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粉末冶金和轧制工艺制备TZM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TZM合金烧结坯和板材的组织.研究表明:烧结坯的密度为9.94 g/cm3,硬度为65 HRC,烧结坯组织为等轴晶,晶粒分布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μm,晶界轮廓清晰.轧制后的TZM合金板材密度为10 g/cm3,抗拉强度为914 MPa,伸长率为4.6%.TZM合金板材在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退火后样品的显微组织分析与对比表明,1000 ℃、1100℃时TZM合金板材处于回复阶段,1200℃时开始再结晶,1600℃时TZM合金板材已经完全再结晶.  相似文献   

2.
在TZM钼合金的基础上掺杂稀土氧化镧,用粉末冶金法生产出掺镧TZM合金。采用SEM、EDS对不同配方稀土钼合金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掺镧可显著降低合金的晶粒尺寸,合金晶粒尺寸随着掺镧量的增加而减小;合金内第二相弥散颗粒不仅存在于晶界,也存在于晶内,可同时强化晶界和晶粒;间隙元素C、O会在晶界的第二相上富集,Ti在合金中会形成粗大的Ti-Mo固溶体,而C会和Mo形成粗大的Mo2C。稀土氧化镧的掺杂能促进TZM合金弥散分布的细小第二相的析出。  相似文献   

3.
4.
采用粉末冶金和轧制工艺制备不同掺镧方式的La-TZM合金,运用金相法、SEM和力学性能测试分别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探讨La2O3和La(NO3)3两种掺镧方式对TZM合金力学强度及延伸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La2O3-TZM合金抗拉强度为1057 MPa,延伸率为8.2%;La(NO3)3-TZM合金的抗拉强度为1202 MPa,延伸率为7.0%。La(NO3)3掺杂使合金组织内形成更加细小均匀的第二相,其断裂面为准解理断口,显著提高了TZM合金的强度,但对TZM合金的延伸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粉末冶金和轧制工艺制备TZM合金和掺镧TZM合金,通过对其分别在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 ℃退火后样品的显微组织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La2O3对TZM合金再结晶温度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TZM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为1100 ℃左右,La-TZM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为1200 ℃,La2O3在TZM合金的晶界处形成细小的第二相,阻碍了晶界的迁移,可提高TZM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同时可提高晶界第二相的形核概率,且可细化晶粒。  相似文献   

6.
采用粉末冶金和轧制工艺制备出TZM合金和稀土镧掺杂的La-TZM合金,通过动电位极化研究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能谱定量(EDS)分析表征腐蚀产物显微结构特征。保持Cl-浓度不变分别探讨合金在中性、酸性、碱性介质中耐侵蚀能力。结果表明,TZM合金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抗腐蚀性能优于La-TZM合金,而在酸性介质中La-TZM合金抗腐蚀性能优于TZM合金,两类合金抗腐蚀性均表现为酸性介质强于中性介质,碱性介质最弱。Cl-有效破坏腐蚀表面形成的钝化膜,OH-和Cl-双重侵蚀促使两类合金晶间腐蚀加剧、粉末冶金制备的TZM合金及La-TZM合金对酸性介质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TZM合金抗氧化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TZM合金的高温氧化机理,抗氧化的防护方法,综述了几种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工艺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稀土氧化镧掺杂钼合金的强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稀七氧化镧颗粒掺杂的钼合金。观察了该合金的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士氧化镧掺杂钼合金由于其细小的氧化镧颗粒和细小的晶粒的作用而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对稀士氧化镧掺杂钼合金强化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钼合金的屈服强度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变形前基体强度、细小稀士氧化镧颗粒贡献的强度和细小钼合金晶粒贡献的强度,并给出了稀土氧化镧掺杂钼合金屈服强度与稀土氧化镧颗粒尺寸、体积分数以及晶粒尺寸之间的定量解析关系。  相似文献   

9.
Cr对Cu-Ag-Cr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熔炼方法制备了Cu-Ag和Cu-Ag-Cr合金,利用硬度测试、金相显微观察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Cr对Cu-Ag-Cr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Cr的加入,使合金中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析出相对位错和亚晶界具有强烈的钉扎作用,而有效抑制合金的再结晶,使Cu-Ag合金的再结晶软化温度提高150℃以上;同时还能显著细化合金的再结晶晶粒.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N10276合金热板进行不同变形量的冷轧,随后对冷轧板在不同制度下进行热处理,研究了 N10276合金板材在冷变形过程中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以及热处理对合金冷轧板的性能及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其再结晶晶粒长大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合金中出现形变孪晶与滑移线,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稀土元素Y对Ti-600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与未添加稀土元素Y的合金固溶时效(STA)处理后以及高温长时暴露(600℃/100 h)后毛坯热暴露的室温拉伸性能,结合显微组织等的分析,探讨了Y对合金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Y的添加可使合金室温塑性提高,STA时室温延伸率提高25%,600℃热暴露100 h后则提高51.9%。热暴露后,添加稀土合金的塑性损失率明显低于不加稀土合金。合金中,稀土元素Y主要以稀土氧化物Y2O3的形式弥散析出。通过细化组织、降低铝当量、改变合金中的位错组态,改善合金的室温塑性,提高合金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张建新  高爱华 《铸造》2012,61(8):913-916
在熔炼过程中以Al-Y中间合金形式加入0.3%稀土Y,研究了Y与Si的叠加作用对Al-Mg-Si系合金铸态组织、导电性能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与Si的叠加效应明显,二者的联合作用使合金铸态组织均匀细小,晶粒尺寸保持在50μm左右。Si元素从0.37%变化到0.53%过程中,合金的导电性能先升高后降低,Si含量在0.45%时材料的导电率较高。在Y与Si的复合作用下,Al-Mg-Si系合金的室温强度和耐高温性能得到改善,Si元素在0.45%~0.49%变化时,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达到良好配合。  相似文献   

13.
胥锴  刘萍 《热加工工艺》2008,37(1):12-14
采用光学金相研究分析手段,研究了稀土La对ZL101合金的变质效果和变质机理.实验发现,加入Al-La,ZL101合金可获得理想的变质和细化效果,共晶Si呈短纤维状,α-Al晶粒变得细小.最后探讨了变质机理.  相似文献   

14.
稀土La(镧)对Al-Si共晶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Al-Si共晶合金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La,研究其流动性及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含0.2% La(质量分数,下同)的合金流动性较好,铸态时硬度和强度较高,淬火后,180℃时效4h,稀土La含量为0.2%-0.3%的合金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对稀土合金加入量、钢液温度和化学成分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合金加入量为0.2%时,脱硫效率最高;钢液含碳量增加时,稀土合金的脱硫效果明显提高;脱硫效果最佳的钢液温度为1540℃~1590℃;脱硫宜在容量较大的熔化炉内进行,使稀土硫化物能充分与钢液分离并上浮至钢液表面。  相似文献   

16.
含Ce化学镀Co-Ni-B合金镀层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借助磨损试验机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研究了稀土金属Ce对化学镀Co-NI-B合金镀层磨损体积、磁化强度、矫顽力和磁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Ce明显地提高了Co-Ni-B合金镀层的耐磨性,随镀液中稀土铈添加量增加,合金镀层的磨损量是先降后增,在镀液里Ce=0.8g/L时最小。稀土铈影响了化学镀Co-Ni-B合金镀层的电子结构和磁矩,与非晶态的Co-Ni-B合金镀层相比,微晶结构的Co-Ni-B-&合金镀层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导率,较低的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显示出了良好的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稀土金属离子(Er3+、Y3+、Nd3+)分别对LiFePO4的Li、Fe原子位进行掺杂,通过X射线衍射(XRD)、恒电流充放电及电化学阻抗(EIS)法系统地研究掺杂对LiFePO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试样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与掺杂离子半径、取代位置密切相关。LiFe0.99Y0.01PO4试样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15mA.g-1放电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49.8mAh.g-1,当电流密度增加到300mA.g-1时,放电容量为134.3mAh.g-1,经过50次循环充放电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9.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含量Y及不同轧制温度对AZ31镁合金板材再结晶行为、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如何优化Y元素含量及轧制工艺来提高变形镁合金板材的组织和性能,从而获得高强韧、高成形性镁合金板材。结果表明:Y元素含量约为1%,轧制温度约为300℃时,变形镁合金的强韧性配合最好,板材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研究结果有望为改善镁合金室温塑性与提高可成形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