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并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3月到2018年6月纳入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胚抗原(CE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随后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安全性数据。结果:9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54例,疾病进展26例。ORR为16.67%,DCR为72.92%。MMP-9、VEGF和CEA指标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8.90个月。安全性方面,发生率较高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高血压13例(13.54%),手足综合征9例(9.75%),蛋白尿7例(7.29%),咯血7例(7.29%),疲劳6例(6.25%),高甘油三酯血症4例(4.17%)。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三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二线姑息化疗后失败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和对照组(30例,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年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ORR、DCR分别为26.67%、86.67%,对照组的ORR、DCR分别为6.67%、60.00%,观察组的ORR和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2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分别为7.0个月和5.0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FS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分别为55.30%和13.0个月,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分别为46.30%和12.0个月,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观察组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药物治疗后可控制,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三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并可控。  相似文献   

3.
杨科  李峻岭  杜斌  田中秋  景秀娟 《金属学报》2019,24(11):1281-1286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5年12月入组前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3例,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治疗,21 d为一个周期。每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用CTCAE4.03版本的标准评价每个周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疾病进展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预后数据。结果:纳入研究的6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接受治疗后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5例,疾病稳定(SD)21例,疾病进展(PD)27例。该研究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3.81%,疾病控制率(DCR)为57.14%。经过随访预后,63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9个月(95%CI:3.1-5.2),中位总生存期(mOS)为9.3个月(95%CI:7.8-10.4)。安全性方面,主要的2级以上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脱发和外周神经毒性,总体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不错的疗效,不良事件可控,有望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含伊沙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其中复发/难治(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RRMM)患者38例,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有效而因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 AEs)转换治疗患者42例,治疗方案为含伊沙佐米的两药或三药方案。评价伊沙佐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RRMM患者总体反应率(ORR)为5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21.05%;转换治疗患者ORR为83.33%,与转换前ORR(78.57%)相比,缓解率进一步提高,其中45.24%(19/42)患者缓解加深;主要的血液学AEs包括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以及贫血,非血液学AEs主要是腹泻和乏力等。结论:伊沙佐米对RRMM、硼替佐米不耐受MM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道微生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接受PD-1单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0月到2021年10月纳入后线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且符合入排标准的晚期NSCLC患者58例。PD-1抑制剂包括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通过科室的患者病历记录及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整理分析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接受治疗的疗效数据,生存预后情况及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另一方面,收集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前的深部诱导痰标本,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收集的58例样本的呼吸道菌群情况,分析呼吸道菌群α多样性的指标,并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58例NSCLC患者符合研究的筛选标准并且均可以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疗效数据提示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9.0%[95%置信区间(CI):9.9%-31.4%],疾病控制率(DCR)为55.2%(95%CI:41.5%-68.3%)。通过后续的访视获取的预后数据表明58例NSCLC患者的中位PFS为3.2个月(95%CI: 2.29-4.11),中位OS为10.5个月(95%CI: 5.58-15.43)。呼吸道菌群分析结果根据Shannon多样性指标的高低将58例患者分为高α多样性组(H组)和低α多样性组(L组),分别为30例和28例。关联性结果提示H组和L组的ORR分别为23.3%和17.9%(P=0.380)。预后结果表明H组和L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8个月和2.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PD-1单药在晚期NSCLC患者后线治疗中具有初步的疗效和预后。呼吸道菌群分析中高的α多样性菌群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研究结论尚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顾亮  赵恬  钦光跃 《金属学报》2012,17(5):569-57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有无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浙江医院呼吸科一线化疗失败后行吉非替尼或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64例,其中吉非替尼组33例,培美曲塞组31例。评价两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期有无差别。结果: 吉非替尼组与培美曲塞组相比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R=1.21,95%CI:0.68~2.16, χ2=0.41, P=0.52);培美曲塞组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吉非替尼组(HR=1.99,95%CI:1.04~3.85, χ=4.30, P=0.04);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在延长患者PFS方面无差别,但在总生存时间(overal survival, OS)方面培美曲塞组明显好于吉非替尼组,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无差别,都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黄伊婷  沈爱宗 《金属学报》2021,26(4):474-480
阿法替尼是第二代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一线治疗和鳞状NSCLC的二线治疗。目前,大量有力的临床研究数据已证实了阿法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本文就阿法替尼的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疗效、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及剂量调整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阿法替尼个体化合理用药指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肖晓光  陈元 《金属学报》2013,18(9):1049-1052
目的: 评价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洛铂 35 mg/m2第1天,伊立替康 80 mg/m2第1、8天,每 21 d 为一周期,每2个周期结束复查影像学资料行疗效评价,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化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25例。结果: 2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7例,进展(PD)8例。客观缓解率(ORR) 40%, 疾病控制率(DCR) 68%,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5.3 个月,中位生存期(OS) 7.6 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方案作为广泛期SCLC化疗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伊立替康(CPT)与拓扑替康(TPT)分别联合奈达铂(NDP)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分析了89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44例CPT+NDP组,45例TPT+NDP组,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两个周期,CPT+NDP组第1天静脉注射奈达铂80 mg/m2,第1、8、15天静脉注射伊立替康60 mg/m2;TPT+NDP组第1天静脉注射奈达铂80 mg/m2,第1~5天静脉注射拓扑替康1.2 mg/m2,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的RR分别为36.36%和37.78%,DCR分别为72.73%和66.67%,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的近期疗效相似。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5个月和5.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0个月和11.2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远期疗效相似。CPT+NDP组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重于TPT+NDP组(P<0.05),而TPT+NDP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重于CPT+NDP组(P<0.05)。结论: CPT+NDP组及TPT+NDP组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远期疗效相似,前者不良反应以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后者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但均能耐受,可根据患者身体具体情况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基因遗传变异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35例一线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NSCLC患者,收集外周血及活检癌组织标本分别用来进行基因分型及表达测定。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在KDR的标记多态性位点中,只发现了V297I位点的临床意义。V297I位点位于该基因的编码区,在研究人群的基因分布频率为:CC型99例(73.33%),CT型33例(24.44%),TT型3例(2.2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4,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898)。后期比较将TT型和CT型患者合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和野生型CC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1.67%和47.47%(P=0.549)。CT/TT和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6.2和8.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总生存期(OS)方面,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18.9和21.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构建多变量的Cox模型校正之后发现CT/TT基因型对PFS的影响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OR=1.95,P=0.019)。另外,进一步在68例癌组织标本的表达分析中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相对于野生型的CC型患者,癌组织中KDR的表达明显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KDR基因V297I位点可能通过影响KDR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ELOX方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比卡培他滨单药方案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从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进行R0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老年患者(60~82岁)195例,术后接受卡培他滨单药或XELOX方案的辅助化疗(根据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体能状态、医生评估、患者耐受能力及意愿选择辅助化疗方案)。通过医院的病历系统统计入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并按照试验方案进行患者随访。两种辅助化疗方案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估在风险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两种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依据CTCAE 4.0的标准,记录2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该研究中位随访5.75年(随访时间范围:0.30~7.50年)。纳入研究的19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整体患者人群中位无疾病生存期(mDFS)为5.0年,其中XELOX方案组的mDFS为5.5年,显著高于卡培他滨单药方案组的mDFS 3.6年(P=0.047,95% CI:2.06-5.14)。患者整体中位总生存期(mOS)为7.1年,其中XELOX方案组mOS为7.1年,显著高于卡培他滨单药方案组的mOS 4.5年(P=0.021,95% CI:3.30-5.70)。在风险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当患者年龄<70岁,无论是DFS(HR=0.74,P=0.036)还是OS(HR=0.78,P=0.041)患者均能够从XELOX方案中获益;当患者年龄≥70岁时,患者仅DFS(HR=0.77,P=0.035)可以从XELOX方案中获益。无论患者合并症状如何,患者的DFS和OS均能从XELOX方案中获益。但是仅当淋巴结送检的枚数≤12枚、患者接受辅助化疗周期数≥6的时候,患者DFS和OS才能从XELOX方案中获益。不良反应方面,中性粒细胞减少(61.54% vs. 39.74%,P=0.003)及神经毒性发生率(65.81% vs. 0%),XELOX方案组显著高于卡培他滨单药方案组;其他的不良反应,如腹泻、口腔炎、血小板减少、手足综合征、贫血、恶心呕吐、AST/ALT升高、脱发的发生率,两用药方案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XELOX方案不会明显增加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且老年患者(年龄<70岁时)在卡培他滨单药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DFS和OS都可以显著获益,当患者年龄≥70岁时候,仅有DFS获益,而OS则无法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卡培他滨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显著降低R0切除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真实世界中R0切除术后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从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纳入279例R0切除术后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医院的病例系统整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前期随访为患者在医院接受固定周期的辅助化疗期间的随访。后期对预后的随访为电话随访,每3个月一次。随访患者出现复发后接受治疗的情况,重点询问死亡状态和死亡的日期。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依据CTCAE 4.0的标准进行。记录2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27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1岁,范围为19~82岁。男性167例(59.86%)。ECOG评分中0分患者180例(64.52%)。结肠癌和直肠癌分别173例和106例。肿瘤分化方面,分化较好、分化中等、分化较差患者分别为58例,192例和17例。肿瘤分期上,II期患者58例,III期患者221例。错配修复基因(MMR)状态上,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MMR)患者19例,错配修复基因存在(pMMR)患者176例,未做检测患者84例。T1-2和T3-4的患者分别为73例和206例。辅助化疗方面,接受卡培他滨单药辅助化疗患者71例,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208例。纳入研究的279例患者均可评价预后,整体人群的中位DFS为4.7年(95% CI:4.12~5.33),中位OS为6.6年(95% CI:5.74~7.27)。在针对OS的多变量Cox分析中年龄、ECOG评分和病理分期对OS具有独立的影响意义。不良反应方面,2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腹泻等。总体不良事件安全可控。结论:R0切除术后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辅助化疗具有较好的预后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尹子毅  王峰  赵梦  张铁  王丕琳 《金属学报》2019,24(9):1002-100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卡培他滨为基础一线方案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及TYMP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为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和肿瘤科确诊为Her2阴性的且接受卡培他滨为基础一线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共215例。收集患者的外周血液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mRNA表达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电话随访获取患者预后数据。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和预后的关联,用Cox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纳入分析的TYMP的遗传变异位点经过NCBI数据库查阅在中国人群中突变频率大于10%,在预后分析上发现1412C>T位点的关联性。1412C>T位点在本研究中的突变频率为:CC基因型137例(63.72%),CT基因型70例(32.56%),TT基因型8例(3.7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0,符合HW平衡(P=0.798)。以显性遗传的方式把CT和TT基因型合并,对两组基因型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发现:CT/TT和CC基因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6.41%和40.15%(P=0.02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90%和72.99%(P=0.0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11.5和7.6个月(P=0.001)。另外,两组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26.6和24.7个月(P=0.022)。针对PFS构建多变量的Cox模型校正后,CT/TT基因型仍然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6,P=0.011)。87例癌组织标本的mRNA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T/TT基因型患者相对于CC型患者,癌组织中TYMP的mRNA表达明显较高(P<0.001)。结论:TYMP基因1412C>T位点是卡培他滨作为基础化疗药物在一线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