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考虑受主炸药盖片对撞击入射冲击波衰减作用的基础上,得到了改进的飞片起爆计算模型,经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这一改进模型更符合实际系统。  相似文献   

2.
典型传爆序列分析及其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典型传爆序列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物理模型;并在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础上建立起了数学仿真模型.通过MAZE和DANA2D软件处理得到仿真结果.建立了典型传爆序列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得到迫-6传爆序列诸元件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BNCP驱动飞片的能力,采用光纤位移干涉仪(DISAR)对其速度进行了测试,获得了速度成长曲线.测试结果显示:当BNCP在1.645g/cm3和1.623 g/cm3密度下驱动0.1 mm厚的钛飞片时,飞片速度分别可达3400m/s和3 300m/s左右.同时,通过VLW状态方程程序计算了BNCP的等熵膨胀数据,拟合出其JWL状态方程参数.将JWL状态方程参数运用于软件LS-DYNA中,对BNCP驱动飞片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数值模拟与实验曲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双灵敏度VISAR测试了小尺寸传爆药装药的爆轰反应区厚度.试验采用JO-9C和HNS传爆药,装药直径为6mm和4mm,约束条件为45~#钢和有机玻璃,利用4μm厚的铝箔作为粒子速度载体,得到了装药与LiF窗口界面粒子速度的全过程.结果表明:JO-9C小尺寸装药的反应时间约为40ns,相应的反应区厚度约为0.22mm和0.23mm;HNS小尺寸装药的反应时间约为120ns,相应的反应区厚度约为0.60mm.  相似文献   

6.
应用起爆理论、冲击波汇聚理论、有效装药理论等,设计了凹球型传爆药装药结构,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凹形传爆药起爆过程进行研究,最后对新结构传爆药的起爆威力与常规圆柱型传爆药进行了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7.
针对引信传爆管输出飞片远距离引爆弹丸主装药优化设计问题,应用ANSYS/LS-DYNA软件研究了12种飞片起爆方案,模拟出炸药驱动飞片起爆过程,并得出不同形状、不同厚度飞片冲击起爆炸药时炸药端面爆轰压力与时间的曲线。结果表明:在飞片厚度设计经验范围内,平板型飞片冲击炸药的爆轰压力随飞片厚度增加而增大;碟型飞片冲击炸药的爆轰压力随飞片厚度增加而减小;锥型飞片越厚越不易引爆炸药,而球缺型飞片越薄越不易引爆炸药,并且对飞片厚度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卢斌  胡继国 《火工品》1996,(3):13-16,52
介绍了一种爆轰感度高,抗静电,装药性能优良的传爆药,性能测试与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药传爆可靠,爆轰波形对称性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侧向钢凹法考察传爆药柱的起爆效果,通过改变聚奥-X传爆药柱的药量,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聚奥-X最佳起爆效果的药量。初步讨论了传爆药技的形状对起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微通道传爆,设计了一种装有条形导爆药的微小型错列式传爆序列,改进了条形装药的压装方法。在条形导爆药两端分别使用微小型电雷管和传爆管作为输入和输出,形成具有两个直角的传爆通道,进行雷管对正的传爆试验和雷管错列的隔爆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压装方法工艺性良好;0.8 mm药高的条形导爆药传爆可靠,雷管与导爆药最近距离为2 mm隔爆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不同传爆距离对传爆管轴向输出威力的影响,运用LS-DYNA分别仿真不同传爆距离下圆柱形传爆管、聚能凹穴结构传爆管爆炸威力钢凹试验、铝凹试验和铅板试验,得到了不同传爆距离下传爆管输出威力对应的钢凹深度、铝凹深度和铅板炸孔直径大小。结果表明:随着传爆距离的增大,两种结构传爆管轴向输出威力出现较大差异,聚能凹穴结构传爆管更适合远距离传爆,并且不同试验方法的仿真结果变化也不同。为提高传爆管轴向输出威力,在装配圆柱形传爆管时要严格控制轴向装配间隙,使其与战斗部装药尽可能紧密接触,而对于聚能凹穴结构的传爆管则不需要特别控制轴向装配间隙;相比于钢凹试验法和铅板试验法,铝凹试验法更适用于评定传爆距离不同时传爆管爆炸威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微小型传爆序列装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种采用MEMS技术的微小型引信的传爆序列结构,研究了不同许用传爆药剂在微小型传爆序列中的起爆感度、最佳装药密度。研究结果表明:JO-9C(超细化)的起爆感度较高,传爆序列最佳装药密度为起爆端1.75g/cm^3、输出端1.80g/cm^3,试验结果对小型化传爆序列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爆轰驱动飞片撞击铁电体的冲击加载方案,优化了铁电体受冲击去极化放电、实现大电流爆电能源的性能,建立了这种方案的物理模型,给出了模型关键参数的设计算法并通过数值计算进行了模拟验证,实现了刘加载条件的定量控制,对实际的工程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微起爆序列中结构间隙对传爆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微起爆序列仿真模型,并运用JWL和Lee-Tarver方程进行计算,得到了起爆二级药柱的3种尺寸微药柱的临界间隙值。将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采用任意反射面激光位移干涉测试技术(Displacement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DISAR)分别获得了聚酯薄膜飞片、铝/聚酯薄膜飞片及铜/聚酯薄膜飞片在金属箔电爆驱动下的速度历程。结果表明,在充电电压为25.4 kV时,聚酯薄膜飞片在加速腔中的有效加速时间为1.6μs,最高速度约4.4 km·s-1;铝/聚酯薄膜飞片和铜/聚酯薄膜飞片在加速腔中的有效加速时间均大于3.0μs,最高速度均小于4.0 km·s-1。电爆驱动时,飞片材料对其运动特性有较大影响。金属/聚酯薄膜飞片相对于聚酯薄膜飞片更利于保持飞片的运行姿态,但飞行同样距离时其速度要低。  相似文献   

16.
小尺寸下装药直径对JO-9C爆压影响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锰铜压阻法对JO-9C在小尺寸装药条件下的爆压值进行测定,得出了各装药直径下的爆压值,并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小尺寸下装药直径对爆压影响显著,且装药直径越接近临界直径这种影响越大.理论分析得出:这些影响是由小尺寸条件下产生非理想爆轰引起的.最后用ORIGIN软件建立了1.5~5 mm爆压随装药直径的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平板式微小型爆炸序列,将HMX基导爆药JO-9C(Ⅲ型)在薄板空腔内压装成长条形代替柱形导爆药,在其两端分别使用轴向与条形导爆药表面垂直的微小型电雷管和传爆管作为输入和输出,形成包含两个直角的传爆路径。对比研究了不同温度(高温、低温、常温)条件下的爆炸序列在条形导爆药高度为0.8 mm和1.8 mm时的传爆性能。结果表明:微小型电雷管、传爆管与药高为0.8 mm的条形导爆药组成双直角传爆路径的爆炸序列能够逐级传爆;爆炸序列温度越高,作用后对约束件破坏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炸药冲击起爆理论和拐角效应,研究了埋入式半球形反射板起爆模型。利用主装药轴向钢凹法和主装药侧向钢凹法,对埋入式半球形反射板起爆模型、埋入式半球形起爆模型和埋入式圆柱形起爆模型的起爆威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埋入式半球形反射板起爆模型较埋入式半球形和埋入式圆柱形起爆模型的起爆威力明显提高。该新型传爆序列对于解决钝感主装药的安全、可靠起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国田 《火工品》1999,(2):49-51
叙述了我国传爆药研究和性能检测的基本状况以及现有的传爆药综合技术标准和有关;简要介绍了改建后的传爆药生产线以及传爆药研制、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DNTF基钝感传爆药冲击波感度与小尺寸传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DNTF基传爆药的冲击波感度,同时不显著降低其沟槽装药传爆性能,选择了几种钝感炸药和钝感剂,研究了其对DNTF基传爆药传爆能力的影响,并测试了钝感配方的冲击波感度.结果表明:当DNTF与TNT、DNAN形成低共熔体,并采用TATB、石蜡、聚酯混合钝感,体系中DNTF含量为50%~ 60%时,装药爆轰波直线传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