积明显减小;距损伤中心前后3、5 mm 处灰质部前角神经元存活数量较多,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14、28 d,脊髓损伤中心及前后3、5 mm 处髓鞘面积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伤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伤后 14 d 开始,全血低切黏度、中切黏度有显著提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EPO治疗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元存活、减少髓鞘脱失而减轻继发性损伤,最终改善后肢运动功能,但是增加了血源性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祛瘀宁痛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祛瘀宁痛贴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祛瘀宁痛贴0. 3 、0. 9 、1. 8 g·kg-1生药能明显降低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 减慢血沉速度, 降低血沉K 值, 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 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率和体外血栓形成(P<0. 05或P<0. 01) 。结论: 改善血液流变学,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可能是祛瘀宁痛贴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作用机理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对大鼠脊髓挫伤急性期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连有 PinPointTM精密接触传感器的 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脊髓挫伤大鼠模型。伤后 30 min,治疗组皮下注射MTX(0.5 mg/kg,按体质量计),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6、12、24、48、72 h 进行动物采血和组织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 3-NT)的含量以及损伤组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 AOPP)和蛋白羰基(protein carbonyl)的含量。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血浆中3-NT的含量以及组织中AOPP和蛋白羰基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72 h,治疗组血浆中3-N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 h,治疗组组织中AOP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术后各时间点损伤组织中蛋白羰基的含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TX阻止脊髓继发性损伤可能与减少氧化损伤相关蛋白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损害的影响。 方法 用健康Wistar 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造成30 %TBSA Ⅲ度烫伤) 和治疗组(烧伤后腹腔注射牛磺酸, 剂量400 mg·kg-1 体重)。于伤后1、3、6、12 和24 h 检测血浆TNF-α、Ang Ⅱ和TnT含量与心肌中TNF-α、Ang Ⅱ含量。 结果 烧伤大鼠烧伤后3 h血浆cTnT 呈显著升高, 12 h 达峰值, 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烫伤后6 h 血浆和心肌组织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12 h 达峰值;伤后1 h 血浆Ang Ⅱ含量呈显著升高, 伤后24 h 血浆及心肌中Ang Ⅱ高于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血浆cTnT、TNF-α和Ang Ⅱ水平较烧伤组均有显著性降低。血浆TNF-α、Ang Ⅱ含量与血浆cTnT 变化密切相关。 结论 牛磺酸对严重烫伤后心肌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南  刘翠霞  但汉雄  王蓉 《金属学报》2004,9(3):326-328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环磷酰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随机分为3 个甘草酸二铵组、正常组和对照组。分别给大鼠0.5 %甘草酸二铵(20、40、60 mg·kg-1, ig) 和生理盐水连续9 d 。d 6、d 7、d 8 给药后1 h, 各给药组和对照组ip 环磷酰胺150 mg·kg-1, 检测血液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水平以及心脏、肾、肝脏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 同时检测各组的凝血时间。结果:甘草酸二铵能够抑制环磷酰胺引起的血液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的降低, 明显降低心脏、肾、肝脏组织丙二醛的含量。甘草酸二铵对由环磷酰胺引起的凝血时间延长也有治疗作用。结论: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环磷酰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宁  刘鑫  周红  曹红卫  李斌  鲁永玲  郑江 《金属学报》2008,13(10):1095-1098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AS)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CLP制作小鼠脓毒症模型,术后0、4、24、48h重复肌肉注射AS,观察7 d内CLP小鼠的死亡率;检测术后4、8 h血浆脂多糖(LPS)、TNF-α、IL-6水平;术后8 h小鼠肺脏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 AS 明显降低CLP小鼠的死亡率(P<0.05)及血浆LPS、TNF-α和IL-6水平(P<0.05或P<0.01),减轻肺组织的损伤 。结论: AS对CLP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浆LPS水平、减少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释放和减轻组织脏器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 E1 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前列腺素 E1 组给予生理盐水 250 ml加入前列腺素 E1 100μg, 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15 d一疗程, 复方丹参组加入复方丹参 16 ml, 静脉滴注,疗程 同 前。结果: 前 列 腺 素 E1 组 总 有 效 率94.23%, 复方丹参组 86.96%,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红细胞刚性指数、 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治疗后与复方丹参组比较明显改善(P <0.05)。 结论: 前列腺素 E1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在临床疗效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均优于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的新有效成分TAA-1 对甲型溶血链球菌所致兔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自兔右颈总动脉插入聚乙烯管, 其前端至左心室腔内, 24 h后静脉注射109CFU 的甲型溶血链球菌, 建立兔实验性心内膜炎模型。感染24 h 后分为2组:Ⅰ 为对照组, 给予NS 0.4 ml ·kg-1;Ⅱ为TAA-1 治疗组, 给予TAA-10.25 mmo l ·kg-1 。ip, 每天1 次, 共治疗7 d 。最后一次给药后24 h 取动脉血测菌落计数后, 将动物处死。部分心脏作解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测;部分心脏用于取主动脉瓣赘生物和壁性赘生物, 称重后行菌落计数。结果 对照组主动脉瓣赘生物和壁性赘生物的重量、赘生物菌落计数和血液菌落计数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心内膜及心肌组织结构的损伤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TAA-1 对细菌性心内膜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及急性血淤模型的影响。方法: 以垂体后叶素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以大剂量肾上腺素配合冰浴制备大鼠急性血淤模型, 观察丹参用药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 J点和 T 波及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丹参注射液中(4.0 g·kg-1 )、高(8.0 g·kg-1 )剂量均明显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J 点和 T 波的升高(P <0.05或 P <0.01), 丹参各剂量组能明显预防急性血淤模型高、 中、低切变率的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的升高(P <0.05或 P <0.01)。结论: 丹参可有效降低血液粘度,并具改善冠脉循环,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余涓  周宇  郑祥  陈崇宏 《金属学报》2008,13(7):740-743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神经细胞凋亡与褪黑素(MT)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再灌注0、1、2、6hi.p.MT。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无机磷酸法测定脑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法测定脑组织ATP含量。结果:MT10、20mg/kg均可显著缩小脑梗死体积;MT20mg/kg可显著降低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IP)神经细胞凋亡、增高Bcl-2/Bax比值,显著抑制损伤侧脑组织CaN活性,升高脑组织ATP含量。结论:MT抑制CIRI后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使脑梗死体积减小,其机制与上调Bcl-2/Bax比值、抑制CaN活性升高、增加ATP保有量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NJI) 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 将健康家兔20 只以“ 四管闭塞法”及再开放颈动脉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造模后分为生理盐水组(n = 10)和醒脑静组(n = 10),于缺血前和再灌注前,生理盐水组家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 kg-1,醒脑静组静脉注射醒脑静注射液l ml·kg-1。观察血浆、脑组织中血检索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含量与比值的变化,并观察脑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醒脑静组与生理盐水组同时相相比血浆和脑组织TXB2含量、TXB2/6-Keto-PGF1a比值明显降低(P<0.05),醒脑静组脑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不明显。结论: XNJI 通过抑制TXB2合成、促进6-Keto-PGF1a生成而下调两者比值,这可能是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又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盐酸埃他卡林(Ipt) 对脑组织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给予Ipt 0.5, 2.0, 8.0 mg·kg-1 3个剂量(n =12, ig), 连续给药3 wk, 并设生理盐水组和维生素E 组作为对照, 采用断头制备脑缺氧模型。活性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过氧化脂质(MDA) 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外周红细胞膜脂流动性以DPH 为荧光探针, 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结果: Ipt0.5, 2.0, 8.0 mg·kg-1 3 个剂量组延长小鼠断头后喘息持续时间, 增加外周红细胞膜脂流动性, 降低微粘度, 且呈现量效关系。相同条件下, Ipt 对MDA 含量,GSH-PX 活性及SOD 活性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Ipt 对脑组织缺氧有显著保护作用, 其作用可能与其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 %盐酸特比萘芬溶液经皮肤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性和蓄积性。方法: 6 只新西兰大白兔, 每兔皮肤单次涂药液8 ml·d-1, 收集24 h 内药时血样。随后连续涂药液7 d, 收集每日峰、谷浓度血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测定兔血清特比萘芬血药浓度。结果: 药物透皮吸收3 h Cmax 8. 3 ±3. 7 μg·L-1, 随着血药浓度下降维持一个较低水平。连续7 d, 药峰浓度在d 3 达10. 5 ± 3. 0 μg·L-1, 随后数日峰浓度维持于一平台水平, 谷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1 %盐酸特比萘芬溶液没有体内累积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linastatin for injection, UTI) 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10(IL-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24 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 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乌司他丁组, 每组8 只。对照组仅行气管切开术, 不夹闭气管, 不造成心跳呼吸骤停;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建立心肺脑复苏模型, 乌司他丁组在心肺脑复苏时加用单次UTI 106 U·Kg-1。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即刻、0. 5 、2 、4 、6 h 采集血标本,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即刻、复苏成功后0. 5 、2 、4 、6 h 采集血标本, 以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 、IL-10 的水平。实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取2 只动物快速断头取皮层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中TNF-α、IL-6 、IL-10 基本平稳, 各时间点间无显著变化(P >0. 05) 。复苏组复苏后TNF-α、IL-6 明显上升, IL-10明显下降(P<0. 01 或P<0. 05) 。乌司他丁组TNF-α、IL-6 、IL-10 复苏后各时间点与气管切开即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TNF-α在复苏后0. 5 、2 、4 h 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下降(P<0. 05), IL-10 在复苏后0. 5 、6 h 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升高(P<0. 05) 。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乌司他丁组较复苏组明显减轻。结论: 复苏过程合用UTI 可以抑制TNF-α、IL-6 的释放, 增加IL-10 的释放, 减轻脑组织损伤, UTI 可能通过干预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对心肺脑复苏后组织器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超  卢娜  李东亮  张剑凯 《金属学报》2004,9(9):1045-1049
目的: 探讨黄体酮(progesterone, PROG) 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SD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 。将大鼠随机分为6 组:假手术组、ischmia/reperfusion (I/R) 组、溶剂(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 对照组、PROG 预防组、PROG 治疗组、PROG 预防并治疗组, 对各组动物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陷进行计分, 并应用细胞死亡原位末端标记(insitu end labeling, ISEL) 法研究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 缺血2 h 再灌注24 h 后神经功能缺陷计分:假手术组为0 分, I R 组为1. 38±0. 92, DMSO 组为1. 0±0. 53, 预防组为0. 35±0. 51, 治疗组为0. 62±0. 52, 防治组为0. 25±0. 46 。(2) 高倍视野下凋亡细胞数:假手术组为1. 88±0. 25, I R 组为41. 38±3. 85, DMSO 组为38. 13±5. 69, 预防组为22. 88±2. 70, 治疗组为25. 63±2. 93, 防治组为20. 88±2. 30 。以上指标各药物处理组(预防组、治疗组及防治组) 与I R 组、DMSO 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PROG 可减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动物模型神经功能缺失的发生, 减轻局灶性缺血再灌流脑损伤, 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血管内皮损伤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 后的急性与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PTCA 术对血管损伤和缩血管物质的影响。方法 44 例单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狭窄的患者, 被随即分配到单纯球囊扩张(BA) 组(11 例), 血管内放射治疗组(VBT, 14 例)及支架组(19 例)。于PTCA 术前及术后即刻, 术后4 h 和24 h 从冠状窦取血, 分别测定内皮素1(ET-1), 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及vW 因子(vWF)。7例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所有PTCA 患者术后即刻ET-1 水平显著增高, 而ANG Ⅱ及vWF 水平在PTCA 术后4 h 开始明显增高。BA 组、VBT 组及支架组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状窦血中ET-1 及ANG Ⅱ、vWF 水平的改变反应了PTCA 术对血管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