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动态载荷下Al—Li合金剪切变形局部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钟万里  张匀 《金属学报》1999,35(4):384-386
采用Hopkinson压杆装置,对4种时效处理的Al-Li合金在冲击压缩试验时变形局部化产生的力学条件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4种处理的合金均产生两种类型的剪切带即形变剪切带和白剪切带,它们是在局部化过程中不同形变阶段下形的。两者无本质上的差别。白色剪切带内未发生相变。大应变和高应变率是产生力剪切带的必要条件,即材料在一定的高应变率下形变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形成剪切带,电镜研究表明,剪切带内无畸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对AA7055铝合金试件分别进行1到4次动态压缩,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压缩后试件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动态压缩时7055铝合金的宏观力学性能及剪切局部化现象。随着压缩次数的增加,材料的力学响应由应变硬化转变为应变软化,同时试件微观组织由均匀变形转变为形成剪切局部化;初始形成的剪切局部化对试件的屈服应力没有影响,随着加载的进行,剪切局部化的发展与流动应力的下降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3.
粉末烧结钨合金材料的绝热剪切变形局域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志刚  李凡庆 《金属学报》1999,35(8):829-833
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上对斜圆柱粉末烧结钨合金试件进行了冲击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件的宏观破断现象;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钨合金中出现绝热剪切带这一变形局域化现象。实验结果表明,钨颗粒的形状和空间取向对钨合金剪切变形形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应力状态下铝合金变形及损伤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改装的Arcan夹具对铝合金(6063)的蝶形试样进行0°,30°,45°,60°,90°的拉伸及拉伸卸载试验,研究了铝合金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变形及损伤机理。结果表明:铝合金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工程应力一应变曲线明显不同。0°加载时,在蝶形中心产生微孔洞,微孔洞之间剪切,从而产生了微裂纹。随着微裂纹的扩展、连接导致试样断裂。随着试样中三轴应力度的减小,在蝶形试样中心的剪切应力不断增大,同时在蝶形试样中的剪切变形带越来越集中。显微裂纹首先在剪切带中产生,随着微裂纹的扩展导致试样的断裂。90°拉伸时,在蝶形中心形成明显的剪切变形带。90°加载时,在试样中产生的剪切带是形变剪切带而非相变剪切带。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角度拉伸试验进行模拟,从而得出了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塑性区的形状和大小。  相似文献   

5.
粗晶粒Al多晶试件拉伸变形局部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剑荣  王曦  虞吉林 《金属学报》2001,37(7):717-722
采用二维随机有限元法(SFEM)模拟了准静态拉伸载何下具有随机不均匀材料属性的粗晶粒Al多晶试件的力学响应,模型考虑了晶粒的弹性各向异性和由于位错不均匀分布引起的晶粒屈服强度的差异,探讨了晶粒屈服强度分布及其样本差异对试件力学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ZG230-450钢魏氏组织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结合力学性能测定,探讨了ZG230-450钢中魏氏组织的微观结构,以及魏氏组织对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魏氏组织针由多个块状的亚晶粒组成,亚晶粒边界由位错缠结而成,在亚晶粒内有较高的位错密度;裂纹首先在晶界的析出物和缺陷处萌生并扩展,而魏氏组织对裂纹的扩展有较大的阻碍作用;魏氏组织的存在能提高钢的力学性能,特别是钢的强韧性,并降低钢的韧脆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齐大山铁矿边坡混合岩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场演化规律,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和白光数字散斑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混合岩变形局部化研究,得到了岩样的水平位移场变化及变形局部化带形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岩岩样的破坏大致分为压密、弹性变形、变形局部化带缓慢形成及加速形成并趋于稳定4个阶段,压密状态时,岩样最大水平位移值较小,随着荷载水平的不断增大,水平位移值梯度变化凸显,形成变形局部化带,微小裂隙逐渐扩展成较大裂隙,并贯通试件内部,使得岩样损伤加剧,由单轴压缩状态向整体拉伸位移状态转化,加载后期局部化带变宽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奥氏体化条件对半钢热变形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含1.77%C的半钢按1120℃×10min和1050℃×30min两种条件奥氏体化后进行了热变形试验。由于奥氏体化条件不同,奥氏体的碳浓度不同,残留的未溶碳化物量不同,导致热变形时动态再结晶、续动态再结晶及静态再结晶过程的差异。经1120℃×10min奥氏体化后,在1000℃以上热变形时,奥氏体以晶界弓凸形核长大方式动态再结晶。在950℃以下热变形时,奥氏体以“亚晶界独立生长成为大角度晶界”方式动态再结晶。经1120℃×10min奥氏体化,在950℃以下变形后等温保持时,由于碳化物强烈析出,静态再结晶过程不能进行,此时碳化物主要是在晶界网状析出或在晶内成片状析出。经1050℃×30min奥氏体化,热变形后发生静态再结晶,且由于碳化物的钉扎作用,可以实现静态再结晶细化晶粒。在此条件下热变形后可以获得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这样可以缩短球化退火时间或省去球化退火工序进行锻后直接淬火,取得优质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金属玻璃的室温塑性变形一般高度局域于剪切带中,因此剪切带行为主导着金属玻璃的变形与断裂机制,对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韧性及疲劳性能等)有重要影响.鉴于剪切带行为对理解和改善金属玻璃力学性能的极端重要性,长期以来关于剪切带的研究一直是金属玻璃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作者近年来在剪切带变形与断裂机制上的研究结果,阐述金属...  相似文献   

10.
对中铬半钢经高温形变后所获得的碳化物在等温球化过程中的球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碳化物是以大粒子吞食小粒子和短条状碳化物分断及棒端溶解自身球化的方式进行球化长大的,特点是碳化物尺寸逐渐增大,数目逐渐减少,当等温球化温度为650℃时,其长大速度符合经验公式:Vr=1.2274*10^-3/(0.323 0.0062t)^2(um/min)。  相似文献   

11.
低温变形低碳钢超细铁素体的形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Gleeble 2000热模拟实验机上通过变形同时水淬和减少变形量的方法,对普通低碳钢低温变形获得超细晶铁素体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细晶铁素体的获得主要是形变诱导铁素体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870-760℃低温80%变形可以获得的等轴均匀超细晶铁素体。形变量控制铁素体的析出量和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影响形变诱导铁素体所需的临界变形量。冷却过程对铁素体的析出量不产生决定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不同合金元素的双相钢(F+M)经不同时效工艺处理后铁素体精细结构、显微组织变化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相钢低温时效(≤70℃)后铁素体的显微硬度时效曲线有硬度峰,这是由于铁素体中淬火空位迁移,并且聚集成位错圈,构成点阵障碍。这种点阵缺陷阻碍了可动位错的滑移,造成了摩擦硬化。宏观力学性能上表现为硬度升高,σ_b、σ_s上升。  相似文献   

13.
碳钢及低合金钢8年大气暴露腐蚀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总结了7个试验站17种钢的8年大气暴露腐蚀试验结果探讨了用短期数据推测长期腐蚀情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低碳钢应变时效过程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虑渗碳体粒子影响和位错过饱和度及碳浓度变化条件下,提出了描述在低碳钢时效过程中位错周围Cottrell气团形成的数学模型,并以超低碳钢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应变时效实验,以验证提出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渗碳体粒子对Cottrell气团形成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低碳钢形变诱导铁素体相中碳原子的扩散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模拟机Gleeble-3500在温度Ae3-Ar3之间对低碳钢进行了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实验研究,其应力-时间曲线表明,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在很短时间内转变完全,碳(C)得不到充分扩散.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诱导铁素体相中C含量远高于常规铁素体中的C含量.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由于C含量的过饱和导致诱导铁素体是一种非稳定状态的过渡相,在回火过程中,诱导铁素体相中过饱和C将扩散逸出而最终向稳态铁素体相转变,其硬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相变进行低碳钢的亚微米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碳微合金钢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利用相变进行亚微米化的新方法.通过大变形量温变形和循环淬火相结合的方法,使奥氏体晶粒细化到1-2 μm.在一般冷速的连续冷却条件下,得到的铁素体粒径接近或超过原奥氏体晶粒;若冷却过程中在Ar3点以下施加较大的变形,则可以获得尺寸为0.1-0.3 μm的亚微米级铁素体组织.大变形量的温变形使得原始组织中的碳化物分布均匀,促进了加热过程中碳化物的溶解及超细奥氏体晶粒的形成;晶界滑动促进奥氏体的晶界形核可能是超细奥氏体形变诱导相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低碳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中的组织及取向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EM,TEM及EBSD研究了低碳钢在750℃ ,10s-1应变速率条件下形变过冷奥氏体的组织及取向变化.结果表明,组织演变由二个阶段组成,形变前期是以形变强化相变铁素体转变为主;当应变达到一定时,以铁素体的动态再结晶为主.应变量较小时,形变强化相变铁素体晶粒优先在原奥氏体晶界形核,随应变量的增加,以相界前沿畸变区的反复形核为主,铁素体转变量逐渐提高,同时珠光体等第二组织增多,铁素体晶粒内部位错密度提高.铁素体连续动态再结晶初期亚晶在珠光体与铁素体交界处优先形成.随应变增加频率提高.形变前期<001>织构为相变铁素体在取向上的特征;形变后期<111>织构是动态再结晶铁素体在取向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合金元素对碳钢和低合金钢在大气中耐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我国七个试验点十七种钢的八年大气腐蚀试验数据用动力学公式D=At~n作了回归处理,用逐步回归方法获得了主要合金元素含量与公式中系数A_1n的关系式,探讨了合金元素对碳钢和低合金钢在大气中耐腐蚀性的影响。磷、铜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硫急剧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性;硫、磷含量在很小范围内即有明显作用。与一般概念相反,硅能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铬、镍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大森等和Habraken曾分别研究了低碳低合金钢中出现的B_Ⅰ型、B_Ⅱ型、B_Ⅲ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的特点和形态。我们对低碳Mn-Nb-V和Mn-Mo-Nb-V钢中的贝氏体进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贝氏体形态和转变。试验用钢用感应炉冶炼,锻成直径15 mm的圆棒,经退火加工成直径12mm厚2mm的片试样。其化学成分如下(w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