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合成Ni-Ti-Ta系非晶态合金,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球磨不同时间的Ni-Ti-Ta系混合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Ni-Ti合金中加入Ta可促使其形成非晶;按照(Ni51Ti49)1-xTax(x=0,2,4,10,15,20)配比的混合粉末在一定的机械合金化条件下可获得非晶.  相似文献   

2.
最近具有大过冷度 (>60K)液相区的Zr系合金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 ,因为它们具有优异的玻璃形成能力 ,能制成大块非晶态合金 ,如Zr Ti Ni Cu Be、Zr Al Ni、Zr Cu Ni Al、Zr Ti Ni Cu Al,在这些合金中均含有Ni元素 ,其对大块非晶形成有着重要作用。Zr Cu Ni合金非晶形成研究发现与Inoue根据实验提出的玻璃形成的概念不同 ,Inoue认为合金中三种主要构成元素原子尺寸差大于 1 2 % ,负的混合热即易形成非晶 ,但是Cu、Ni原子尺度仅差 3 % ,且原子混合热为 +4kJ/mol。因此必须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析ZrCuAlNi系大块金属玻璃的非晶形成能力、热学和力学性能。运用密实堆积和动态脆性指数模型从理论上确定合金的成分。采用铜模吸铸法在氩气保护下制备圆柱形和圆锥形铸锭。用X射线衍射表征圆锥形铸锭以便确定非晶结构。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临界非晶直径为3 mm。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其热行为,加热速率分别为0.5、0.67和0.83 K/s。γ参数、过冷液相区ΔT_x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等这些实验所得的参数均表明其具有高的非晶形成能力。非晶成分显示其脆性指数为40。合金的压缩试验采用的应变速率为0.016 s~(-1),得到弹性模量约为83 GPa,总应变约为5%,屈服强度为1.6 GPa,硬度为4 GPa。运用密实堆积和动态脆性指数模拟可以预测ZrCuAlNi系合金的非晶形成成分。  相似文献   

4.
张恒  张邦维  谭肇升 《金属学报》1992,28(12):49-54
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动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Sn对液态淬火Cu_(74)Ni_(12-x)Sn_xP_(14)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结构化学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添加Sn可使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得到改善,在x=2—6at-%Sn的成分范围内得到完全非晶组织。  相似文献   

5.
用机械合金化法将晶态Al,Fe金属粉末制成了一般急冷法得不到的Al_(80)Fe_(20)非晶合金粉末,利用X衍射分析、Mossbauer谱研究了球磨非晶化的进程,用DSC研究了形成非晶的热行为。结果表明非晶化的速率受界面扩散反应控制,并随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变化,同时还考察了不同球磨条件对非晶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Zr-Cu-Fe-Al非晶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系统研究了Al含量和Cu与Fe摩尔比对Zr59(Cu0.5Fe0.5)33Al8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增加,Zr59(Cu0.5Fe0.5)41-xAlx和Zr67-x(Cu0.5Fe0.5)33Alx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于Zr59(Cu1-xFex)33Al8合金,当Cu与Fe摩尔比在5∶5~8∶2之间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较好。γ参数及晶化温度研究表明,Zr59(Cu0.7Fe0.3)33Al8合金具有大的非晶形成能力及高的热稳定性。此外,Zr59(Cu0.5Fe0.5)33Al8合金的HRTEM结果表明,由于Cu与Fe混合焓为正,在快速冷却条件下,合金将会发生液-液相分离,形成富Fe和富Cu两液相,之后两液相分别发生玻璃转变,最终形成高数量密度的纳米富Fe非晶粒子分布在富Cu非晶基体上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合金化技术,制备Fe_(68.4-x)Co_(7.6)Si_7B_(10)P_5C_2Cr_x(x=0,1,2,3)非晶合金,并分别使用单辊急冷甩带法和铜模铸造法制备带状和棒状样品。借助XRD、DSC、DTA表征该非晶合金的热力学性能与非晶形成能力;并进一步采用电化学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该非晶合金系在硫酸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微量添加Cr元素,使该合金系的非晶形成能力普遍提高,当Cr元素添加量为2 at%时,获得了该系列非晶合金中的最大过冷液相区间(ΔT_x=59 K),并且成功制备了直径为5 mm的圆棒状非晶样品;同时,由于Cr元素的添加,在1 N的硫酸溶液中,材料表面形成富含Cr元素的保护层,可以有效防止材料内部的进一步腐蚀,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以玻璃形成能力较强的Zr基非晶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对Zr_(41.2)Ti_(13.8)Ni_(12.5)Cu_(10)Be_(22.5)非晶合金初始显微结构进行分析,采用热压法对Zr基非晶合金/纯铜的进行了焊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氩气保护热压法可成功实现Zr基非晶合金/纯铜的焊接,并达到原子级别的冶金结合。当扩散温度为653 K时,在界面附近非晶基体处基本保持非晶态,但是当温度为663 K时,在靠近非晶侧有大量纳米晶形成。因此,扩散温度是影响Zr基非晶合金/纯铜界面微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U_(66.7)Co_(33.3)二元合金,采用小型亚稳合金炉制备样品,结合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甩带速率对该合金形成非晶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在50 m/s的甩带速率下几乎形成完全非晶相,在25 m/s速率下出现了体心四方结构的U_6Co相,在20 m/s以下主要形成了U_6Co相;提高合金熔体的冷却速率可有效增大非晶形成的驱动力,促进非晶相形成。  相似文献   

10.
Ti-Cu二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辊熔体快淬法制备了厚40μm,宽2mm的二元TixCu100-x(x=27,38,42,45,50,57,59,60.5)合金条带。X射线衍射检测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Ti50Cu50和Ti57Cu43两种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TixCu100-x合金的非晶形成范围在50≤x<60之间,即二元Ti-Cu合金非晶形成成分均在富Ti一侧共晶点及其附近处;Ti50Cu50和Ti57Cu43两种非晶合金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玻璃转变温度点,晶化温度相差只有1℃,但熔化温度相差35℃,通过对Zr-Cu、Hf-Cu、Ni-Nb等二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的讨论,发现,当合金系具有2个或2个以上共晶点时,在靠近高熔点组元一侧的共晶点及其附近,具有较强的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