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不同口径旋转稳定弹丸的弹道相似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旋转稳定弹丸为对象,推导了不同口径弹丸的弹道相似原理,得到了两弹在飞行时间、飞行速度、飞行距离、旋转速度和章动特性等弹道参数上的相似条件和相似关系。通过弹道仿真计算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弹道相似原理及相似关系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旋转稳定弹丸高原弹道的变化机理和运动规律,根据刚体弹道理论,建立了旋转稳定弹丸质心和弹丸姿态运动微分方程。在分析高原环境对旋转稳定弹丸弹道特性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平原、高原试验测试数据的对比验证,分析了旋转稳定弹丸高原射击密集度、飞行阻力系数的变化及高原环境对弹丸质心运动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旋转稳定弹丸高原运动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旋转稳定弹丸高原质心运动较平原有较大差异,而其高原姿态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平原相似。研究成果为掌握旋转稳定弹丸高原飞行规律,提高武器装备高原射击精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速旋转弹丸外弹道修正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国际智能弹道修正弹药前沿,针对高速旋转的弹丸,文中在介绍压电效应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压电陶瓷智能材料的弹头修正技术方案.阐述了其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建立了修正弹丸的外弹道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迫击炮弹外弹道辨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维射程修正技术与迫击炮弹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弹道辨识方法,即通过弹丸初速和弹道上最小速度值来确定弹丸射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弹道修正弹药现状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勃彪  严平 《四川兵工学报》2011,32(4):37-39,43
分析了弹道修正弹药的原理和国外发展现状,研究了弹道修正弹药的关键技术,飞行弹丸弹道探测、弹丸姿态测量和弹道修正控制技术,对国内弹道修正弹药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阻力片打开前后弹丸弹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弹道风、初始角速度扰动对一维弹道修正弹弹道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型100 mm一维弹道修正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6自由度刚体弹道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弹道风、初始角速度扰动对一维弹道修正弹弹道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在一般气象条件及初始扰动下,阻力片打开后弹丸可稳定飞行;阻力片打开会使弹丸攻角增大并伴随一定幅值的振荡,陀螺稳定性增强,动态稳定性先减弱后增强,追随稳定性减弱,落点侧偏有一定增加。  相似文献   

7.
一维弹道修正引信的弹道辨识方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根据一维弹道修正技术原理,基于质点弹道提出了一种新的弹道辨识方法,即通过弹道最小速度点的速度值及其出现时间来确定弹丸实际飞行弹道,并证明了其唯一性,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对弹道的识别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某些特殊用途武器低伸弹道情况下的过稳定弹丸与稳定弹丸的飞行弹道特征区别,指出过稳定弹丸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揭示了过稳定弹丸比稳定弹丸射程远的原因及获取过稳定性的一些技术途径。为今后过稳定旋转弹丸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火炮弹丸内弹道特性和中间弹道特性对于引信设计而言十分重要。为给引信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列出了国产制式火炮弹丸的内弹道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内弹道特性分析和中间弹道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弹丸膛口压力平均为其最大膛压的1/4,而弹丸最大压力时间平均为弹丸膛内运动时间的2/5,弹丸最大压力点速度平均也为弹丸膛口速度的2/5。弹丸后效期长度可按20~46倍口径估算(平均为33倍口径),也可按(87-150)(ω/M)D估算,平均为119(ω/M)D。但此式不适用于迫击炮和无后坐炮。弹丸后效期长度还与武器膛口装置有关。在不考虑弹丸膛口装置影响的情况下,弹丸后效期时间长度约为0.9~10ms。利用文中给出的经验公式,由膛口速度和身管长度(或口径)即可估算出弹丸膛内运动时间和最大加速度。估算结果可用于引信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10.
由于高速旋转弹弹道方程本身的复杂性,加上修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将影响弹丸的旋转运动特性,修正时可能出现弹丸绕质心剧烈运动,使得通过解算弹道确定修正力比较困难.为此提出基于泰勒公式的弹道修正引信实际弹道快速计算模型,输入量未弹载测量系统实时测量弹丸在弹道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速度及转速,同时为确保修正力计算的准确性,提出将弹道降弧段分段,分别计算各段所需的修正力.通过分段计算鸭舵机构修正力及其误差分析说明本方法可行,并且计算公式均为解析式,不需迭代计算微分方程,计算速度高.  相似文献   

11.
固定鸭舵式弹道修正弹二体系统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鸭舵式二维弹道修正弹修正组件相对弹体具有不同的滚转角速度,传统6D弹道模型不能有效描述弹丸的运动特性和规律。针对该问题,在修正组件和弹体无气动耦合的假设下,研究了修正组件、弹体的运动与弹丸运动的关系,分析了弹丸飞行过程中两刚体间的相互作用,综合两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建立了7D弹道模型。针对某型尾翼稳定弹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对不同面积、不同舵偏角、不同修正组件质量3种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描述弹丸在飞行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且能够反映弹丸的弹道特性和运动规律。该模型可用于该型弹丸的弹道解算,并为该类弹丸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水下枪械发射时内弹道的技术特点,以弹丸和弹丸前枪管内的水柱为受力体建立了水下内弹道的简化模型,导出了水下内弹道基本方程组。以某单基药为发射药对箭形弹进行的内弹道特征参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水下枪械的p—t曲线变化规律与大气中枪械相似,但压力上升的速度较快。p—t仿真曲线与实验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快速精确打击"的构想,首先构建6DOF弹丸运动微分方程组,综合应用龙格-库塔法与阿当姆斯法求解方程并建立以目标为原点的理论弹道模型;为了准确获取弹丸在实际飞行中的弹道坐标信息,以便精确计算理论弹道与实际弹道的偏差量,应用了卡尔曼滤波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减少对于弹丸改装的复杂度,大幅降低弹丸命中偏差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弹丸外弹道计算方法的分析,针对在弹道计算过程中,很难预知弹丸实时的飞行姿态的问题。文中应用空气动力学软件对弹丸空气动力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马赫、不同攻角下的动力参数,形成离散数表。再由运动学软件对弹丸整个飞行过程模拟计算,直观地得到了弹丸在整个外弹道的稳定性情况、飞行轨迹及各弹道诸元。与实验数据相比较,误差不大,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为复杂的弹丸外弹道模型计算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脉冲力作用下弹道修正弹飞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提高高射弹丸对机动目标命中率的实际需求,研究了空射型二维弹道修正弹.文中基于外弹道理论,建立了在脉冲力和脉冲力矩共同作用下的弹道修正弹刚体弹道模型.以某高炮弹丸为例,利用6自由度弹道程序进行仿真,分析了脉冲力、喷管径向位置偏差、轴向位置偏差对弹丸飞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仿真得到了该弹丸的最大允许作用脉冲力、径向与轴向稳定区域.这对弹道修正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速旋转弹丸的弹道修正,文中采用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材料的弹头修正机构,阐述了该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修正机构工作后的外弹道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得出该修正机构能对弹丸外弹道进行有效修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复化数值积分法,分析对比了两种弹道一致性试验检验法的接受判据;研究了平均弹道差与接受概率的关系,提出了满足弹道一致性标准的弹丸弹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弹道模型在旋转弹丸稳定性仿真中的应用,利用动力平衡角的直接求法建立了修正质点弹道模型,并在考虑地球表面曲率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6自由度的刚体弹道模型。利用得到的模型对某口径榴弹空中飞行的稳定性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不同弹道模型,结果表明,弹道模型愈精确,弹丸飞行时间的仿真值愈大,仿真射程愈小,其结果愈接近实验值;修正质点弹道模型与刚体弹道模型对弹丸稳定性的仿真结果在弹丸飞行的上升段一致性较好,而在下降段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一维弹道修正引信弹道敏感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通过确定弹道上最小速度点的速度值及其出现时间即可完全而唯一的确定该条弹道”的结论,以单片机为弹道敏感测试系统的核心,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压力传感器测量飞行弹丸轴向的迎面动压力,进而换算成弹丸的轴向速度,用单片机的内部定时器精确定时,从而解算出实际弹道参数,为一维弹道修正引信的控制系统提供控制信号。通过几种马赫数下的风洞实验,验证了测试系统的原理及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固定鸭舵和弹体具有不同的滚转角速度,传统六自由度弹道模型不能有效描述修正弹的飞行状态的问题,为研究固定鸭舵弹道修正弹的弹道特性,将弹丸与修正组件分别作为2个独立刚体建立六自由度弹道模型,分析了两者的运动耦合关系,建立了可表示具有相对滚转向量的七自由度弹道模型。以某型旋转稳定弹为例,通过基于Simulink的弹道仿真,得到了攻角、侧滑角的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弹丸的弹道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