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中硫是正偏析元素,在铸坯凝固过程中,从柱状晶析出的硫元素排到尚未凝固的中心部位会形成连铸坯的中心偏析。通过对某厂生产的X1215易切削钢连铸坯进行碳、硫元素含量检测,发现连铸坯中心处硫元素出现了负偏析现象。基于Scheil方程和[Mn]-[S]反应平衡方程,建立钢液在凝固过程中硫化锰夹杂物析出的计算模型,并以此模型计算X1215钢凝固过程中硫化锰的析出时期。计算发现,X1215钢中硫化锰在凝固分率为0.45~0.50时开始析出,到达凝固末期时析出完成,进而导致铸坯中心处的硫元素产生负偏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含H_2S气体的气氛中进行S—N共渗的原理、H_2S气体分压和共渗温度对FC25铸铁共渗层组织形态的影响。添加H_2S气体所形成的硫氮共渗层其表面化合物层中有硫化物析出相,内层有氮化物析出相。表面化合物层的组织随H_2S气体分压而变化。H_2S分压低时,渗层由3层构成;H_2S分压高时则由2层构成。外层为灰色析出物,最表层呈多孔状,  相似文献   

3.
某热采井825镍基合金液控管道在运行3个月后发生腐蚀失效。通过管材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分析,腐蚀产物形貌与成分分析对失效管道的腐蚀原因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25镍基合金液控管道外壁发生严重点蚀,腐蚀失效的原因是氧腐蚀和硫腐蚀,硫来源于井下H_2S与注蒸汽中的O_2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以低杂质沥青焦模拟石油焦和外掺杂的方式,研究硫杂质元素对焦反应性的影响,并通过XRD、SEM和EDS等检测手段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无其他杂质元素干扰的情况下,硫实际上是一种对焦的空气和CO2反应性都具有明显催化性的杂质元素。其催化作用可能是通过在焦的空气和CO2反应过程中分别引发有机硫→H2S→SO2→COS和单质硫(S x)→SO2和有机硫→H2S→COS→S x→C2S→COS两组可部分循环并具有增加碳耗和增大焦比表面积作用的反应体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25CrMoTi抗H_2S石油套管工业试验的结果。初步讨论了抗H_2S钢快速热处理的可能性,及抗H_2S用管的金相组织问题。指出:抗H_2S用钢进行快速热处理是可能的;调质后获得100%的回火索氏体不是保证钢的抗硫性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Na2S浸出-CO2沉淀法对浮选硫精矿中汞的分离和富集以及元素硫的回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Na2S浓度为1.5 mol/L、液固比为6:1、浸出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元素硫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汞的平均富集率为98.13%,渣中汞含量为原矿石的5.23倍。向浸出液中通入CO2气体,充分搅拌溶液,在CO2流量为200 mL/min,通气时间为150 min的条件下,元素硫从溶液中析出,回收率可达到97.67%,获得的元素硫纯度为99.75%,符合GB/T2449—2006工业硫磺一等品标准。  相似文献   

7.
乔爱云 《钢管》2013,(1):74
<正>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具有抗H_2S腐蚀性能的L290NS、L360QS管线管,采用低碳当量,低P、S设计,添加耐H_2S腐蚀的Cr、Mo元素,复合添加V、Ti,以达到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效果。产品具有强韧性匹配高,焊接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电解法制镁的原料——“无水”熔融光卤石含有一定量的硫酸盐离子,这是最有害的杂质之一,它将显著降低镁的电流效率。硫酸盐离子对电解过程影响的机理是:在熔体中产生元素硫,元素硫屏蔽阴极,结果生成了硫化物,从而使镁以分散形状析出。文献作者指出了按下列反应生成S和MgS的可  相似文献   

9.
基于两阶段式腐蚀浸泡试验,研究了溶解氧对BNS管线钢H_2S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在H_2S环境中,O_2的混入对BNS管线钢的均匀腐蚀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主要与O_2和H_2S反应生成SO_4~(2-)、S_2O_3~(2-)以及单质硫有关;与单一H_2S环境相比,O_2/H_2S共存环境中BNS管线钢表面腐蚀产物覆盖增多且更为疏松;O_2的混入促使BNS管线钢局部腐蚀敏感性增加,溶解氧、由H_2S和O_2反应生成的单质硫及S_2O_3~(2-)对局部腐蚀发展均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HK40制氢炉管焊缝在高温运行过程中的腐蚀破坏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指出,焊缝的腐蚀破坏属于高温氧化和H_2S腐蚀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焊条的化学成份及焊接工艺的不当,造成焊缝在含氧、硫较高的燃烧介质中发生高温氧化和H_2S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