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小直径低爆速金属导爆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猛炸药中通过加入一些添加剂,可以减弱炸药的爆炸能量,以便降低炸药爆速的思路,并对采用这些混合炸药作为金属导爆索的基本装药所制成金属导爆索的传爆性能和扩展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非电传爆系统的安全性,将猛炸药HNS-Ⅱ应用于系统输出端,研究了装药密度和限制性导爆索(CDF)埋入长度对输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设计,限制性导爆索可以起爆HNS-Ⅱ,柔性导爆索(MDF)埋入长度为3~4mm、炸药密度在1.50~1.70g/cm3时输出传爆接头具有稳定的爆轰输出.  相似文献   

3.
导爆索组件输入输出端头装HNS炸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雅侠  何景轩  刘钧 《火工品》2006,(2):5-7,16
为提高导爆索组件的安全可靠性,把HNS-Ⅰ炸药引入到导爆索组件的输入输出端头中,分别研究了导爆索组件输入输出端头装HNS-Ⅰ炸药的传爆性能.结果表明:输入端可采用HNS-Ⅰ装药(1.01~1.73g/cm3),能够可靠引爆小药量Ag/HNS-Ⅱ限制性导爆索;而输出端采用HNS-Ⅰ炸药时限制性导爆索不能可靠传爆,试验结果可以为耐高温导爆索组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小空间曲线传爆问题,设计了一种非电曲线传爆组件,通过电雷管起爆导爆索试验、弯曲导爆索自身传爆试验、导爆索起爆下级装药试验,证明了该传爆组件具有较高可靠性,为传爆序列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长通道三级传爆序列导爆索组件输入端的结构为基础,综合考虑了影响传爆可靠性的因素,设计了短通道二级传爆序列导爆索组件输入端。经过筛选试验,输入端装药选为PETN,药量为100mg,装药密度为1.55g·cm-3,电起爆器与输入端间隙为1.7mm,输入端与限制性导爆索直接接触(无隔层),传爆裕度试验结果表明,输入端结构设计合理,满足可靠传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单点起爆分束汇聚的思想和冲击波切割原理,建立了以金属导爆索为传爆载体的一进二出高工爆炸逻辑网络模型,并且通过试验实现了模型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小药量柔性导爆索的传爆可靠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翔 《火工品》1998,(1):1-5
通过对一种外径仅为1.00mm的小药量银皮柔性导爆索的理论分析、试验验证以及使用数据的论述,得出小药量柔性导爆索可以具有相当高的传爆可靠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简化弹药结构,提高武器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影响柔性导爆索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输出性能的主要参数——爆速和爆压进行了研究。利用探针法,采用时间间隔测试仪对柔性导爆索爆速进行测试,探讨了靶距对爆速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柔性导爆索爆速的主要因素是装药密度、约束强度和装药直径,在同样条件下,银导爆索比铅导爆索的爆速明显提高。研究了微型H型锰铜压力计测试导爆索爆压的方法,结果表明,只有极小尺寸下爆压变化与约束材料有关,利用这些结果,能更精确地设计柔性爆炸网络。  相似文献   

9.
一个传爆装置与压力密封容器连接。该压力密封容器装有雷管及与之相连的电子电路,该容器适用于安装在井下作业的装置上,并保护雷管和电子电路免受井下高温高压流体的影响。传爆装置一端装雷管,另一端接受一个与另一爆炸装置相连的导爆索。该传爆装置还包括一个压装有二级炸药的耐压壳体。耐压壳体位于雷管和导爆索之间,其作用就象一个横置的隔板,用来保护雷管和电子电路不受井下导爆索周围的高温高压液流的影响。尽管二级炸药隔板是被压装在耐压壳体内的,导爆索仍有可能受井下高温高压流体的作用而穿透二级炸药隔板。因而,为防止这一穿透现象发生,耐压壳体在装二级炸药隔板处设置了一个向内的缩颈,一方面进一步压缩二级炸药,另一方面防止导爆索穿透二级炸药隔板。  相似文献   

10.
延期传扩爆装置作为一种新型组合式火工品,其性能对战斗部最终发挥作战效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建立影响导爆索爆速的故障树入手,分析了原材料、拉索模具、加工工艺、测试方法等因素对爆速的影响,解决了产品延期时间偏高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多绳精密传动的传动精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定钢丝绳精密传动中预紧力、负载、绳组数、转速对传动精度的影响,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测量了不同组钢丝绳传动时的传动误差。结果表明:传动误差主要由传动空回和滑移误差组成,绳组数一定时,增大预紧力降低了传动空回,但增大了滑移误差,总的传动误差呈增大趋势;增大负载使传动空回和滑移误差同时增大,总的传动误差明显增大;随着钢丝绳组数的增加,传动空回略有降低,滑移误差显著降低,总的传动误差降低;轮的转速对传动误差无影响。因此,在一定负载条件下,增加钢丝绳组数、降低预紧力是提高传动精度的有效途径,这些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递效率是表征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综合传动装置内部复杂的动力传递路径和外部工作环境导致其传递效率预测模型建模困难,无法保证传递效率的准确计算。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综合传动装置直驶模式下多种工况传递效率数据驱动的传递效率预测方法。对75台综合传动装置不同工况下的传递效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到统计特征;通过统计特征选择智能优化相关向量机进行传递效率预测建模,进而实现待测综合传动装置在变工况直驶模式下的传递效率预测。结果表明,变工况下测试样本传递效率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控制在0.01和0.02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遥感卫星数据传输效率,在现有单用户变速率传输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变速率与空间复用相结合的遥感数传技术,通过“最佳终端组”的选择和自适应调制编码方式的设定,实现遥感卫星同时对多个地面终端的并发数据传输,从而提升遥感卫星过境窗口内的数据传输容量;分析与仿真结果显示:结合空间复用技术后,在卫星中心角7.5 ~5.5度区间内,多用户变速率传输方式的容量较现有单用户变速率方式提高了约60%.  相似文献   

14.
赵梓烨  刘海鸥  陈慧岩  徐宜 《兵工学报》2018,39(8):1466-1472
为确保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疲劳可靠性,在车辆起步工况下对传动轴进行疲劳分析,确定了主离合器在接合过程中影响传动系统产生疲劳损伤的主要因素。建立车辆起步阶段动力学模型,获得整车传动系统载荷与主离合器接合位移关系。搭建履带车辆动态转矩测试平台,获取典型工况任务下传动系统试验数据。设计典型工况下主离合器的步进接合动态测试试验,采集传动系统在主离合器接合过程中传递的转矩数据。采用雨流计数法和雨流滤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应用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对主离合器在不同接合位移时的传动系统传动轴进行疲劳损伤计算,确定传动系统产生最大疲劳损伤时对应主离合器的接合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主离合器接合过程中从动盘轴向移动速率变化最大的位移点是传动轴产生最大疲劳损伤的危险点,占全部接合过程总损伤的73.86%,损伤程度为接合过程中主离合器同步状态的2.87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计算火炮与自动武器响动机多构件机构的机械传动效率的方法,在分析多构件机构机械传动效率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借鉴有限单元法,提出了传动单元和传动节点的概念。从常见的自动机机构中提取出了5种传动单元,即平动-平动、平动-转动、转动-平动、杠杆-杠杆和凸轮-凸轮传动单元,并用单元法推导出了计算多构件机构正传动的机械传动效率的公式,给出了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单元法是计算机构机械传动效率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装甲车辆电传动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电传动三种方案,即双侧电机、双流式电传动和双流式电力加机械传动的分析,得出三种方案的优缺点,并根据目前国内外现状,提出了较适合于装甲车辆采用的电传动方案。  相似文献   

17.
计算多构件机构传速比的传动单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养无 《兵工学报》2004,25(2):143-146
在分析多构件机构传统的传速比计算公式基础上,借鉴有限元法思想,提出了传动单元和传动节点的概念.经过将多构件机构中的传动形式归纳为两种传动单元,推导出用传动单元法计算多构件机构传速比的通用公式.并以火炮自动机中常见的多构件机构为计算实例,阐述了用传动单元法计算多构件机构传速比的方法和步骤.该法是一种求解复杂机构传速比行之有效的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增速机构设计在履带车辆电磁悬挂设计中的作用,通过选择增速机构的传动方案,得到了满足传动比条件的多级行星传动.优选三级2Z-X(A)型进行设计,优化各级传动比分配,并做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9.
李长生  董文杰  曹娟  朱传俊  张合 《兵工学报》2021,42(12):2565-2574
非线性宇称时间对称无线电能传输原理应用于引信无线装定领域,可提高装定系统灵活性和适应范围,但需解决收发端间信息双向传输问题。基于互感耦合理论建立装定系统微分方程,求解出收发端回路电压和电流瞬态响应特性与各传输参数间的理论关系。提出一种非归零调幅的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方法,能量不间断传输的同时可有效缩短回路起振、停振过程;信息反向传输采用接收端瞬间失谐诱导发送端谐振频率跳跃实现,失谐时间短,对能量传输负面影响小。基于该理论制作的原理样机,正向信息传输速率20 kbit/s,反向传输速率12.8 kbit/s,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信息双向传输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导体传输线间的高频耦合干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够定量地计算分析导体传输线间的高频耦合干扰问题,本文利用传输线基本理论,建立了两导体传输线间高频耦合干扰的数学模型,在两导体的基础上给出了多导体传输线间高频耦合干扰的数学模型。这为导体传输线间高频电磁干扰的定量计算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