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滚仰式捷联导引头跟踪原理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雨  赵剡  张同贺  吴军彪 《航空兵器》2010,(5):55-58,64
分析了滚仰式捷联导引头的跟踪原理。由刚体转动运动学原理推导出滚仰式捷联导引头隔离弹体扰动的指令角速度,通过坐标变换对滚仰式导引头的跟踪控制指令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考虑横滚、俯仰两轴平台动力学模型、力矩电机模型,建立了滚仰式捷联导引头捷联稳定与跟踪的一体化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的仿真表明,所建立的一体化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王琪  付书堂 《航空兵器》2012,(6):7-9,19
捷联导引头是空空导弹导引头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其天线与弹体固连,隔离弹体姿态扰动对导引头测量信息的影响是其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分析捷联导引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角速度补偿型捷联去耦算法,并利用导引头波束指向在惯性空间变化率为零的特点,推导出三维空间中捷联去耦算法的实现形式,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全捷联导引头探测器与弹体固联,不能直接获取惯性视线角速率的问题,系统地对多种具有代表性的解耦方案和视线角速率重构方案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附加速率补偿法、抖动自适应法、相控阵雷达前馈补偿法和卡尔曼滤波法,并对各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其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对全捷联导引头解耦方案的工程化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导弹弹体转速变化范围较大,会给导引头有效跟踪目标带来困难.为消除弹体转速变化对导引头跟踪目标的影响,文中提出一种导引头自适应弹体转速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不但可以在弹体转速变化的情况下实时提供正确的目标方位信息,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导引头的进动效率,实现导引头在自旋弹体下消除转速变化对其影响,达到导引头精确跟踪目标,保证导弹命中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提高导引头稳定平台对弹体姿态去耦能力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导引头稳定平台对弹体姿态扰动的去耦能力,指出了稳定回路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对提高去耦能力的影响,探讨了工程上常用的两种方法,即针对弹体姿态扰动的开闭环复合控制和Ⅰ型系统,并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可有效提高去耦能力。  相似文献   

6.
刘伟  柯芳  朱斌  樊键 《兵工学报》2010,31(12):1669-1673
为了使半捷联导引头系统在多种扰动和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下仍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建立了导引头半捷联稳定平台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干扰力矩和弹体扰动及本身结构参数的变化对半捷联稳定平台的影响,提出了双环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方案。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表明:双环变结构控制对弹体扰动和干扰力矩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对系统结构参数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在有精确角位置传感器硬件保障和优良的微分算法条件下可望在半捷联导引头稳定平台伺服回路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平台式激光导引头在当前的激光制导武器中并不常见.这种导引头的目标探测器安装在一个十字固连的二自由度平台上,借助平台的运动来消除弹体运动对光学探测系统的影响.与此相适应,该型导引头有一套独特的控制电路来保证其正常工作.本文对该导引头及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捷联式导引头与弹体固联,弹体姿态的扰动会导致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呈现复杂的运动特性。为了实现对目标的稳定跟踪,必须扩大导引头的搜索范围,从而降低了目标跟踪算法的实时性。文中建立了捷联式图像导引头的解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弹体姿态的解耦算法,利用惯性设备采集到的实时姿态角等信息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可稳定的实现目标的实时跟踪。  相似文献   

9.
针对弹体扰动对导引头光电稳定系统视轴稳定性的影响,对影响导引头光电稳定系统稳定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稳定回路模型。基于在线半实物仿真思想,利用dSPACE系统,设计了光电稳定系统视轴稳定精度的测试系统。采用该系统对某光电稳定系统视轴稳定精度进行了测试,并对稳定回路控制器进行在线调整。该方法使设计的光电稳定系统满足了其稳定精度要求,获得比传统方法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刘菊艳 《飞航导弹》1993,(6):47-52,35
介绍了美国海/陆军联合毫米波(MMW)导引头新技术计划,旨在开发防御战略导弹用的稠密大气层拦截器的先进导引头部件,重点是Ka(35GHz)和W(94GHz)波段导引头部件;概述了固态发射机和整体发射/接收模件与主动式电控阵列综合应用的潜力.该计划的大部分内容涉及高超音速气动加热环境下的天线罩开发技术.这些研究工作可望对未来导弹导引头的设计和实际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还讨论了实现弹体固联式即捷联式导引头的几种方法,最后讨论了实现平面天线和共形弹体固联式天线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捷联去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是导引头体制发展的一个重要新领域,捷联去耦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在分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捷联去耦的系统方案,并利用坐标变换以及弹目视线在惯性空间的不变性原理,对捷联去耦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推导,最终得出适应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捷联去耦算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捷联导引头输出的信号中耦合有弹体姿态角运动信号,不宜直接用于弹体控制。文中采用直接安装在导引头上的速率陀螺输出的弹体角运动信号对雷达输出信号进行解耦,并针对多模导引头给出解耦电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雷达位置伺服系统的跟踪能力,以目标信息滤波为基础,设计了雷达导引头伺服控制系统。运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了导引头稳定控制回路;运用角度卡尔曼滤波及多普勒跟踪回路的修正信息,通过引入机动目标的当前统计模型,估计出天线转动的控制指令,实现了角度跟踪的前馈控制。经6DOF仿真环境验证,该方法不仅能够消除目标加速度的稳态误差,同时能够改善导引头的角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4.
导引头伺服系统去耦系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耦系数是雷达导引头伺服系统稳定回路的重要性能指标,传统的测试方法用转台直接模拟弹体扰动信号来测试,根据定义可采用等效的电信号注入方法进行测试。本文针对电信号注入的去耦系数测试方法,采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FFT谱分析算法实现自动化测试。  相似文献   

15.
李波  韩月  丁翔  李曦彤 《兵工学报》2018,39(5):919-926
单一雷达制导的空地导弹在攻击地面群目标时,往往因为末制导阶段雷达导引头不能锁定单一目标而导致攻击失败。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方法。建立四波束天线雷达导引头模型和六辐射计红外导引头模型,设计一套包含雷达单独制导、雷达与红外共同制导和红外单独制导3个阶段的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方案,实现空地导弹对地面群目标攻击过程的仿真。以导引头误差角、导弹过载以及脱靶量为指标,对比分析单一雷达制导模式和复合制导模式下的攻击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目标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相对于单一制导模式,复合制导模式下的导弹过载更稳定,命中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雷达导引头测角出现偏差的问题,在海面多路径效应下,对舰空导弹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影响进行 研究。依据多路径效应的技术原理,结合导引头与目标的几何位置关系,构建多路径效应模型,利用仿真方法,分 析目标飞行高度和擦地角对雷达导引头跟踪角偏差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研究为雷达导引头降低多路径效应提 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捷联波束稳定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是空空导弹导引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相控阵天线与弹体固连,捷联波束稳定是其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分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捷联波束稳定的方案,利用弹目视线在惯性空间不变的原理,推导并得出适应于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捷联波束稳定算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现有反辐射导引头抗诱偏技术主要是着眼于提高反辐射导引头自身的分辨率,以实现尽早区分目标雷达与诱偏源的目的。文中从另一个角度人手,在不提高反辐射导引头分辨率的前提下.基于无源被动定位技术、虚拟导引头技术以及故障检测技术给出了一种新的抗诱偏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无源被动定位技术估计出目标惯性系下的坐标,再用虚拟导引头技术计算出视线角等制导信息输出,并利用故障检测技术将导引头输出与虚拟导引头输出进行比较以确定反辐射导引头是否被干扰,如果被干扰则切换到虚拟导引头制导。最后对一个例子进行了仿真,初步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与主动雷达导引头不同,被动雷达导引头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目标雷达的参数,对于被动雷达导引头的设计,研究导引头所攻击目标雷达的参数分布特点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空空导弹的攻击目标分析其机载雷达的参数分布特点,并根据机载雷达的参数特点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拖曳式诱饵对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拖曳式诱饵的产生对雷达导引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文章分析了拖曳式诱饵的干扰机理、设计原则和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提出了PD雷达/光学复合制导、提高距离分辨力、提前分离谱线等抗干扰方法,分析了这几种对抗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