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焊机》2007,37(11):101-101
多年以来,许多焊接工作者为我国焊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表彰他们的突出成绩,鼓励我国焊接工作者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积极创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特别设立了"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自2001年第一次颁奖以来,已有四位焊接专家获奖,在2007年10月举行的"第十二次全国焊接学术会"上又有两位焊接专家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2.
《电焊机》2008,38(11)
为了加强我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焊接工作者的联系、交流,促进焊接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成都市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于2008年10月24日在成飞宾馆召开了焊接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3.
《电焊机》2005,35(B06):17-17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丁培瑶教授为大会致词,丁教授首先对第三届中国焊接活动周的重要活动——第十一届全国焊接学术会议的开幕表示祝贺,并代表总会对焊接学会多年来为中国焊接界作出的贡献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建筑机械焊接协会、沈阳市焊接协会于1983年5月10日在沈阳联合召开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建筑机械行业的焊接工作者和沈阳市焊接学会会员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了学术论文和实际应用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5.
《焊接》2015,(6)
<正>《焊接》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期刊。《焊接》被权威机构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并多次获重要奖项。融学术、技术、商业信息于一体,面向焊接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导干部等群体,开设焊接名人、专家论坛、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生产应用、经验交流、焊接培训、焊接标准、国外焊接、焊接沙龙等栏目。多年开展广告业务,为厂家树立企业形象、介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一定贡献。欢迎广大焊接及相关专业工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6.
《焊接》2015,(9)
<正>《焊接》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期刊。《焊接》被权威机构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并多次获重要奖项。融学术、技术、商业信息于一体,面向焊接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导干部等群体,开设焊接名人、专家论坛、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生产应用、经验交流、焊接培训、焊接标准、国外焊接、焊接沙龙等栏目。多年开展广告业务,为厂家树立企业形象、介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一定贡献。欢迎广大焊接及相关专业工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7.
《焊接学报》创刊已十年了,它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的学报,是我国焊接界最高学术刊物,它反映了我国近十年来焊接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上起了重要作用,对焊接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此,我代表全国焊接学会理事会对《焊接学报》十年来的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8.
水电焊接分委员会(以下简称分委会)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站焊接专业委员会领导下的专业学术组织,是中国水电建设焊接工作者自愿结合的学术团体,在业务上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站焊接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代表水电焊接行业参加电站焊接专业委员会及相关的学术活动。分委会秘书处设于国家电力公司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  分委会遵循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团结本行业焊接技术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为推动我国的水电焊接技术进步,提高焊接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  分委会充分发扬学术民主,…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站焊接专业委员会是我国电力行业焊接专业工作者的学术组织,其前身是中国焊接学会电力工业焊接学组,成立于 1979年,现有委员 25人,张佩良同志任主任委员。   电站焊接专业委员会下设焊接检验分委会、水电焊接分委会、焊接教育与培训分委会、热处理专业学组,并在全国设有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和中南等 6个地区工作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积极组织学术活动,推广先进技术,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成功组织了七届全国电站焊接学术会议和三届全国电站焊接学术青年优秀论文讨论会…  相似文献   

10.
《焊接学报》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主办的焊接学科的学术类一级刊物。自1980年创刊至今,已整整十周年了。它为发展我国焊接科技事业,活跃学术思想;对外报道我国焊接领域科研最新成就,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焊接》2010,(4)
<正> 为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计算机技术在焊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交流现代焊接技术在IT时代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中国焊接学会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于2010年10月在上海联合举办"2010全国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恰逢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欢迎全国焊接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踊跃参加,既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又亲自经历和感受2010 EXPO这一展示人类成就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世界级盛会。  相似文献   

12.
《电焊机》2008,38(11)
由中国焊接学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和熔焊工艺及设备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四年一次的“全国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学术与技术交流会”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深受广大焊接工作者的欢迎。为进一步促进和推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先进焊接工艺及自动化技术的推广、焊接过程数值模拟与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动焊接行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4月26~28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青年工作者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会议主题为"产业需求为牵引加强国产化技术创新"。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  相似文献   

14.
齐欣 《现代焊接》2012,(11):11-11
在全国各地的各类行业学会中,焊接协学会可谓星光闪跃,每年在各地举办着大量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对我国焊接领域的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焊接行业有着良好积极影响。在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经济重镇——成都,成都市焊接学会同样活跃在该地区机械行业,长年聚集众多该地区焊机制造业和焊接用户行业,每年开展许多相关焊接学术和信息交流活动,赢得了该地区焊接领域焊接界人士的好评,对我国西部地区焊接技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焊接》2014,(1)
正《焊接》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期刊。《焊接》被权威机构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并多次获重要奖项。融学术、技术、商业信息于一体,面向焊接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导干部等群体,开设焊接名人、专家论坛、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生产应用、经验交流、焊接培训、焊接标准、国外焊接、焊接沙龙等栏目。多年开展广告业务,为厂家树立企业形象、介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一定贡献。欢迎广大焊接及相关专业工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16.
齐欣 《现代焊接》2005,(4):25-25
2005年5月23日,上海市焊接协会和天津市焊接学会的第六次工作交流会在上海沪工电焊机制造有限公司举行,共有来自沪津及全国各地的近40名焊接工作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成都奥力公司一行3人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感谢您对全国热处理学会的大力支持! 2020年,我们将继续团结广大的热处理科技工作者,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努力提高学术水平,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热处理科技事业。为确保学会各项工作计划、业务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有赖于各单位、会员一如既往地支持学会工作,学会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2020年度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正在招募中,更多服务详情请浏览热处理学会网站www.chts.org.cn。  相似文献   

18.
《焊接》1996,(10)
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执委会研究决定.第八届全国焊接会议将于1997年11月在北京召开.第八届全国焊接学术会议的主题是《先进焊接技术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本次大会的征文范围包括焊接的各个领域,可以是各方面先进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研究、技术革新、焊接生产应用等各方面进展的论文.与大会同时召开的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会议根据本专业委员会的学科范围确定自己的主题进行学术活动.因此,希望活跃在各行各业的焊接工作者积极投寄论文和参加会  相似文献   

19.
《电焊机》2007,37(11):102-102
为促进国内焊接人才的成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于2006年设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奖学金"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创新思路预研经费资助金".今年首次进行了两个奖项和基金的征集、评选,并在"第十二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上颁发了奖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焊接分委员会(电力工业焊接学组)于1989年12月5日~8日在苏州召开了第四届电站焊接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同志,包括A类论文作者、第二届电力工业焊接学组理事及特邀代表,来自全国的85个单位,共107人。会上,宣读、书面交流了专题报告5篇、A类论文73篇、B类论文64篇,共计142篇。表彰了A类论文作者、学会工作的先进工作者及学会活动积极分子,并通过协商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电力工业焊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