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某热轧厂铁素体区轧制Ti-IF钢带钢边裂缺陷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立辊润滑的方法予以改善。分析认为,采用立辊润滑轧制工艺可减小立辊减宽过程中的摩擦力,减少低温下带钢边部表面的剪切力;同时,有利于立辊表面质量的改善,从而改善带钢边部质量。为此,研究了立辊润滑工艺对铁素体区轧制Ti-IF钢带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析出物以及边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立辊润滑轧制工艺,Ti-IF钢带钢的组织和析出物没有明显差异,但塑性显著提高;带钢边部表面的最大裂纹深度由361 μm减小到128 μm,边部缺陷数量明显减少;带钢截面形貌较为光滑,没有发现明显裂纹,边部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对比了铁素体区轧制工艺和常规轧制工艺产品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和表面质量。分析了生产中粗轧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退火温度及轧制润滑控制等对产品组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铁素体区轧制工艺的控制要点,退火后产品可获得更有利的{111}织构,进而获得更优异的屈强比和塑性应变比。  相似文献   

3.
韩孝永 《轧钢》2007,24(4):48-50
介绍了超低碳IF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铁素体区轧制的优点,并对铁素体区轧制时变形温度、压下量、润滑条件及退火工艺对板卷深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蔡珍  韩斌  刘洋  万立新 《轧钢》2013,30(6):41-44
与传统轧制工艺相比,铁素体区轧制工艺具有提高钢的深冲性能、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表面质量等优点。该项技术在国外应用较为成熟,但在我国除宝钢外,大部分企业仍处于试验摸索阶段,鉴于此,本文对铁素体区轧制工艺的工业应用现状、难点以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我国推行铁素体区轧制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完成超低烘烤硬化钢的常规奥氏体区和铁素体区润滑轧制,观察了组织,比较了在2种不同轧制制度下的组织差别;并通过MTS810拉伸实验机的综合性能测试,比较了2种制度下的性能。可以看出,在铁素体区轧制除值外,其它性能均能满足要求。作者认为,造成 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铁素体区的固溶碳原子较多所致,但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通过铁素体区轧制并结合合理的退火制度,可生产出满足要求的超低碳烘烤硬化钢。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相观察、透射电镜、化学相分析、XRD织构检测及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FTSR铁素体区轧制工艺生产的SPHE热轧板的微观组织及力学件能,探讨了一种生产SPCE级深冲用钢冷轧基板的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热轧态组织为粗大而不均匀的铁素体,晶粒沿轧向伸长,组织中有较多细小的析出粒子和高密度位错,有利于冲压性能的{111}织构较弱,但各种类型的织构分布相对较均匀;SPHE热轧板的性能水平:σ_(0.2)为220MPa,σ_b为290 MPa,伸长率δ为37.5%,n值为0.20.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Ti和Ti+Nb超低碳BH钢的铁素体区热轧以及冷轧、退火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超低碳BH钢铁素体区热轧后纵截面晶粒均明显拉长成纤维状,接近冷轧态组织,只有少量等轴晶粒。经后续冷轧和高温盐浴连续退火后均发生了再结晶,形成了等轴铁素体晶粒。两种超低碳BH钢的热轧、冷轧和退火织构均在{111}<121>和{111}<112>处具有峰值,Ti-ULC-BH钢退火板纤维织构组分在{111}<112>处强度最大为16,Ti+Nb-ULC-BH钢退火板纤维织构组分在{111}<121>处强度最大为11,这与反映深冲性能的r值高低相一致。EBSD微观取向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超低碳BH钢退火板的铁素体晶粒间微观取向主要是以大角度晶界(>15°)为主,晶界取向差均主要分布在25°~60°;Ti-ULC-BH钢退火板织构中<111>织构占到了75.7%;Ti+Nb-ULC-BH钢退火板织构中<111>织构占60.5%。  相似文献   

8.
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低碳冷轧基板的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唐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利用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低碳冷轧基板的生产工艺,分析了铁素体轧制工艺参数对钢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为采用铁素体轧制生产性能良好的低碳软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拉伸试验检测力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高强IF钢热轧态及退火态的纤维组织,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试验钢中的析出相粒子.在640℃终轧温度下,铁素体区轧制总压下率由60%升高到81%,高强热轧IF钢板的屈服强度为150~180 MPa,抗拉强度为312~321 MPa,屈强比为0.48~0.56,总伸长率为26.4%~31.2%,元值为0.22~0.23,而r值则由1.41降低到1.01,|Δr|则由0.625降低到0.133.结果表明.轧制总压下率对热轧高强IF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总伸长率以及n值影响较小,但是对r值和平面各向异性值△r的影响非常大.铁素体区轧制总压下率的增大使得高强IF钢热轧板中动态再结晶的驱动力增大,发生动态再结晶晶粒的数目增多,从而导致形变织构的减弱和后续退火再结晶驱动力的减小.同时,随着铁素体区轧制总压下率的增大,高强IF钢退火再结晶程度降低以及析出的粒子变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铁素体轧制工艺的优点;基于邯宝2 250 mm热轧产线产品的成分体系,选择DC06超低碳钢进行铁素体轧制工艺试验.通过对DC06超低碳钢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的理论分析,制定了 DC06超低碳钢的铁素体轧制温度制度和压下制度.生产试验表明,轧制过程稳定,成品带钢强度略有增加、塑性轻微下降,满足客户要求;带钢表面氧化铁...  相似文献   

11.
IF钢铁素体区轧制的变形抗力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IF钢铁素体区轧制的变形抗力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实测铁素体区不同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程度和变形抗力的关系,建立了变形抗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曲线拟合特性,可为IF钢铁素体区轧制力能参数计算提供准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针对热连轧机组生产过程中带钢质量不佳、不能在线定量预报和控制的问题,充分考虑到热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提出热轧带钢质量指标概念的基础上,以出口带钢厚度满足用户要求为目标,以出口带钢板形、板凸度、带钢表面粗糙度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热连轧机组的带钢质量在线控制模型,并将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鲁小轩  丁文红  孙力  方玉  陈壮 《轧钢》2021,38(6):13-18
由残余应力不平衡所导致的C翘缺陷是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难以回避的板形问题,但实际生产中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采用基于弹性断裂力学原理的裂纹柔度法,研究了平整加工过程残余应力的演变规律,提出了基于加工过程金属流动性特征的“应变重构”方法,高效、便捷地改善了热轧带钢的平直度缺陷及应力问题。应用上述原理,分析了热轧生产中普遍存在的C翘缺陷的改善机制,并给出了现场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4.
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缺陷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缺陷,从轧钢角度,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低碳钢“翘皮”缺陷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轧制加热制度和调宽量对“翘皮”缺陷的发生率有较大影响。通过对SP侧压定宽和立辊定宽轧制两种工艺的比较,发现SP侧压定宽轧制时,金属流动均匀,不易产生“狗骨”形,更有利于降低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东  高文刚  谭志福 《轧钢》2021,38(4):38-43
针对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的Ti-IF带钢冲压后出现条纹缺陷的问题,通过对其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分析,并与未出现缺陷的正常批次带钢进行比较,表明冷轧退火后带钢屈服强度偏低、晶粒尺寸与Δr值偏大是导致冲压出现条纹缺陷的主要原因.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热轧工艺中板坯加热温度、终轧温度与卷取温度偏低,且冷轧退火温度偏高,是导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产线SPA-H耐候带钢层冷边浪缺陷问题,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即是由于带钢宽度方向冷却不均,中部与边部相变不同步,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的耦合作用而产生的。结合SPA-H钢的CCT曲线,开展了轧制速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对层冷后带钢板形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轧制速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带钢层冷后板形均有影响。为此,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将轧制速度控制在8 m/s以内,终轧温度由850 ℃降低到840 ℃,卷取温度由540 ℃提高到580 ℃,带钢板形明显改善;提高卷取温度后带钢强度降低,通过增加合金元素Mn、Cr的含量,可以确保带钢性能;同时,结合设备排查措施,使耐候带钢层冷边浪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低碳钢在带钢轧制过程中出现边部翘皮缺陷的形成原因,取样分析了翘皮缺陷形貌及夹杂物成分,并采用ø750 mm×550 mm高刚度二辊热轧机组进行实验室模拟轧制分析翘皮缺陷演化过程。通过建立不同轧制方案,探明了热轧带钢翘皮缺陷形成于精轧道次,缺陷的产生与坯表面质量和边部原始凝固组织无关,轧材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边部不均匀变形形成侧面凹陷,凹陷在后续轧制中被轧制压缩闭合,并翻转到表面成为翘皮缺陷。最后,工业生产试验表明,倒角铸坯可提高轧材边部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均匀性,抑制轧材边部不均匀变形,有效降低翘皮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吕长宝 《轧钢》2019,36(1):31-36
分析了热轧带钢酸洗山水纹缺陷的形成机理,即粗轧时板坯表面新生成的或者残留的氧化铁皮在辊缝中开裂,在轧制力作用下,硬度比氧化铁皮低的基体金属被挤压入裂缝形成粗轧条纹。现场调查显示,精轧除鳞后粗轧条纹上残留大量黑色Fe3O4,这些残留的氧化铁皮颗粒在精轧时被压入带钢基体并与带钢同步纵向延展,导致酸洗后带钢表面相应区域与周边正常区域出现轻微的粗糙度差异和明显的色差,形成山水纹色差缺陷。  相似文献   

19.
么玉林  李旭  王鹏飞  颜廷强 《轧钢》2021,38(5):54-58
冷轧带钢倾斜浪缺陷即带钢表面斜纹是冷连轧产品普遍存在的一种板形缺陷,其产生机理及调控手段尚不清楚。介绍了倾斜浪缺陷的特征;进行了轧制规程调整、轧机设备精度调整等轧制试验。结果表明,双边浪轧制和调节五机架前后张力对倾斜浪缺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综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认为轧机出口带钢横断面张力不均,造成张力大的部分条元延伸率大,即造成带钢横断面的金属纵向延伸率不同,不能均匀纵向流动,且产生横向流动,各条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应力,当内应力足够大就会引起带钢翘曲;此条元的带钢翘曲后,张力变小,相邻条元的张力变大,带钢翘曲沿着带钢纵向斜的方向移动,便产生了倾斜浪缺陷。为此,提出了采用双边浪轧制和调整五机架前后轧制张力共同抑制倾斜浪缺陷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倾斜浪缺陷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鹏 《轧钢》2019,36(1):74-78
针对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热轧产线制约薄规格生产的轧制难点和影响要素,通过采取轧机间隙管理和精度调整、轧线对中精度调整、精轧AGC速率和限幅调整、精轧速度和负荷优化、温度控制优化、辊型配置优化、辊期编排优化等措施,实现了2.0 mm以下薄规格产品的批量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