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B10铜镍合金流动海水冲刷腐蚀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旋转圆桶冲刷腐蚀试验机,利用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结合表面分析、失重测量研究了B10铜镍合金流动海水冲刷腐蚀、成膜过程和膜层的电化学信息,探讨了流速及腐蚀时间对成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B10合金在0、1、2、3、36、4m/s的试验流速海水中的腐蚀速度随着腐蚀时间的变化规律相似,在静止和流动海水中都会生成内、外双层保护性的腐蚀产物膜,随着流速增加,产物膜因受流体力学作用增大而被冲刷削薄;腐蚀反应阳极区随海水流速和时间变化较大,腐蚀受阳极反应和传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3.
4.
5.
国产B10铜镍合金海水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B10铜镍合金(CDA706)国产管材,板材长期实海暴露腐蚀规律研究,并用金相,扫描电镜(SEM)等物理测试方法,分析观察该合金在海水中腐蚀敏感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经过4年实海全浸暴露,强度较低的B10铜管在厦门站和舟山站腐蚀速度最高,表现为击腐蚀和沿晶慢形貌,而强度较高的B10板材,其年均腐蚀速度表现出很大的温度敏感性,在榆林站暴露的两种材料局部腐蚀均明显偏高,通过腐蚀形貌观察及腐蚀产 相似文献
6.
焊缝腐蚀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由于熔化过程而导致焊缝切面上金属成分和显微结构上的微小差别,引起不同区域之间的电化学电位的不同,造成了惰性最小的元素的优先溶解的电池作用而受到了腐蚀。本文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7.
8.
采用可原位测量的管流式试验装置,利用失重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对比研究了B10管在静态和动态天然海水中的腐蚀行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并通过SEM、XPS等分析了其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结果表明,在两种海水暴露条件下,试样的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B10管表面在静态下生成的腐蚀产物主要是Cu2O,而在动态条件下则为NiO、Cu2O和FeOOH,其中NiO和FeOOH的存在降低了腐蚀速率,提高了B10管的耐蚀性。本文研究表明冲刷状态有利于B10管表面形成更为致密的腐蚀产物膜,对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海水管路动态条件下B10管成膜质量和服役性能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温静态挂片试验以及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在室温0.2mol/LNaHSO3+0.6mol/L NaCl溶液中,对608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焊缝以及6082铝合金母材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轴转速为1200r/min,焊接速度为200mm/min,搅拌头倾角为3°时的焊缝与母材相比,平均腐蚀速率较小,腐蚀电位Ecorr正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J变小。同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室温静态挂片试验试样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焊缝表面上只出现少量较浅的点蚀坑,而母材表面的点蚀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轴向漏磁检测技术,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牵拉试验对管道环焊缝的漏磁场进行分析。通过改变焊缝余高以及焊缝中心处椭球型凹坑缺陷的尺寸,得到了描述漏磁场特征的磁通密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焊缝中心无缺陷时,漏磁信号呈典型的增厚型特征,且随余高增加,磁通密度径向分量峰峰值、轴向分量峰谷值均非线性增大;焊缝中心存在椭球型凹坑时,漏磁信号出现复合现象,即表现为外侧焊缝的增厚型与中心缺陷的减薄型漏磁信号的叠加,且随余高增加,焊缝处缺陷的减薄型信号特征减弱。相同缺陷在管壁、熔合区、焊缝中心处的漏磁信号依次减弱,说明同样缺陷在焊缝中心时最不易被检出,该结果与牵拉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亚铵法制浆造纸设备腐蚀的问题,采用三电极电化学研究法,金相组织分析法及重量法研究了造纸蒸球焊接热影响区在亚硫酸铵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和亚硫酸铵溶液浓度增大,均促使焊接热影响区的腐蚀速率增大;随着亚硫酸铵介质pH由酸性向碱性转变,极化体系中阳极区均出现钝化,其腐蚀速率减小;Q235钢用J420焊条焊接后,热影响区的组织特点决定了其耐蚀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SAF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在尿素介质中的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AF2205双相不锈钢和尿素级316不锈钢对接焊热影响区在工业尿素合成介质中的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焊接线能量对热影响区的耐蚀性有重要影响,腐蚀最重处是在距离熔合线3-6mm区域,局部腐蚀深度随线能量的增加而增大.SAF2205不锈钢焊接线能量对热影响区腐蚀的敏感程度比316L不锈钢大. 相似文献
13.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laser-welded T-250 maraging steel are measured, with attention paid to the influence of strain rate
and gaseous hydrogen on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welded specimens. Post-weld heat treatments are performed on laser-welded
specimens to obtain underaged (WU), peak-aged (WP), and overaged (WO) specimens. Hydrogen embrittlement (HE) affects the tensile
fracture behavior of the welded specimens; HE changes not only the fracture mode but also the fracture location. Without the
influence of hydrogen, the fracture location is at the softest region, the weld metal (WM), and the fracture appearance reveals
a ductile dimple fracture. For welds sensitive to HE, the fracture is initiated at the heat-affected zone (HAZ) with coarse
grain size, and the associated fracture surface exhibits intergranular and quasi-cleavage fractures that are brittle in nature.
In addition, the HAZ with coarse grain size is more prone to HE, as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in the welded specimens. The
WU specimens are susceptible to HE in air under a low strain rate, while the WP specimens are only susceptible to gaseous
hydrogen embrittlement (GHE). However, the WO specimens are immune to GHE and insensitive to strain rate. 相似文献
14.
通过热模拟方法得到X60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并对其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了母材及其热影响区在两种不同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当腐蚀介质使X60钢及其热影响区表面产生活性溶解时,热影响区的耐蚀性优于X60钢;当表面均生成腐蚀产物膜时,X60钢表面的产物膜保护性较好,使得耐蚀性优于其热影响区 相似文献
15.
以凝固温度范围极宽的合金为对象,研究焊接热影响区的液化现象,表征该区域中出现的连续孔隙状裂纹,并分析其产生机理. 结果表明,连续孔隙状裂纹的产生与母材中残余第二相颗粒的连续分布、热影响区中出现的严重液化现象及液相的流失密切相关. 其产生机理在于:焊接加热时,第二相颗粒加剧了晶界液化的程度,并形成连接热影响区和焊接熔池的液相通道;冷却过程中,由于熔池区熔体体积收缩促使热影响区中的液相流向熔池;凝固末期,通道因胞状晶生长而被堵塞,导致液相无法从熔池回填,从而在热影响区形成连续孔隙状裂纹. 相似文献
16.
17.
工程上普遍认为,通过焊后热处理(PWHT),如果方法得当,可以提高焊缝金属的断裂韧性值。但是,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焊后热处理对断裂韧性也并不是都有好的影响,比如,热处理之后,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断裂韧性就可能有恶化的现象。本研究设计了对比CTOD(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发现热处理之后热影响区组织变粗大,碳化物大量析出并聚集长大,使得断裂韧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thermal simulated technology,the continuous cooling trarsforming curve (SH-CCT) of domestic X80 was measured,and the variation rule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arsened-grain heat-affected zone(... 相似文献
19.
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补焊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对温度场进行一定的简化。焊接应力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两部分,分别给出了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的计算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以BHW35钢补焊为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有限元的实现过程。并分别给出了一次、三次、五次补焊的模拟结果。并将计算模拟值与实际测量数值比较。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数值基本吻合。并根据应力分布情况,得到一些结论,焊缝中心的残余应力变化不大;热影响区存在较高的残余拉应力,且同一位置,随修复次数的增加,应力值逐渐提高;残余拉应力区宽度变大。文中还给出了焊后热处理后的应力大小情况,以证明焊后热处理能改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