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针对锅炉电除尘烟囱冒黑烟问题,从电除尘器运行参数、锅炉运行工况、飞灰比电阻振打二次飞扬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铝山西分公司热电分厂160t/h锅炉飞灰可燃物偏高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通过优化运行调整、降低煤粉细度,使飞灰可燃物由原来的12%左右降低到9%以下,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2006年日本电池行业的生产与销售与2005年相比。没有大的波动,总量基本与2005年相同。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相加总数量在58.8亿只,与2005年的58.5相比,仅增加了0.5%。总金额为7045亿日元,与2005年的6741亿日元相比,增加了4.5%。一次电池总量为42.1亿只,比2005年的42.7亿只下降1.41%;二次电池总量为16.7亿只。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电池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4年日本电池工业生产与销售上和上一年度相比,仍然呈现为下降趋势,其中电池生产总量为59.7亿只,比2003年的61.9亿只减少2.2亿只,下降3.55%,一次电池数量为44.7亿只,比2003年的46.2亿只减少1.5亿只,下降3.25%,二次电池数量为15亿只,比2003年的15,7亿只减少0.7亿只,下降4.46%。2004年电池总产值为6711亿日元,其中一次电池1469亿日元,二次电池5242亿日元。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电池工业协会公布的资料显示,2005年日本电池生产总数量为58.5亿只,其中一次电池42.7亿只,二次电池15.8亿只,分别比2004年的44.7亿只和15.0亿只下降4.5%上升5.3%。销售金额为6741亿日元,比2004年上升0.45%。在电池品种里,一次电池的碱锰和氧化银电池上升,二次电池的锂离子电池上升,铅酸电池基本持平。在上升的电池品种中,以锂离子电池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6.
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和三菱重工业公司共同开发,用于火力发电锅炉无需焊接预热和后热处理的耐热冷拉无缝管。该耐热钢系合0.06%碳、2.25%铬、1.6%钨、o.25%钒、0.05%锯的铁索体系列低合金钢。其特点是含碳量减少到以前的一半,为增加强度添加了鸽。该钢使用10万h后的抗断强度在575oC时为1.8kg/mm,衣600oC时也高达8.5kg/mm‘,在用作热交换器的场合已显示优良的耐久性。此外,由于减少了含碳量,免除了以前焊接时为防止裂缝而采用预热和后热处搜,施工性能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还开发了焊条、惰性气体保护弧焊焊条等焊接材…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应用循环流化床技术中的循环部分,回收链条炉排下落下的细小燃料及小颗粒未完全燃烧的灰渣和除尘器下落的飞灰进行二次燃烧。以减少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增加锅炉热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众所周知,含碳量大于4.3%的铁水在缓冷过程中要结晶出一次碳化物,含碳量大于0.77%的奥氏体在缓冷过程中也要析出二次碳化物,而含碳量大于0.008%的铁素体在缓冷或时效过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际铜研究集团(ICSG)报道,由于溶剂萃取及电解制取生产稳步增长,世界采铜产量今年前4个月比去年同期的391万t提高了69%,达到417万t.世界精炼铜生产在4个月内比去年的455万t增加了2.6%,达到466万t.一次精炼产量从395万t提高了4.8%,达到414万t,而二次铜产量则从59.5万t下降了12.4%,降到52.1万t.1999年世界范围内精炼能力为544万t,平均应用率为85.7%,而1998年精炼能力为520.8万t,平均应用率为87.3%.在整个精炼过程中废残料使用比例由去年前4An的13.1%下降到11.2%.1999年全球前辞个月精饲的消针从去年的…  相似文献   

10.
用于电极的导电金刚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技术》2006,35(4):26-26
一种用于电极的导电金刚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主要适用电化学分析和检测时的电极。本发明的薄膜中含有硼为0.3%至0.5%,含碳量为99.5%至99.7%。采用微波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制备过程中,选用硅作为基底,硅基底要经过喷砂、清洗以及置入金刚石粉与酒精混合液中用超声波作用等处理后放入沉积室内。选用氢气和甲烷的混合气体为碳源的反应气体。选用1%的硼酸三甲酯和99%的氢气的混合气体为掺硼气源。  相似文献   

11.
锅炉低氮燃烧系统投用后,煤粉不完全燃烧增加。在保证氮氧化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煤粉细度,强化燃烧,调整燃气,优化二次风,合理配比ROFA风,降低煤粉不完全燃烧,控制锅炉结焦。  相似文献   

12.
对130 t/h CFB锅炉供风系统空气动力场进行了相关的测量,结果表明:该CFB锅炉一、二次风管路和点火风管路挡板特性较好,随着流化风量的增大,布风板阻力增大,料层阻力呈线性关系增大,布风板的阻力大小符合设计值,能保证布风均匀和床料良好流化。其测试结果为工业CFB锅炉供风系统的风机选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197726铁路货车轴承是本厂重点产品,长期以来,存在成品外套表面硬度偏低,二次加热淬火后淬火组织大于3级,磨削后,牙口、滚道留黑皮等质量问题。为此,对渗碳工艺进行了改进。1质量问题分析197726铁路货车轴承外圈采用20CrNiZMoA钢制造,该种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1],工艺流程为:捧料锻造扩孔—正火—高温回火—渗碳+高温回火—二次加热淬火+回火—粗磨—附加回火—精研—磷化—装配。对成品的热处理技术要求如下:(1)表面含碳量0.80%~1.05%;(2)表面硬度60~64HRC;()按ZBJ36001标准的第四级别图评定渗碳层显微组织,以…  相似文献   

14.
C、Cr、Si、Mn对低铬白口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湿砂铸型浇注低铬白口铸铁,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C、Cr、Si、Mn对低铬白口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碳量2.4%和2.7%时碳化物基本上是呈网状分布的,形成了离异共晶的网状碳化物组织;而含碳量3.0%时,离异共晶组织不再出现。高碳、低硅、高铬和低锰有利于提高硬度;低碳、低硅、中铬和高锰有利于提高冲击韧度;高碳、低硅、低铬和高锰有利提高耐磨性。新开发的低铬白、口铸铁的硬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远高于目前在生产排沙潜水泵过流部件中所使用材料的各项性能,使用寿命是其5倍左右。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碳当量为3.7%~3.8%,抗拉强度为350MPa以上灰铸铁的生产措施,通过近200炉次的生产证明,适当提高碳当量,采用高温静置、低合金化及二次孕育,是稳定生产高强度灰铸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二次熔炼生产超低碳不锈钢CF3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 《铸造技术》2001,(3):30-31
介绍了二次熔炼生产超低碳不锈钢的经验;作法是先将1Cr18Ni9Ti边角废料熔制成含碳量≤0.2%的钢锭,再按工艺规程要求生产超低碳不锈钢铸件,达到美国标准ASTM351m-88;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国外汽车工业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感应热处理在国外应用十分广泛。感应热处理零件所占比重在逐渐扩大。感应热处理设备制造水平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感应热处理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1低淬钢种类、特点1.五种类问)低碳低淬钢,其含碳量为0.2%,适用于汽车车架。(2)中碳低淬钢,含碳量为0.4%~0.6%,适用于轴类、齿轮和钢板弹簧。()高碳低淬钢,含碳量为0·95%~l·05%,适用于轴承。l·2低淬钢特点(l)钢中合金含量低,因此淬透性低;(2)本质细晶粒,感应加热淬火,晶粒度可达11~12级;(3)淬火时需要很大的临界冷速,表面冷速8000~30000℃/S…  相似文献   

18.
锰对高铬铸铁凝固组织和亚临界硬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磁性法和硬度测量等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含锰量高铬铸铁的凝固组织和在亚临界处理过程中的硬化行为。结果表明,含锰量分别为2.68%和1.98%的两种高铬铸铁的凝固组织都由奥氏体、马氏体和M7C3型碳化物组成。二者的共晶碳化物数量相当,前者和后者的奥氏体和马氏体含量分别为66.2%、13%和11.8%、68.2%。在亚临界处理中,高铬铸铁出现二次硬化,且前者的二次硬化更明显。这一现象归因于高铬铸铁在亚临界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马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19.
二、常用钢材的种类、名称、牌号和焊接性能 (一)钢材的分类钢和铁是黑色金属的两大类,都是由铁和碳这两种主要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含碳量在2%以下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含碳量在2~4.5%的铁碳合金称为铁。  相似文献   

20.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碳纤维表面镀覆了一层金属镍,将镀镍后的碳纤维与羰基铁粉混合制备吸波涂层。并对吸波涂层吸波性能进行测试。实验所用碳纤维是低温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含碳量大于96%,平均直径为7μm,截面形状为近似圆形。长度为3mm,密度为1.74g/cm^3。短切碳纤维的所用羰基铁粉粉体Fe的含量≥97%,其平均粒度为4.5μm,粒径范围为1.5~7.0μm,分布不均匀,有效磁导率(μ)≥2.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