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20Cr2Ni4A齿轮钢的高温渗碳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显微组织、硬度梯度、晶粒度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20Cr2Ni4A齿轮钢在高温渗碳后油淬及高温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加少量残留奥氏体,并在渗层表面弥散分布有碳化物颗粒,渗层表面硬度达58~62 HRC。高温渗碳后奥氏体晶粒度可达到8级,显著提高了渗碳效率。  相似文献   

2.
对20Cr2Ni4A齿轮钢的高温渗碳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显微组织、硬度梯度、晶粒度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20Cr2Ni4A齿轮钢在高温渗碳后油淬及高温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加少量残留奥氏体,并在渗层表面弥散分布有碳化物颗粒,渗层表面硬度达58~62 HRC。高温渗碳后奥氏体晶粒度可达到8级,显著提高了渗碳效率。  相似文献   

3.
Cr17Ni2不锈钢低压真空渗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压渗碳工艺对Cr17Ni2不锈钢进行了渗碳处理,解决了由于不锈钢表面存在钝化膜以及渗碳温度较高而无法采用传统气体工艺进行渗碳的问题,比较了Cr17Ni2钢低压真空渗碳后不同的淬火温度和冰冷处理工艺对试样硬度和心部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想的表面硬度和显微组织是:渗层深度0.5mm,表面硬度≥750HV10,微观组织由细小、弥散分布于马氏体中的碳化物和δ铁素体组成。  相似文献   

4.
某特种车辆斜齿轮轮齿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张立新 《金属热处理》2007,32(Z1):91-94
某特种车辆主动斜齿轮在疲劳试验过程中,齿轮轮齿发生断裂.本文对故障斜齿轮进行了外观和痕迹检查,对轮齿断口和裂纹断口进行了微观观察,检查了轮齿硬度、金相组织及渗碳层.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轮齿为典型的弯曲疲劳断裂,裂纹起源于加载侧轮齿根部圆角表面处且靠近传动轴侧.分析认为,偏载是造成齿轮弯曲疲劳断裂的主要因素,材料硬度偏低对断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脉冲直流辉光等离子技术,对1Cr11Ni2W2MoV马氏体热强不锈钢进行不同工艺参数的离子渗氮。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XRD对渗氮层的显微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离子渗氮工艺参数下,1Cr11Ni2W2MoV钢渗层只由扩散层组成,渗氮温度≤560℃时,渗层主要由固溶N原子的α相组成,并伴有少量的γ'-Fe4N和CrN析出;随着渗氮温度的升高和渗氮时间的延长,固溶N原子的α相逐渐转变成γ'-Fe4N相,当处理温度达到590℃时,渗层主要由γ'-Fe4N和Cr N组成。离子渗氮后渗层的表面硬度较未渗氮前有显著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渗层的表面硬度和渗层深度都随着渗氮温度和渗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渗层硬度梯度分布也随着渗氮时间的延长变得平缓。  相似文献   

6.
齿轮是推土机的重要传动件。弯曲疲劳是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对经调质处理的中碳S48C钢齿轮进行了不同工艺的中频感应淬火和170低温回火,并对部分齿轮进行了喷丸处理。采用MTS Landmark 250 kN型电液伺服试验机测定了齿轮的弯曲疲劳寿命,并检测了轮齿截面的硬度分布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中频感应淬火工艺对齿轮的弯曲疲劳寿命和硬化层深度有影响,喷丸处理可明显提高齿轮的弯曲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
制定了一种18Cr2Ni4WA钢的真空碳氮共渗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该真空碳氮共渗工艺对18Cr2Ni4WA钢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8Cr2Ni4WA钢经真空碳氮共渗、高压气体淬火、深冷与低温回火后,表层微观组织为细针状马氏体,心部为板条状回火马氏体;表面残留奥氏体含量为9.19%(Vol.);试样表面硬度达到了901 HV0.2,有效渗碳层深度达到了1.3 mm。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25Cr2MoV辉光离子渗氮齿轮轮齿在四个应力水平上进行了脉动加载试验,共获得30个弯曲应力一寿命样本。经过统计处理,得到轮齿弯曲疲劳寿命遵从对数正态分布、定寿命下不同可靠度的齿根疲劳强度遵从威布尔分布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拟合出这种齿轮的R-S-N曲线方程和各种可靠度下的轮齿弯曲疲劳极限,填补了国际标准ISO/DP6336/2-80和我国标准GB3480-83的空白,为这种材料齿轮的可靠性设计和寿命预测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相同热处理工艺下20Cr2Ni4A和17Cr2Ni2MoVNb钢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特点。结果表明,17Cr2Ni2MoVNb钢的原材料和热处理后的晶粒比20Cr2Ni4A钢的均匀细小,经淬火+低温回火后,20Cr2Ni4A钢心部晶粒度等级为7级,17Cr2Ni2MoVNb钢心部晶粒度等级为8级。渗碳层晶粒呈梯度变化,最外层最粗但仍与心部晶粒尺寸相当;这得益于V、Nb等微量元素形成的碳化物对晶界的钉扎作用,同时因为含有更多的碳化物颗粒使得17Cr2Ni2MoVNb钢的显微硬度略高于20Cr2Ni4A钢。17Cr2Ni2MoVNb钢的渗层比20Cr2Ni4A钢的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多的碳化物使其耐磨性更优。  相似文献   

10.
渗碳的合金钢齿轮在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能够获得最大的负荷能力。为进行高质量的渗碳处理,必须非常仔细地控制渗层深度、渗层显微组织和表面硬度。碳渗入轮齿的深度是气氛碳势、温度、时间和钢的成分的函数。零件渗碳生产之诸多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以及在何处测量渗层深度?在许多齿轮的图纸或渗碳技术条件中,要求的渗层深度是在轮齿内部获得一定硬度值处,通常是齿面到HRC 50处的法向距离。最有效的测试部位是在齿侧中部的单齿啮合最低点(LPSTC)处。这比碳的渗入深度复杂得多,因为此硬度不仅受钢中含碳量的影响,而且和钢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11.
34Cr2Ni2Mo     
正34Cr2Ni2Mo结构钢具有高的强度、韧度和良好的淬透性和抗过热的稳定性,但白点敏感性高,有回火脆性。焊接性较差,焊前需经高温预热,焊后需消除应力,经调质后使用。一般制作强度高、塑性好的重要零部件,渗氮处理后制作特殊性能要求的重要零件,如轴类、齿轮、紧固件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得到17Cr2Ni2MoVNb和20Cr2Ni4A齿轮钢在1000~1150 ℃、0.01~10 s-1的流变应力曲线,构建了两种钢的动态再结晶Avrami动力学模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两种钢在高变形温度、低应变速率下易发生动态再结晶。17Cr2Ni2MoVNb钢中较高的Nb和Mo含量对动态再结晶的抑制作用大于20Cr2Ni4A钢中的高Ni含量的影响,导致在相同的热变形条件下17Cr2Ni2MoVNb钢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小于20Cr2Ni4A钢。17Cr2Ni2MoVNb钢的最佳热加工工艺参数为:温度为1050~1150 ℃、应变速率为0.1~0.6 s-1;20Cr2Ni4A钢的最佳加工参数为:温度为1100~1150 ℃、应变速率为3.3~5.5 s-1。  相似文献   

13.
Cr−Ni     
  相似文献   

14.
某机械厂生产的连铸机扇形段水平段在钢厂使用半年后拉杆发生失效断裂。文章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化学分析、断口和组织观察以及模拟热处理实验对30Cr2Ni2Mo拉杆断裂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Cr2Ni2Mo拉杆发生的是冰糖状沿晶脆断;材质的高温回火脆性导致韧性不足,再加上预紧可能的操作不当以及环境腐蚀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裂纹发生并导致最终断裂。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2Cr13Ni2不锈钢螺母的开裂失效机制.结果表明,开裂螺母的组织粗大,晶界处的碳化物和硫化物引起了晶间腐蚀,裂纹萌生于粗晶间腐蚀部位,导致该螺母发生沿晶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7.
Ni 3 Al-0.1B containing 2% Cr was subjected to a thermal cycling oxidation test in pure flowing oxygen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t temperatures cycled between 400 and 1300 K. Scales formed on the alloy spalled repeatedly after several tens of cycles, resulting in a considerable mass loss of mass of the specimen. The isothermal oxidation behavior of the alloy was also studied at temperatures of 1300, 1400, and 1500 K in the same oxidizing atmosphere. Characteristic breakaway oxidation caused by extensive scale blistering was observed at 1300 and 1400 K after a protective period of about 50 ksec, whereas the oxidation at 1500 K followed a parabolic law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blistering. Particularly at 1300 K, the alloy grain boundaries provided favorable sites for blistering. The influence of Cr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modific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y of the scale.  相似文献   

18.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2Cr19Ni9Mo不锈钢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效强化及形变强化的综合作用可使2Cr19Ni9Mo不锈钢得到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