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通过膨胀曲线并结合金相硬度法,测量了Q355NH低碳耐候钢840 ℃奥氏体化后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点,并绘制其CCT曲线,对试验钢不同冷却方式下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355NH钢在0.1~10 ℃/s冷速范围内均可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随着冷速的增大,屈服强度从炉冷的360 MPa提高到风冷的420 MPa。炉冷时组织中存在沿晶界析出的碳化物,风冷时珠光体数量和密度最高。炉冷和风冷条件下试样具有较低的腐蚀电位,盐雾腐蚀试验早期的质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和实验室电炉进行热模拟试验和热处理试验,通过硬度、拉伸和冲击性能检测及显微组织观察,对高强韧耐候桥梁钢Q500qENH的控轧控冷工艺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强韧耐候桥梁钢Q500qENH宜采用热机械轧制(TMCP)+回火的生产工艺;冷却速度10~20 ℃/s、返红温度500~550 ℃、回火温度450~500 ℃时,试验钢的高强韧性和低屈强比匹配较佳;TMCP态的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回火后组织逐渐由板条状向粒状转变,且原奥氏体晶界变得更清晰;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拉伸曲线由拱顶型向吕德斯型变化。  相似文献   

3.
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高耐蚀型耐大气腐蚀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CCT曲线).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冷速下的组织形貌,用维氏硬度计测试各冷却速度下试样的硬度,并分析了冷却速度对该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当大的冷却速度范围内,高耐蚀钢可获得含有铁素体-贝氏体的基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李兰国  付海昌 《铸造工程》2014,(2):19-22,25
为控制碱性电弧炉冶炼ZG25MnCrNiMo钢的化学成分,总结了熔炼过程中合金化元素、杂质元素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变化趋势,分析了ZG25MnCrNiMo{N4~学成分的影响因素,并阐述了冶炼过程中各元素的控制方法。通过合理操作,有效控制ZG25MnCrNiMoSN冶炼过程,改善钢液质量,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显微硬度法,在Gleb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Q355D热轧H型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进行研究,并绘制了静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从CCT曲线可以看出,在冷速小于1℃/s时,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冷速在1~10℃/s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冷速在20~50℃/s时,组织为针状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Q355D热轧H型钢的硬度增大,硬度由171 HV0.2增大至301 HV0.2。依据CCT曲线来制定不同轧制试验方案,当总压下量为75%、应变速率0.3 s-1、变形温度1150℃时,试验钢铁素体晶粒尺寸为8.13μm,-20℃冲击吸收能量为146 J,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6.
室温下,对Q355钢进行应力控制下的单轴拉压疲劳实验,讨论了应力比和峰值应力对应力疲劳寿命的影响。应力比的增大和峰值应力的减小都会导致疲劳寿命的增大,发现同一应力比下,峰值应力和对数疲劳寿命呈良好线性关系,该线性关系可以用于Q355钢疲劳寿命的预测。探究发现应力比对线性关系中斜率和截距的影响显著,提出了一个关于应力比的新的应力函数预测模型,将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传统的Morrow、SWT和Paul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应力函数模型的预测结果比Morrow、SWT和Paul模型更精确且更稳定,新的应力函数模型更适合于Q355钢的多应力比多峰值应力下的疲劳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7.
模拟Q390钢焊接工况,利用热膨胀法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Q390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通过对Q390钢连续冷却特性的分析和比较得出Q390钢的SH-CCT曲线.结果表明,SH-CCT曲线分为3个区域,高温区的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区,中温区内的贝氏体转变区,低温区的马氏体转变区.在0.015~0.1℃/s的冷却速度范围内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粒状贝氏体的整合组织;在0.5~1℃/s冷却速度范围内有大量的粒状贝氏体组织生成;当冷却速度大于25℃/s时,有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整合组织生成.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大尺寸截面Q355NEZ35钢桩顶法兰力学性能问题,采取材料的微合金化控制、正火热处理工艺控制,有效提高了锻件力学性能,保证一次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Q420qNHE耐候钢板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对Q420qNHE耐候钢化学成分设计,确定合理的加热温度,以及对轧制工艺优化(采用非再结晶区控制轧制+细化晶粒控制轧制),获得了低碳贝氏体组织,有效地提高了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保证了80 mm厚及以下规格耐大气腐蚀用钢板Q420qNHE的各项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Q420qNHE耐候钢化学成分设计,确定合理的加热温度,以及对轧制工艺优化(采用非再结晶区控制轧制+细化晶粒控制轧制),获得了低碳贝氏体组织,有效地提高了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保证了80 mm厚及以下规格耐大气腐蚀用钢板Q420qNHE的各项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低成本Q500E低合金高强度厚钢板,系统研究了未再结晶区变形量和变形后冷却速率对一种低合金钢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CCT)行为和组织变化规律的影响。通过系列TMCP试验,探讨了精轧温度对试验钢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再结晶区变形量、变形后冷却速率和精轧温度均能显著影响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生产低成本Q500E厚钢板的TMCP工艺为: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进行两阶段轧制,精轧温度800~850℃,精轧压下率75%,轧后以高于10℃/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450~500℃。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铁路车辆用钢耐大气腐蚀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苛.采用高Cr成分体系和轧后两段冷却工艺,试制了Q350EWR1铁路车辆用高耐蚀钢.研究了其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行为,获得了不同冷却速率下其组织演变规律.开展了轧制工艺对Q350EWR1耐蚀钢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并对其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1℃/s时,...  相似文献   

13.
徐洪庆  孙卫华 《轧钢》2000,17(2):17-20
介绍了 3 5 5MPa高强度造船钢板的生产工艺与产品达到的主要性能指标 ,对其强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限制碳、锰含量并进行微合金化处理 ,采用严格的控制轧制工艺 ,是生产 3 5 5MPa高强度造船钢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新东 《轧钢》2014,31(6):60-62
莱钢宽厚板生产线随着高专产品比列的不断提高,高强钢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除鳞困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钢板的表面质量。通过分析,找出了造成高强钢除鳞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其化学成分中含有Ni、Cr元素,在钢坯加热过程中形成了粘附性很强的氧化物,致使除鳞困难。为此,优化了化学成分、制定了合理的加热工艺并改造了除鳞系统,使高强钢表面除鳞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钢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但对其耐火耐蚀性能要求较高的问题,通过添加Cu、Cr、Ni及其他微合金元素,采取控轧控冷工艺,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满足我国西北地区承受温差大、抗冬季除冰盐氯离子腐蚀且具有耐火性能的建筑结构用耐火耐候钢Q355FRNH.通过120 h和240 h干湿交替循环腐蚀试验,发现Q3...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Q420E厚100mm高强度厚板的TMCP工艺及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利用Nb、V、Ti复合微合金化成分设计,采用精轧开轧温度900℃,轧后冷却速度4.41℃/s的TMCP工艺或精轧开轧温度900~870℃的控制轧制工艺,均可使钢板性能达到标准要求。随着精轧开轧温度的降低,钢板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提高,伸长率变化不大;TMCP工艺与控制轧制工艺相比,钢板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提高,伸长率降低幅度不大,但明显改善了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7.
王龙飞 《连铸》2022,41(5):82-87
为解决Q355B钢板材表面星状裂纹问题,采用热力学计算、金相分析、修磨、抛丸、酸洗、低倍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式对表面星状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认为,Q355B钢板表面裂纹处未发现脱碳层、氧化原点、第二相粒子、夹杂物和铜元素,说明裂纹不是源于铸坯缺陷。对铸坯分别进行热装和冷装发现冷装铸坯生产的钢板裂纹比例较低,结合两相区分析表明星状裂纹产生主要与铸坯在Ar3Ar1两相区767~677 ℃内进行热装有关。通过自主设计喷淋装置,控制铸坯喷淋前温度在790 ℃以上,在入加热炉前对铸坯进行喷淋冷却至510 ℃以下从而使入炉温度低于635 ℃,Q355B钢热装星裂由攻关前的0.99%降至2021年攻关后的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