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向型与外向型:中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知识输送方式的不同,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分为三种发展模式,即内向型国际化、外向型国际化和综合型国际化。笔者认为目前中美高等教育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由于美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因此实施了以“输出”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外向型国际化,而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相对滞后,因此实行了以“引进”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内向型国际化。无论内向型国际化还是外向型国际化,在本质上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单向度发展。本文将从教育国际化观念、教师国际化、留学生教育以及课程国际化四个方面对中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产业国际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把高等教育产业内涵确定为高等教育的产业要素、作为产业的高等教育组织和高等教育产业实体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者在国际化方面的特点和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产业化动因的分析,论述了高等教育产业国际化成为世界性趋势,并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产业国际化的经验中,得出了在全球化条件下和即将加入WTO的中国,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迫切性和使我国高等教育产业走上国际化轨道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代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国家政府逐渐成为教育国际化极其重要的行为主体,教育国际化趋势正在影响国家层面上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在回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中,主要存在国家政治安全、经济需求与能力建设等三种教育政策发展模式.教育国际化并没有削弱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各个国家在不断调整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不同国家政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方面具有重视国际化政策的系统性、体现国际化的国家差异性、突出国际化的经济性与强调大学在国际化中的主体地位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面对财政紧缩与18岁适龄人口的减少、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竞争的激化、全球疫情暴发与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等国内外形势,日本政府积极调整教育政策推进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发展。日本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高校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下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富有特色的探索与实践。接收外国留学生、建设国际化课程、推动教师国际化以及构建国际化支援体制是日本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主要路径。日本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在留学生数量及比例、外国教师比例、留学生留日就业、特色教育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提供在地国际化政策支持、完善留学生支援体制、充分利用留学生和外籍教师资源、鼓励大学发挥自身特色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内学术界讨论已久,可以说就单独每一个问题的研究都相当深入和全面了,但是,现实中活生生的高等教育系统,是作为一个有机体而运作的,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那么理论上,我们又怎能仅仅是孤立地探讨国际化或大众化呢?本文正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的观点出发,借鉴国外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就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关系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90年代以来,尤其是目前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之时,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主要对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的和实践的研究两大块进行整理、总结,并指出了该问题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内学术界讨论已久,可以说就单独每一个问题的研究都相当深入和全面了,但是,但实中活生生的高等教育系统,是作为一个有机体而运作的,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那么理论上,我们又怎能仅仅是孤立地探讨国际化或大众化呢?本文正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的观点出发,借鉴国外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就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关系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8.
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产业国际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把高等教育产业内涵确定为高等教育的产业要素,作为产业的高等教育组织和高等教育产业实体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者在国际化方向的特点和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产业化动因的分析,论述了高等教育产业国际化成为世界性趋势,并从世界中务高等教育产业国际化的经验中,得出了在全球化条件下和即将加入WTO的中国,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迫切性和使我国高等教育产业走上国际化轨道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巳汹涌而至,而至今人们对它的科学内涵的认识还各说杂陈,未见统一。这种状况将不利于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初步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主要包括:本土化和国际化双向发展的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核心是现代大学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国际化并不是要完全与国际接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90年代以来,尤其是目前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之时,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主要对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的和实践的研究两大块进行整理,总结,并指出了该问题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课程以知识系统为应然之心,有应然之心者是实心课程,无应然之心者是空心课程。空心课程在现代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已经是一种实然存在;在中国,垫心课程源于外语教育,是外语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空心课程危害的不止是外语教育,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甚至整个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WTO的一般义务、纪律和我国在服务贸易承诺表中的具体承诺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认为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是利弊并存。因此应对入世挑战,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健康、快速和有序发展是我国政府和国内一流高校的共同责任:政府应发挥宏观指导与协调者的作用,而高校则是应对挑战重任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13.
领域、学科之争与高等教育概念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领域与学科关系的重新认识入手,对以往学科建设中关于高等教育研究是属于一门学科还是一个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论文认为,无论高等教育研究是作为一个领域,还是作为一门学科,构建高等教育的概念体系都是高等教育研究中最为基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对来华留学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平台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建设4个方面开展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措施,为培养满足国际化需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六五”计划至“十五”计划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课题从研究内容与研究人员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特点是应用研究为主,微观研究占多数,研究领域相对集中在“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管理”、“高等学校德育”、“高等教育理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体制(制度)”、“比较高等教育”等方面;在研究人员上,主要特点则为课题负责人的所在单位主要是高等学校,地区分布上的相对集中以及课题负责人学科背景的多样化。这些特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2 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大学城看高等教育价值观的选择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建大学城已成为中国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本文从大学城构建的模式入手,进而从历史的、比较的现代的角度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哲学在认识论、政治论和生产力论之间的路径选择及在问题。提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重构思路-知识论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国际资质专业认证的互相衔接、互相促进,为国内焊接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国际统一的培训规程的要求,结合国内焊接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在职焊接人员的国际焊接工程师可选途径(IWE-A)培训与认证,满足焊接制造业人才国际化、工程化的要求,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赢得了行业的认同,促进了焊接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教育培训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情况后,就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应改变“狭义”的就业观,树立“广义”的就业观;改变“一次选择定终身”的择业观,树立动态的“终身”择业观;改变“选择工作岗位”的观念,树立“创造工作岗位”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建设是个大课题,特别要引起高等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界认真的探索.高等教育要建设和谐文化,首先是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文化自觉,要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要处理好多种文化的关系,倡导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视和谐文化建设为己任,把和谐文化建设与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和谐文化建设含义丰富,高等教育应该为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