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含钒超细晶粒WC—(Ni,Fe)系硬质合金复合粉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丽英  吴庆华 《金属学报》1999,35(2):155-158
用超声喷雾制备的(W,Ni,Fe,V)系纳米级复合氧化物粉末,在管式还原炉内以不同流量的液化石油气还原碳化,制备含V的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粉末。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确定粉末的成分、物相组成及粉末颗粒形貌和粒度范围。将合金粉末热压成合金试样,观察V元素的分布及对WC晶粒长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20mL·min(-1)的液化气流量,虽可使复合氧化物转变成WC,VC,Ni,Fe相,但会造成合金粉中含有很高的游离C。当液化气流量为43mL.min(-l)时,合金粉的物相组成及游离C含量全部达到要求。电镜观察证实,V元素可以抑制WC晶粒长大,并主要分布在粘结相中  相似文献   

2.
对反应热处理技术(高能球磨+热处理)合成纳米晶WC-6Co硬质合金复合粉末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元素粉末经球磨活化后可降低WC的形成温度;在800℃反应热处理时,复合粉末中存在WC和W2C两种碳化物;而高于950℃热处理时,W2C则完全转化为WC相。纳米晶WC-6Co复合粉末中WC的晶粒尺寸随热处理时间延长、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50℃热处理保温30min的条件下可获得WC晶粒尺寸为33.3nm的纳米晶WC-6Co复合粉末。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氢还原法制备稀土Y含量分别为0,0.4%,5%,10%和20%的超细(W,Ni,Fe,Y)复合粉末,采用XRD研究煅烧温度和还原温度以及稀土Y含量变化时复合粉末体在制备过程中的相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前驱体随煅烧温度的升高渐渐从非晶体向复合氧化物晶化转变,添加稀土Y的粉末前驱体经煅烧后,Y与W形成复合氧化物Y2W3O12,且稀土Y可以有效地抑制粉末颗粒长大;随着Y含量的增加,Y和W的复合氧化物明显增加,Y2W3O12在700 ℃才能被还原成低氧复合氧化物相;含5%稀土Y粉末中的Y2W3O12被还原生成新相Y2WO6;当稀土Y增加到10%以上时,不仅生成Y2WO6,还生成另一种新相Y6W2O15。  相似文献   

4.
纳米晶体粉末硬质合金烧结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三种具有相同成份(84m%、15m%Co、1m%VC),但粒度不同-纳米级、亚微米级、微米级的WC/Co粉末混合料作了研究。用常规真空烧结和在膨胀仪中烧结这二种方法把三种粉末在等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烧结。测定了常规烧结产品的各种物理和机械性能,但对用膨胀仪、烧结的样品则是在不同的温度下采用分析收缩速度来研究其烧结机理。研究发现,原始粒度影响开始致密化的烧结温度、致密化速度以及最终硬度和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纳米晶(W,Ni,Fe,La)复合粉末,研究了粉末在烧结过程中La对抑制鼓泡和晶粒长大的作用机理,通过XRD与SEM分析了La在烧结过程中的相转变规律和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讨论了稀土La对合金液相烧结过程中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La在纳米复合粉末中主要以La2WO6与La4W2O15的形式存在。经液相烧结后,稀土La主要以二次相颗粒的形式分布于粘结相中,生成高温下能稳定存在的La4W2O15相,该相对杂质元素Ca、O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起到晶界净化和晶内净化的作用。同时二次相颗粒存在于粘结相中,抑制了W在粘结相中的扩散,降低了W在粘结相中的溶解度,使得液相烧结溶解-析出过程减慢,从而抑制液相烧结阶段的晶粒长大和鼓泡现象。  相似文献   

6.
超细WC-Co硬质合金复合粉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覃群  王天国  张云宋 《硬质合金》2010,27(5):311-315
超细硬质合金因其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等优良性能满足了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制备超细WC-Co硬质合金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原料粉末的制备。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有利于制备出具有超细结构的WC-Co合金材料。本文介绍、归纳了目前国内外直接还原碳化法、化学沉淀法、机械合金化法、喷雾转化法的制备超细WC-Co复合粉末工艺及研究成果,其中喷雾干燥法和直接还原碳化法已在硬质合金行业中实现部分产业化,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纳米粉末致密化的合成方法中,通常由于晶粒间的高界面能对晶粒长大带来很强的驱动力,而很难得到纳米结构材料。美国纳米材料研究学者介绍了两种制备纳米结构陶瓷块材的方法。一种方法是通过热压使火焰合成的亚稳态纳米粉末致密化,利用压力以诱导相转变控制晶粒致密化过程。该方法称为TAC(Transtormation Assisted Consolidation),通常用于制备单相纳米陶 瓷——纳米晶陶瓷。另一种方法是等离子熔化和快冷法。TAC的技术关键是保持低温(减少熔融)和高压(增大成核作用),这两个因素促使大量稳定相晶核的形成,从而得到陶瓷的…  相似文献   

8.
镧和钇对氢气还原(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在700℃、保温90 min的条件下进行还原,研究了镧和钇对氢气还原(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采用XRD、高倍TEM和SEM分别对还原后的复合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晶粒尺寸计算和形貌观察,并对还原后复合粉末的Fsss粒度、比表面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加稀土元素时,还原粉末由钨和γ-(Ni,Fe)两相组成,添加一定量的镧或钇后,还原粉末中分别出现了新相La(Ni0.75W0.25)O3或Y(Ni0.75W0.25)O3;未添加稀土元素时,颗粒为球形,添加一定量的稀土元素时,颗粒变为近球形或多面体,并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稀土元素对颗粒形貌的影响增大;当90W-7Ni-3Fe复合粉末中的稀土元素含量为0~0.8%时,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粉末dBET粒度、Fsss粒度和晶粒尺寸均显著降低,且粉末的分散性也明显提高;当添加相同含量的稀土元素时,对粉末性能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是钇>La-Y(混合稀土)>镧.  相似文献   

9.
采用喷雾干燥 煅烧 氢气还原的方法制备出晶粒尺寸为17~30 nm的Mo-30%Cu(质量分数)纳米复合粉末.通过XRD及SEM分别对粉末的相组成、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从热力学的角度对粉末的还原过程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各还原阶段粉末的形貌变化和生长机制,建立了气-液-固(V-L-S)自催化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普通硬质合金YT5的混合粉末为参照,研究了PEG喷雾制粒的YF06纳米WC-Co硬质合金粉末的压制压力、压坯密度和弹性后效关系。试验证明,其压制压力和弹性后效较YT5粉末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热喷涂工艺对硬质合金喷涂粉的要求是 :1、每个颗粒已完全形成了硬质合金的显微结构 ,通过喷涂工艺形成的涂层不会有明显变化。 2、要求流动性好即很好的成球性和填充性。3、极窄的粒度分布。本文发现通过冲击破碎体积粉碎和气流分级等整形处理以去掉太多的棱角后的热喷涂用硬质合金粉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满足了热喷涂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铁、钴、镍粘结的(W、Ti)C硬质合金的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铁、钴、镍作为粘结剂 ,研究了在 YT5、YT14、YT15硬质合金中出现正常组织时的碳含量范围。发现合金的正常组织含碳量范围在 Fe粘结时最窄 ,而在 Co粘结时较宽 ,Ni粘结时 C%范围最宽 ;而出现正常组织时合金的含碳量在 Ni粘结时较低 ,Co粘结时稍高 ,Fe粘结出现正常组织时合金的含碳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WC-20%(Fe/Co/Ni)硬质合金的表面改性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C- 2 0 % (Fe/ Co/ Ni)钢结硬质合金表面分别经 Ar- H2 等离子体刻蚀脱碳、Ar- H2 - CH4等离子体渗碳处理后 ,表面的 WC颗粒先在原位脱碳为细小的纯 W,渗碳后生成更细小的 WC晶粒。由于表面的酸蚀层较深 ,脱碳和渗碳后次表层中存在明显的残留疏松层。经酸蚀后的钢结硬质合金脱碳、渗碳后横截面组织一般呈分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激光熔覆TiC/(Ni+Cr)复合粉涂层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安世民  梅雨 《金属学报》1996,32(4):382-386
用CO2连续激光在5CrNiMo钢表面熔覆包覆细颗粒TiC复合粉末涂层。微观分析结果表明:TiC颗料周围优先被Cr相晶粒包覆;粘结金属在凝固应力作用下,Ni相晶粒形成滑移带,Cr相晶粒形成孪晶;TiC不易溶解于液态中,而易溶于Fe基合金中;凝固过程中TiC在涂层与基体的液相交互扩散区中析出,并发现碳化物(Fe,Cr)23C6;同时还形成大量α和γ微量。  相似文献   

15.
化学镀法制备Ni包覆ZrO_2微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共沉淀t-ZrO2(10%MgO,以摩尔计)微粉为基体原料,用化学镀法制备了不同Ni含量的Ni包覆ZrO2复合微粉.由于采用了合适的络合剂和稳定剂,反应速度易于控制,且粉末不需活化处理即可施镀.运用XRD、SEM、EPAX等分析检测技术研究了粉体.结果表明,镀覆后颗粒均由Ni和ZrO2两种成份复合而成,达到了均匀分散金属相和陶瓷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Co-B合金粉体的制备和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NaBH_4还原CoSO_4溶液制备了Co_(0.68)B_(0.32),Co_(0.55)B_(0.45)和Co_(0.50)B_(0.50)一系列超细非晶态Co-B合金粉体.电化学测试表明,在300 mA/g的高电流密度下,3种合金电极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高达510.6,666.4和667.2 mA·h/g,经6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分别有331.6,379.5和390.5 mA·h/g.3种合金电极还表现出良好的高率放电性能,在1200 mA/g的放电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分别为336.2,373.4和390.1 mA·h/g.较高的B含量有助于提高合金的电化学性能,这是因为B的氧化溶解能提高合金电极的实际电化学反应面积.  相似文献   

17.
无磁合金及YN14无磁硬质合金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宗浩 《硬质合金》2002,19(1):26-28
无磁硬质合金用镍作粘结相并非为了节约昂贵的金属钴的“以镍代钴”,而是制造无磁硬质合金的必须条件。本文介绍了 YN 14无磁硬质合金成份 ,降低磁性转变强度和 YN14无磁合金的制造工艺及基本特性 ,并认为该合金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粗颗粒碳化钨粉制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  陶小平 《硬质合金》2000,17(1):26-29
对粗颗粒碳化钨粉制取过程中杂质含量和碳化质量的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 ,为了降低 W粉中的杂质含量 ,操作者在倒料之前一定要认真清除 W粉表面异物 ,不允许把 W粉筛上物强行擦碎过筛 ,并选用在 960℃的还原温度下性能较 Cr2 5Ni2 0更稳定的舟皿材质 ,以减少舟皿给 W粉带来的污染。此外 ,对生产场地的文明卫生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提高粗颗粒碳化钨粉质量 ,宜采用加 Co、通 H2 碳化 ,且碳化温度不宜太高 ,不要超过 1 890℃。实验结果表明 ,如果氧化钨原料中存在含量偏高的、但在碳化温度下能大量挥发的某些杂质元素 ,通过工艺过程的严格控制 ,仍可生产出综合性能较好的合金。  相似文献   

19.
李尚平  骆合力  曹栩  张喜娥  冯涤 《金属学报》2008,44(12):1450-1454
采用药芯焊丝法制得Ni-Al-Cr3C2复合焊丝, 将该焊丝堆焊于DZ125合金表面. 在氩弧物理热的作用下, Ni与Al化合成Ni3Al并释放大量反应热; Cr3C2发生分解, 并在随后凝固过程中重新析出细小的富Cr的M3C2和M7C3相. 受冷却速率的影响, 靠近母材区域的碳化物尺寸小于外层区域. 母材合金元素进入焊接熔池中, 发生一系列碳化和氧化反应, 生成的化合物按自由能高低随温度降低顺序析出, 导致在焊接熔合区形成大量富Hf, Ta, Ti和W的$M$C复合碳化物和少量氧化物, 距焊层表面越近, 数量越少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